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震南
【摘 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教学设计的重视,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了解教材,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将教学目标表达清楚,设计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创新是教学改革的不懈追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从多个角度优化教学设计。
一、引导学生观察,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数学现象、数学构成、解析过程展开细致观察,从观察中启动学习的思维。首先,在学生观察前,教师要给学生以明确的观察目标、观察任务和观察要求,使学生观察有具体方向,其观察自然呈现高效性。其次,学生观察时,教师要及时跟进,针对学生观察实际给出必要的引导,指导学生观察方法,提醒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深入研究观察信息。最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态度,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观察主动性开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数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相连,发动学生从平时身边数学现象展开观察,其培养价值会更高。
二、发动学生质疑,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
数学具有抽象性,教师发动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展开质疑活动,学生不仅要深入解析文本教材,还要整合学习思维,给出质疑问题的具体方式。如果教师给出积极的鼓励,就能提高学生参与质疑的主动性,其思维运行会更有效,创新思维成长是必然结果。例如,在讲“数轴”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基础上给出一些思考问题:小学就学习过射线,你可以在射线上表示1和2吗?在射线上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如何改动射线才能表示有理数呢?学生展开讨论学习,很快就完成了认知衔接,自然引出数轴。
三、简洁操作,展示教学的明晰性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程式化的特点,教师常常根据习惯思维展开教学,不知寻找最简、最佳的操作方式,这也是课堂教学烦琐化的重要致因。教学操作简洁化,不是简单地减少教学环节,而是要合理整合教材内容,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最终提升课堂教學效率。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如何实现“教”与“学”的高度和谐,这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目标。教师作为教学主动者,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现场生成资源的处理、对教学环节的调整,都应达到简约的目标。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度,这对简洁教学操作也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新强.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 学周刊,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