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璇?杨少青
【摘 要】 在小学教育专业《汉字常识与识字教学》课程应用混合教学模式,构建“课堂+网络”的课程体系,目的是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和学生网络学习的主体地位,最终促进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普遍认可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方法和效果,但也存在组织方式难度较大、学生需要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 混合教学模式;小学教育;网络教学;问题;课程设计
一、研究背景
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下,混合教学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从2014年开始相关研究成果数量激增。混合教学模式亦称“混合学习模式”(Blended Learning),是将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混合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1]2015年第八届混合学习国际会议暨教育技术国际研讨会提出“应多用实证研究来揭示哪种混合学习更适合某个群体或某种学习类型”的观点,[2]因此研究小学教育专业混合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小学教育专业《汉字常识与识字教学》课程为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同时,配合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同名网络课程,为学生实现“课堂+网络”的学习体验,也为教师提供混合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平台。
二、课程分析
1、课程情况
(1)课程目標。依据相关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汉字基本知识,提高汉字教学水平。
(2)对象。张家口学院2014级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共计71人。
(3)混合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室;网络学习:泛雅教学平台。
(4)混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案例讲解、技能演示、活动参与和讨论等;网络学习: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协作、作业展示等。
(5)学习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课程内容与设计
课程内容包括:汉字基础知识、识字教学方法和实践探究、学习资料库、在线试题库四部分。
汉字基础知识共六个单元,分别为课程概况、世界古文字、汉字形体演变、汉字构形理据、现代汉字研究和汉字文化。其中,前五个单元属于必修,汉字文化属于选修。教师课堂讲授重要或具有难度的内容,学生在网络复习,自学选修和拓展内容。
识字教学方法和实践探究共三个单元,分别为汉字教学方法、案例观摩和实践探究。教师在课堂讲授和示范重要的识字教学方法,其他由学生在网络自学。案例观摩方面,学生按照要求在网络观看学习并在平台发起话题、参与讨论等任务,教师在网络上针对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实践探究方面,小组完成作业,并将演示和作业上传至网络平台。教师检查后,针对突出问题和现象,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
学习资料库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如课程所涉及的微课、关于识字教学的课件、教案、学案、教学素材等。
在线试题库主要根据每个单元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测试,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等。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须在线检测,方可进行下个单元的学习。
3、混合教学模式的学习策略设计
(1)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教学理想效果。大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水平较高,辩证逻辑思维成为主要的思维形态。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积累新知识,而且更加注重如何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思维策略、技术等解决相应的问题。[3]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置上,应当高度重视学习目标、要求、内容(深度、广度以及要点、难点、重点)、资源库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具体化、可实施,为学习方法的判断提供依据;教学内容应统筹考虑和选取,按照知识点组织,重视知识的完整性,方便学生系统了解概貌,明白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资源库为学生提供素材,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启迪性,摆脱学习网络课程的枯燥感。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混合教学模式中,老师、学生和机器三要素构成“生—生”“师—生”和“人—机”三种基本交互形式,其中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随着未扎实理解、掌握的知识技能不断的累积,师生之间需要建构起一个双向信息交流的渠道,使得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混合教学模式把学生集合成较为固定的团体,突破不同班级的束缚,将其结成学习伙伴。尤其在发布话题、讨论中,“生—生”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交流、差异互补、拓宽思路的目的。教师在模式中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解决、去分享,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在考虑到学生认知特点、教案安排的基础上,遵循混合教学的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活动。常见教学活动包括知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方法演示等。教师主导的课堂面授以学习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学习基础的汉字知识和理论、进行教学示范、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汉字常识和汉字教学技能。
网络学习活动设计中,每个单元按照“学习准备—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学习交流—学习评价”进行组织。学习准备包括每个单元明确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习活动包括完成本单元的若干学习任务和活动;学习支持包括拓展性的知识、理论和教学示范等;学习交流包括对争议性问题的讨论;学习评价包括在线测试和作业等。
5、课程的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程包括以下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网络课程的学习行为记录、完成任务中的活跃度、参与度等量化客观评价。
过程性评价,采用在线测试,让学员了解自己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纠正认知的错误和偏差,检测学习效果,并且形成分数,记录到总成绩当中。
总结性评价是通过作业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完成粉笔字板书、识字教学教案和学案;每组完成教学演示(ppt、录像或微课)。
6、实施形式
共36学时,其中18学时为课堂教学,18学时为网络学习。每班面授时间约为一个半月,因学生要离校外出实训约一个半月,实训期间属于网络学习时间。
7、培訓效果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法对混合教学模式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及效果进行调查。2018年初,针对2014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平台发布调查问卷,发放问卷71份,收回70份,其中68份有效。
(1)混合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调查。46.5%学生认可混合教学模式,52.1%较为认可,如图1所示。认可的主要原因,63.4%的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方式较自由,不受时空限制;57.7%的认为学习信息量大,可以重复学习;46.5%的认为没有教师监督,没有压力和紧迫感。整体上认为混合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对他们未来的教学和工作具有一定的启迪。
图1 混合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2)课程内容和方法的评价。在课程内容方面,72.86%的学生认可;25.4%的比较认可。九成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内容较为详实,资料丰富,具有增加汉字常识和提高理论的效果。尤其在实训中,资料库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50.7%的学生表示希望教师在课堂和网络上反复强调重点内容,并明确具体指出课堂所讲内容与网络的关系,如是否重合、归属章节等。18.3%的表示还应完善资料库。
图2 课程内容的认可度
在课堂和网络的教学方法上,51.43%的学生比较认可,希望网络的教学方法更为多样化,增强课程的幽默和趣味性。教学导入要有吸引力,过程要有感染力,案例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现实。
(3)课程效果的评价。93%的学生认可整个课程的效果,认为在线测试能够巩固知识、理论;在线案例观摩、讨论和上传作业省时方便。通过作业也发现学生能够较为熟练的将所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应用到教学当中。
三、研究结果与问题
通过调研,学生们普遍认同混合教学模式,《汉字常识与识字教学》课程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还需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方式难度较大。较之于传统面授课堂,混合教学模式要组织课堂和网络两个部分的内容。教师在准备面授内容之前,需要按照教学设计完成网络课程的建设。如果教师单枪匹马,工作难度和强度显而易见,建议建立团队或教师工作室,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建设实施混合教学模式。
其次,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根据调查结果,很多学生还是依赖教师的课堂面授和督促,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如网络学习阶段正值实训,没有教师的直面监督和提醒,部分同学忘记或无暇学习,返校后在短时间内突击完成。部分学生不了解在线测试、任务和作业的设置意图,缺乏在线学习、讨论、交流等技能,不懂得提问、发起话题,使得一些任务和作业没有完成。因此第一次面授课堂建议进行说课,让学生全面了解整个混合教学模式,熟悉泛亚教学平台的使用,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结构以及参与活动的方法等。
再次,不同环境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要有区别。在内容组织方面,网络教学不能简单重复课堂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在内容上侧重丰富拓展专业知识;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框架;探索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和发展走向;弥补课堂时间不足,充实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多使用直观演示法和复习法,方法示范和案例教学要将相关知识点和技能分条缕析并加以明确。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教学实例,也让其温故知新,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最后,技术方面存在障碍。目前技术还不能及时控制或终止突击完成任务作业和“挂课”情况。另外,80%以上的学生使用手机之类的移动终端完成学习,所以合适、稳定的网络尤为重要。离校实训期间,多数学生没有合适的WiFi网络,致使无法及时或按时完成网络学习。因此网络传输成为保证混合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蓝石.基于变量类型做好统计分析——SPSS实例示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6.
[2] 孙众,尤佳鑫,温雨熹,蘧征.混合学习的深化与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5(9)5-9.
[3] 曾祥利,吴东明.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下),2015(8)157-157.
【作者简介】
罗 璇(1984—)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张家口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杨少青(1983—)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张家口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混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