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患者脑功能成像的研究

2018-12-11 08:56:12陈旭辉林夏飞许孝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23期
关键词:脑区偏头痛电针

陈旭辉 林夏飞 许孝男

偏头痛特别是先兆偏头痛还是很多重大疾病的危险因素, 如中风和心血管疾病[1]。循经取穴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 副作用小[2], 本次研究通过观察受试者病情相关脑区和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动态调节情况, 探讨循经取穴即时镇痛的中枢机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5例。对照组中男9例, 女6例;年龄19~43岁, 平均年龄(30.74±4.77)岁。观察组中男10例, 女5例;年龄18~44岁, 平均年龄(30.02±4.8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结合临床表现、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等确诊偏头痛;②病史>1年;③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无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禁忌;②既往或现有影响脑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者;③过敏体质;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④其他类型偏头痛例如偏瘫性偏头痛等;⑤痴呆、精神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非经非穴针刺治疗, 包括肱骨上内髁与尺骨腕部之间中点, 尺侧缘;臂内前缘三角肌与肱二头肌交界处;足三里水平旁开1~2 cm, 胫骨外侧缘处。观察组采用循经取穴针刺治疗, 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外关、足少阳胆经合穴阳陵泉、原穴丘墟。

两组均针刺治疗1个月, 每周针刺5次, 1次/d, 共针刺20次。于针刺4周后进行fMRI扫描, 做好扫描前的准备工作后进行数据采集, 使用本院核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使用标准正交头颅线圈, 完成定位扫描后,进行整个脑部的静息态功能像采集, 利用梯度回波—回波平面成像序列。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治疗4周的脑部动态调节情况。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ACC功能连接网络的动态调节分析 观察组治疗4周出现动态功能连接性增强, 特别是扣带回、前额叶等。见表1。

2.2 对照组患者ACC功能连接网络的动态调节分析 对照组治疗4周表现为动态的连接程度减弱与脑区减少。见表2。

表1 观察组患者ACC功能连接网络的动态调节分析

续表1

表2 对照组患者ACC功能连接网络的动态调节分析

续表2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病, 为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的、中重度的搏动性头痛。偏头痛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工作,而且给患者和社会医疗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偏头痛在中医针灸理论属典型的少阳经脉病症, 称为“少阳头痛”, 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目前, 电针是偏头痛患者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电针指用针刺入腧穴后, 在针上通以(感应)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波以刺激穴位, 是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其中, “循经取穴”是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指选择经过疾病部位、或通过经络辨证后所属经脉上的穴位为主进行针灸施治的科学方法[3,4]。循经取穴, 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 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 而且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证, 充分体现了“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4周出现动态功能连接性增强, 特别是扣带回、前额叶等,对照组治疗4周表现为动态的连接程度减弱与脑区减少。

综上所述, 针对偏头痛患者采用电针少阳经特定穴治疗方案对偏头痛相关脑区有持续、双向、双侧的动态调节, 对比非经非穴可对功能连接网络进行动态调整与修饰。

猜你喜欢
脑区偏头痛电针
脑自发性神经振荡低频振幅表征脑功能网络静息态信息流
说谎更费脑细胞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01
七氟烷对幼鼠MAC的测定及不同脑区PARP-1的影响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41
福尔电针概述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7:53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