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刚
【摘 要】 “铜梁龙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十年坚持在校园中普及,在普及中传承,在创新中弘扬,成就了国家级文化品牌的辉煌。本文在非遗项目(铜梁龙舞)特色优势,对其走进课堂在校园中传承的路径以及在探究中取得的成绩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关键词】 铜梁龙舞;路径;探究;思考
一、非遗项目(铜梁龙舞)传承的动力和基础
“铜梁龙舞艺术”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诞生地铜梁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文化艺术(龙灯)之乡。曾参加过建国35周年、50周年、60周年庆典,还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学校把龙舞课程定为校本课程,提出了“非遗进课堂,人人会舞龙”的建设目标。
2017年11月26日,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采访报道摄制组来到铜梁跟踪报道铜梁龙舞国家级传承人黄廷炎先生,对学校有关龙舞教学训练、班级比赛和校舞龙队参加国内国际比赛都作了大量的记录、拍摄和采访工作。同年12月22日铜梁龙舞微互动学习库拍摄二龙戏珠、十八学士、鲤鱼跃龙门、小彩龙等铜梁龙舞。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江苏电视台、英国BBC广播公司等多家国内外媒体都先后到学校报道采访,这些都成为了推动学校传承铜梁龙舞的强大动力。
二、非遗项目(铜梁龙舞)传承的措施与路径
“铜梁龙舞艺术”的传承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师传、家传等有限的渠道,在政府的主导下采取进机关、进事业、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社、进校园、进军营、进广场、进景区和出铜梁、出重庆、出中国的“九进三出”的做法,实现全民艺术普及,普及率高达95%,堪称典范。进校园是铜梁龙舞普及成效最为显著的措施,而我校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采取了普及中传承铜梁龙舞的做法。
第一,成立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组织编写校本教材,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制定课程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具体管理措施。
第二,加大投入,不断改进教学和训练条件
学校每年自筹经费十几万元用于龙舞课程建设、校代表队和每个班队所需的训练龙、表演龙、服装、音乐等,自制和维修了部分龙具,建设和维护好龙舞训练场地。
第三,实施“龙舞进课堂”
从2010年秋期开始,学校将《龙舞基础与技能》纳入教学课程中,在高一高二年级每班每期用10-14节体育课的课时开展龙舞教学和排练,在内容上既有龙舞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有龙文化的理论介绍学习和龙舞欣赏。在种类上既有竞技龙舞、大蠕龙,又有适合女生特点的荷花龙、稻草龙的学习和训练。
第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学校直接参与龙舞教学和训练的艺体教师有18名,其中有龙舞传承人1名,有区龙舞表演队员3人,有研究生2名。同时学校还聘请了铜梁龙舞国家级传承人黄廷炎先生和多次担任全国舞龙比赛总裁判长的周可吉以及市级传承人张永江、蔡明灿等专家担任我校龙舞顾问和技术指导。
第五,编写龙舞校本教材
2010年,学校组织龙舞教师和区内外专家共同编写了铜梁二中校本教材《龙舞基础与技能》,其内容有五章18节。内容祥实具体,适合我校学生特点,在教学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正在进行修改补充完善,准备正式出版。
第六,招收优质生源
学校通过与初中学校结对建立生源基地,保证我校高水平舞龙队员的生源基础,实质上也带动了初中学校对龙舞的传承。
第七,组建竞技龙比赛和表演队伍,练賽结合,提质上档
每个班组建一支10-14人的竞技舞龙队伍,每年举办班级龙舞大赛,促进课程开展,检验训练成果,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从中选取部分优秀技能的学生组成各个年级的代表队,再从年级代表队的队员中选取最高水平的校竞技舞龙代表队强化训练,保证学校随时都有高水平队伍。
三、非遗项目(铜梁龙舞)传承辉煌后的思考
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龙舞进课堂扎实推进,做到了教材、师资、场地器材和内容“四落实”,舞龙成了全校师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基本实现了“人人会舞龙”的目标。学校是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重庆市重点中学、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铜梁区龙舞特色学校。学校竞技舞龙参加各级各类演出和比赛屡获佳绩。2011-2014连续四年获重庆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能大赛”一等奖。2012年代表铜梁参加在江苏举行的全国舞龙邀请赛荣获金奖。2015年3月参加中华龙狮大赛(米易站)包揽自选套路和竞速舞龙两项全国冠军。同年12月又斩获“重庆市首届民间文化艺术之星”的称号。2016年11月受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邀请参加了2017元旦晚会节目的演出。2017年2月应邀参加了第五届全国龙狮进中小学工作研讨会,得到了与会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2018年3月我校承办了第六届全国舞龙舞狮进中小学工作研讨会。
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但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之路却永无止境。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传统文化不进校园,中国人的重心就会漂移”。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他还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这些都是党和国家领导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希望,也是我们传承优秀文化的原点和愿景所在。为此,我们仍需放宽眼量,谋划未来。
首先,我们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适合什么样的内容,就开展什么样的课程建设,就编写什么样的教材内容。其次,要把非遗进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结合。发掘立德树人的文化因子,于活动中熏陶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自觉能力。再次,是要加大对“铜梁龙舞艺术”的研究和阐释。挖掘龙的文化内涵,从龙之形象、龙之精神、龙之韵味等层面展开研究。结合校徽的设计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图案造型为腾飞的中华龙缠绕正在书写的笔,包含了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地域特色、学校名称、学校文化等丰富的内容。最后,是推进“铜梁龙舞艺术”的国际传播。中国是龙的故乡,铜梁是龙舞之乡,学校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出重庆,走向世界,传承非遗项目,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龙文化又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传承龙舞亦是传承中华文化,开展舞龙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学生学习龙知识、画龙图、写龙字、舞龙技巧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舞龙的基本方法,达到激发学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力量、灵敏、协调、耐力、心理等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通过传承,改变学生对龙舞文化的认识,提高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艺轩. 中国龙舞[M].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2]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资料汇编[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