【摘 要】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苏州职业教育国际化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要以政府推动,实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战略规划;相关行政部门要提供多种优质国际合作渠道;要强化职业院校国际化内涵建设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国际化;国际化人才培养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国际资源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具备国际化特征的人才成为这一竞争的核心力量。当前,各职业院校面对的重要课题即是遵循国际人才竞争规律,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这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苏州以古城为体,工业园区和新开发区为两翼,吸引国外高技术产业资本纷纷落户苏州,逐步形成以强势政府主导的、由FDI(英文全称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即对外直接投资。 FDI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带动出口加工、以招商引资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域国际化模式。而苏州教育的主要发展指标要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这给当今的苏州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强大的发展动力。而苏州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人才国际竞争力。
一、苏州职业教育国际化取得的成绩
1、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形式多样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苏州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建立师生相互交流、派遣留学生或开展留学预备级教育、国际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学生赴境外实习或就业、对外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国外学生来苏游学、实习。目前,苏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8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9所,共29个项目,其中有 6所职业院校14个项目。在苏高校教师出国培训140人,学生短期出国945人,接待来访498批次,接受境外学生全年3287人。[1]
2、国际校企合作项目不断推进
2014年,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及英国驻沪总领馆合作开展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开创了省内“现代学徒制”先河。2016年11月30日,国内唯一的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培训及考试中心落户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2月23日,同样国内唯一的德国手工业行会培训考试认证基地落户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 使苏州学生不出国门就能获得与德国技术工人一样的IHK职业资格证书(IHK技术等级证书是德国权威的技工认证,已得到欧盟国家的认同,成为通行欧洲及世界的一项技术等级证书)。德国ADA培训师证书以及德国GB职业资格证书。还有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慕尼黑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日本丰田公司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与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被三星公司全球总部评为“最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国际校企合作项目不断推进。
3、以国际化人才考核评价为标准,国际经验本土化研究走向深化
学习借鉴海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在德资企业比较集中的太仓、张家港等地开展了长期的“德国双元制”教学实践及本土化研究。太仓中等职业学校与德国舍弗勒集团的合作是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共同体;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与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的中英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采用国际标准对培养学生进行考量。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BBW教育集团共建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德国标准的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为苏州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平台,以解决高新区制造业高级技工短缺的现状。2016年,学校《国际合作培养机电专业复合技能型人才的探索和创新》获省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直接引入澳洲院校考核评价标准进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每年接受国际第三方权威教学测评机构进行质量评价。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中法江苏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其合作研究课题超过20项,有19名设计和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师参加中法中心驻法艺术设计教育研究工作室的项目,前往法国,就教学法、教学大纲、课程设计等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建立国际标准人才培养模式。[2]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荷兰合作,帮助学生获得欧盟通用的园艺资格证书。
二、苏州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存在的问题
1、苏州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院校国际交流缺乏宏观战略规划
苏州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院校国际交流的宏观战略规划指导不够,很多职业院校只忙于执行上级部门指令以及应付各种评比、检查、验收,造成了职业院校普遍不重视战略规划、特别是教育国际交流的战略发展规划。苏州国际教育园集中苏州市区多所职业院校,它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相比较,在区划、政策、国际合作、项目引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虽名为“国际”教育园,国际化程度不高。在职业教育国际化实践中,苏州各职业院校缺乏专门机构专业指导,各校各行其是,缺乏统一专业规范的标准。
2、各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不均衡,仍缺乏科学的教育国际化規划
目前各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很不平衡。有些院校虽然在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有所开拓,但国际化发展只停留在参观互访、校级交流、教师出国培训;有些院校甚至没有专门负责国际交流的机构,进行合理、科学的教育国际化规划。个别国际化教育执行较好的院校因受政策的限制难以再深入发展。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中外合作酒店管理办学项目运行13年,每年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输送优质的酒店从业人员,行业与社会影响力大。2014年,国际化酒店人才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获得省职教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可是该中外办学项目始终得不到教育部备案。
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仍然不多,办学质量应持续关注
作为教育国际交流中最能体现并带动学校国际化合作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仍然不多,办学质量应持续关注。根据苏州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2013年年报显示,当时苏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7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13所,共35个项目,其中有 11所职业院校24个项目。对比2016年数据(有 6所职业院校14个项目)[3]职业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经过三年发展,不升反降,降幅还相当明显。2013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举办草业科学专业;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英国黑斯庭斯学院合作举办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建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学院举办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磨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目前都不存在了。英语薄弱是导致合作办学不能延续的主要原因。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合作举办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能适应全英文授课的国际教学环境;加之此合作办学从属于国内其他本科学校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合作办学(并非自创),因此对学生学习也缺乏积极监管。
4、职业院校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事务与外事工作人员不成正比
一个典型的本科类高校每年出入境学习师生频次数过百;部分国际交流深入的职业院校出入境学习师生数近百。伴随快速增加的国际化学习需求,苏州职业院校的外事工作人员平均2.5人。苏州工艺美院专职外事人员3人;苏州经贸学院国际交流与国际教育学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专职外事人员2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际交流处专职外事工作人员3人,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职外事工作人员3人,苏州建设交通高职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国交专职工作人员。这与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事务与外事工作人员不成正比。由此可见,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思考与对策
1、政府推动,实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战略规划
要发展职业教育,就要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政府应将职业教育国际化上升到教育发展战略,从内涵和观念上强化政策指引,细化政策指导。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针对急需、紧缺职业人才,设立重大专项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可牵头成立职教国际交流联盟,提供职业院校相互学习的平台,取长补短,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全面发展。
当前,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职业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并获得了重大发展的新契机。政府应将“一带一路”战略与职业教育规划紧密结合,加大一带一路地区国际交流,留学生互派,跟随企业进行技术人才的输出,以及境外办学。随着“中国制造”、“中国建造”走出去的步伐,输出优质的教育资源,打造苏州职业教育品牌。苏州大学抓住苏州先锋木业走出国门的契机在境外开办老挝苏州大学,职业院校可以借鉴。目前,有很多职业院校正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文化教育输出做好准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有意与赴柬埔寨投资的中资企业开发国际合作项目;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正积极尝试烹饪文化的海外输出。
2、相关行政部门提供多种优质国际合作渠道
相关行政部门提供多种优质国际合作渠道。如外事办公室、侨联、教育行政部门对外联络资源丰富,对全球来苏政府、民间团体目的清晰,是教育沟通合作最好的桥梁。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职业教育规划中把职业教育国际化作为重要发展指标。指导、帮助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要因校而异找准突破口。国际化起步晚的院校,国际交流从校际开始。一方面,定期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或管理人员短期出国交流研习、提升业务能力,开阔教师的国际视野,帮助建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聘请国外职业院校优秀的学者来校开展学术交流,引入先进的职业技能经验;对于专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引进国际质量认证,吸引海外留学生,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国际化办学成熟的职业院校应鼓励开展援外培训和境外办学,输出优质教育资源。
3、职业院校强化国际化内涵建设能力
(1)职業院校的存在和发展归根结底是为区域产业经济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人才。国际化教育理念不能停留在对外宣传口号中,而应正确地理解国际化教育理念,从战略规划树立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从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各个方面打造国际合作的平台。
(2)外事工作涉及国内、国外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风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努力提升外事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用规范和专业化的标准提升对外合作能力。另外,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也可以切实提高外事工作效率。目前,已经有社会机构致力于服务全球化学习领域的教育团体及国际交流事务,对大数据进行协调管理,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强大全面细致的统计功能,严密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帮助国际交流部门快速掌握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大大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3)职业院校强化国际化内涵建设还需要具备国际化思维的教师团队。职业教育要增强核心竞争力,想走向世界,必须要能熟练运用外语,又具备专业知识的师资、管理队伍。从战略角度制定国际化的师资培养计划。选拔优秀教师赴国外担任访问学者、短期学术交流;派教师去跨国机构或企业去实习;鼓励教师在国外期刊上发表文章,考取国际通行资格证书等。同时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外籍专家等专业方面的人士,共同打造国际教学管理团队。
【注 释】
[1][3] 苏州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2016年年报.苏州市教育局.
[2] 卜复鸣.苏州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与对策[J].职教通讯,2016(29)4-8.
【参考文献】
[1] 臧其林.名校的卓越战略——职业院校走向品牌的前提[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01.
[2] 苏州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2013年年报.苏州市教育局.
[3] 李建民.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探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作者简介】
吴青叶(1981—)女,江苏苏州人,硕士,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教育国际交流研究、中国文化对外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