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用华 吴敏玲
自发性非外伤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是常见的重症脑血管病之一, 不少脑出血患者会遗留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 甚至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内死亡。部分脑出血患者早期会出现发热, 有研究表明, 发病72 h内脑出血患者发热持续时间与临床转归有关[1]。脑出血患者早期除常伴有发热外还可合并癫痫发作, 国外研究表明, 脑出血后2周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2.7%~17.0%[2]。虽然目前未有研究能证实脑出血后临床癫痫发作能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和死亡率的增加[3], 但脑出血后的癫痫发作不可避免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的积极性。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作用, 目前被广泛用于治疗脑出血。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脑出血患者早期出现发热和癫痫发作的比例, 从而评估安宫牛黄丸对脑出血的治疗作用。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3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0例, 患者均在发病3 h内入院,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将治疗组根据首次给药时间分为3个亚组:<3 h组(发病3 h内给药 )、3~6 h组 (发病 3~6 h 内给药 )和 6~12 h 组 (发病6~12 h内给药), 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996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1993年)》中火热证和痰证的标准;西医诊断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年)》。其中男58例,女62例, 入院时年龄45~79岁;有高血压病史患者58例;出血部位为脑叶出血或者基底节区出血, 所有患者入院时腋温均<37℃, 既往没有癫痫病史。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s, n(%)]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s, n(%)]
注:两组比较, P>0.05;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项目 治疗组(n=60) 对照组(n=60) t/χ2 P年龄(岁) 64.40±7.92 63.93±8.67 0.310 0.759男27(45.00) 31(51.67) 0.534 0.465脑叶出血 28(46.67) 30(50.00) 0.133 0.715 NIHSS评分(分) 20(15~26分) 19(14~25分) 0.038 0.137出血量(ml) 25.19±5.11 24.52±5.14 0.716 0.477
1.2 方法 两组患者急性期均按2014年《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中有关建议严格给予内科保守治疗, 病情稳定后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神经康复组制定的《中国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2年)》进行康复。治疗组在上述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治疗, 1粒/次, 温开水融化后送服, 1次/d,早餐后给药(第1次除外), 连用7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及<3 h组、3~6 h组、6~12 h组出血72 h内发热情况和出血2周内癫痫发作情况。统计治疗组与对照组并发症(肺炎)发生情况。入院72 h内, 每4小时测量腋温1次, 体温>37.5℃者即为发热;在患者住院的14 d内,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有症状性痫性发作的患者行视频脑电图检查(采用Ireland Nicolet公司生产的NicoletoneEEG型32导联Video-ECG监测仪进行脑电图监测, 监测时采用单极导联连接方法, 以平均参考电极作为参考导联采集脑电信号, 记录睁闭眼及闪光诱发试验, 并监测2 h脑电变化), 同时存在症状性癫痫发作和脑电图痫样放电患者诊断为癫痫发作, 并予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72 h内发热情况和出血2周内癫痫发作情况比较 治疗组出血72 h内发热发生率为16.67%,出血2周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5.00%, 均低于对照组的38.33%、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出现发热的患者均予物理降温、体温>38.5℃者予口服退热药, 治疗组患者多数在7 d内退烧, 并发肺炎0例;对照组患者多数在10 d内退烧, 并发肺炎1例。两组并发癫痫的患者均给予口服丙戊酸钠口服治疗, 至出院时均无癫痫发作。
2.2 <3 h组、3~6 h组及6~12 h组出血72 h内发热情况和出血2周内癫痫发作情况比较 <3 h组出血72 h内发热发生率为15.00%, 出血2周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5.00%;3~6 h组出血72 h内发热发生率为20.00%, 出血2周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5.00%;6~12 h组出血72 h内发热发生率为15.00%,出血2周内癫痫发作发生率为5.00%; <3 h组、3~6 h组及6~12 h组出血72 h内发热情况和出血2周内癫痫发作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出血72h内发热情况和出血2周内癫痫发作情况比较[n(%)]
表3 <3 h组、3~6 h组及6~12 h组出血72h内发热情况和出血2周内癫痫发作情况比较[n(%)]
脑出血后早期常并发发热和癫痫发作, 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两种并发症能增加死亡率和致残率, 但出血后早期合并发热和癫痫往往能增加患者的痛苦, 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康复难度, 所以减少脑出血后并发症的发生, 是临床医生无可避免的问题。
出血后早期发热原因可能与丘脑下部散热中枢受损、出血吸收热、脱水热或者在出血等有关[4],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出血后早期出现的非感染性发热常使用物理降温, 面对由丘脑下部散热中枢受损引起的中枢性高热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更不能有效地防止脑出血出现发热。本研究表明, 接受安宫牛黄丸治疗的脑出血患者, 并发早期发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国内有研究指出, 安宫牛黄丸治疗脑出血后中枢性发热是因为与其既能降温解热又能促进神经功能回复有关[5]。本研究中治疗组发热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这与文献观点一致。治疗组3个亚组间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在脑出血后12 h内口服安宫牛黄丸均可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发热。
继发性癫痫是自发性脑出血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生率约5%~14%[6]。本研究中脑出血后继发性癫痫总发生率为12.5%, 其中治疗组继发性癫痫发生率仅为5.00%, 对照组为20.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安宫牛黄丸可有效预防脑出血患者发生继发性癫痫。有研究认为脑水肿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痫因素[7], 而安宫牛黄丸治疗脑出血的机制之一就是减轻脑水肿[8], 而脑出血后3~5 d脑水肿才达到高峰期, 所以超早期给予安宫牛黄丸治疗并不能进一步减少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本研究治疗组3个亚组间癫痫发作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安宫牛黄丸能有效降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热和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 而首次给药时间并不会影响安宫牛黄丸的效果。因此, 推荐临床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12 h内均可给予安宫牛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