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诗意数学课堂构建

2018-12-10 12:12陈六一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7期
关键词:哲学个性化小学

[摘 要]在诗意数学课堂里,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用数学符号个性化地表达世界,一边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一边积淀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关键能力,让理性精神、科学态度内化于心,指引未来的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小学;诗意数学;核心素养;哲学;个性化

“核心素养”成为热词之后,继而成为教育共识。为核心素养而教,是数学学科的使命,也是全球数学教育界同仁共同实践的课题(见表1)。尽管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诉求,但分析其成分,无一不是把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见图1)作为课堂可教、可学、可评的依据。

一、基于核心素养理念

构建诗意数学课堂的哲学思考

如何实现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影响教师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直接因素,而教学行为又会受教师教学观的影响,教学观则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间接因素[1]。

以科学知识论为主导的教育形态,容易使真理被绝对化,学生思考的普遍法则,被逼仄到了遵循理性判断这一种方式上[2]。尤其是数学教学,一直在科学旗帜的掩护下,无限重视逻辑与严密性;然而想象力、创造力、美感,更多地是体现在直觉、隐喻、类比中,通过模糊的词汇、启发性的对话,才能从“举一反三”攀援到“无中生有”,看到此前之所未见。

为此,笔者提出“小学数学诗意课堂”的主张,即经营一种用数学逻辑讲道理的求真向善的行为,一种困难在前却不气馁的自觉,一种承认规则又努力打破规则的自由[3]。在诗意的数学课堂里,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精神祥和旷远;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使“智力”与“心灵”相遇。换句话说,诗意的教育,要超越客观性的冰冷,使学生思维的系统性成为个性化、多元化的存在。也正是要通过诗意的课堂,将本原的未分裂时的数学存在,呈现到学生的意识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意向,将课堂的体验状态应然推广到外在的生活状态,使个体得以从另外一个方向去发现自我。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诗意课堂,通过挖掘学科育人价值、析取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内化数学。当数学成为解释世界的一种方法,就能帮助学生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更好地亲近世界。

二、诗意课堂之本:构建赋比兴的教学策略

科学主义常常将目的看成一个结果,就像一座已经建好的灯塔,教师与学生所要做的工作是如何达到或接近这座灯塔[4]。而灯塔是外在的,是由教师与课程专家们建造的。他们无需思考灯塔是远还是近,无需考量在无法达到灯塔时,可否自行建造一座灯塔,因为他们不是每一个具体学习任务的在场者。

朱熹在《诗集注》中指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李仲蒙解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者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教师可采取“赋比兴”的策略架构诗意的数学课堂。在此,以“神奇的比”一课为例,说明如何唤醒学生的“诗意”:用自己的心智去发现数学的美,用自己的逻辑去建造数学的秘密,用数学的眼界去溫暖生活。

1.赋:给予学生用数学眼界探索世界的可能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了一些大自然中美丽生物的图案,有蝴蝶、鸢尾花、向日葵、五角星花、鹦鹉螺、松球等,学生一边感叹“真好看”,一边用数学的眼光打量着:这些美丽的事物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数学联系?如果破解了美的密码,就可以尽情创造美的事物了。于是教师顺水推舟,再次出示松球图。

生:松球上的纹路向内旋转8圈,向外旋转13圈。(教师慎重地记录了这两个数据)

师:有什么感觉吗?

生:数字太少,不知从何想起。(教师再次出示向日葵)

生:向日葵的螺旋顺时针旋转21圈,逆时针旋转34圈。(教师记录数据)

师:现在有什么感觉吗?

生: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

师:不急,友情提示,在比较数据时,我们一般会怎么做?

生:一是比多少,二是倍比。

生:8÷13≈0.615,21÷34≈0.618,它们的商比较接近。

师:有点感觉了,再来欣赏一下美丽的蝴蝶。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的长度比约是0.618:1。

生:有啦!一般美丽的生物其宽度与长度的比值大约是0.618。

教学通过铺陈自然现象,以自然之美唤醒学生发现美的能力,进而创造美的动机。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将无限生活世界中的美好事物,凝练至数字0.618。难怪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尔会说:“我们认识真理,不仅仅是由于理智,还由于内心;正是由于后一种方式,我们才认识到最初原理[5]。”

2.比:给予学生用数学推理解释世界的可能

随后,学生用这一数学规律发现并解释了一些人造美的原因。比如,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是468米,上球体距离地面289.2米,“289.2÷468=0.618”,正是这个0.618使平直单调的塔身变得丰富多彩,协调美观。又如,芭蕾舞演员踮脚后地面到肚脐的距离刚好是身高的0.618。教师继续设疑:人们平常走路不可能都踮着脚走,但又想美丽动人一些,怎么办呢?学生答:穿高跟鞋。于是教师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请帮助自己的妈妈挑选一双最适合她的高跟鞋,并向她解释原因。教师又提出,此前在“最美长方形”的评选中,大家一致认可“宽5厘米、长8厘米”和“宽8厘米、长13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最美,请解释原因。学生回答:因为这两个矩形的边长之比接近黄金比例。

正是通过“比”,在文化与数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习不是一座孤岛,学生也不必一头钻进封闭单调的领域。教学站在学生认知的角度,使学生的思考有序、推理有据,并通过数学逻辑,让计算有温情,让世界讲道理。

3.兴:给予学生用数学语言创造世界的可能

教师列出一串数字“1,1,2,3,5,8”,请学生找到规律并列出后面的数字。学生回答“13,21,34……”于是师生又进行了以下对话。

师:和黄金比例有什么关系?

生:3:5,5:8,8:13,相邻两个数的比越来越接近黄金比例。

师:厉害!从比多比少的关系中,你们发现了倍比关系。还有,刚刚同学们说这个数列是斐波那契从兔子繁殖中得到的灵感,其实不少植物也在遵循着斐波那契数列生长。比如前面看到的向日葵、松球、五角星花……其实,黄金比还可以画出来(出示图2)。

生:这曲线的样子像前面播放的鹦鹉螺。

接着,教师出示图3,引导学生用斐波那契曲线进行比照,判断这些图美在哪里。学生醒悟:原来是数学给了达芬奇和乔布斯灵感,给了他们创造美的源泉。此后,教师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为本节课命名一个课题,学生提出了“美妙的0.618”“数学之美”“神奇的数学”等。

一旦数学课堂中诗意流转,学习便成了一种求“善”的行为,一种困难在前而不气馁的自觉,一种承认规则又努力打破规则的自由,其诗意便直指植根于学生内心的素养[6]。不然,在教学结束时,学生何以会问“有黄金分割,那有白银分割吗?”“是谁首先发现了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有审丑的可能么?”这无疑是学生留恋课堂的表现,亦是学生继续求知的动力。

三、诗意课堂之质:析取核心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与学,其中的每一部分都需要借助于其它部分而存在,是为了整体而存在,各部分互为目的。即数学推理、数学运算、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在彼此依存的同时,通过对方而成为整体,从而积淀于学生的“心”与“脑”中。毕竟“我是我以为的自己,也是别人以为的自己;不是自己看到的自己,也不是别人看到的自己[7]。”

数学教学内容不乏被过度分割的现象。单是加减法计算就有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0以内不进位加法、20以内进位加法、20以内不退位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法和减法、连续进位加法和不连续进位加法、连续退位减法和不连续退位减法、分母小于10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较大分母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从一年级一直算到六年级,如此烦絮,导致学生损失了丰富的直观感受、秩序的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深度。

沉淀反思,亟需在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析取一些内容,要求能关联一个或数个领域的数学知识,且有利于学生唤醒元认知,迁移思维方式,形成关键能力。在此,姑且称之为小学数学核心内容。美国数学教师协会所发布的《课程焦点》报告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也有类似思考:从数学知识的角度看,必须学习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和课外应用都重要的内容;必须适合于人们所熟知的数学学习方式;必须能将已学数学知识和将学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例如计算教学,便可以将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统整起来,既节约时间,又利于学生内化原理,同时获得更大空间去自由建構进位、退位的诸多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一旦聚焦核心内容而教,将促使教师用高观点分析核心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结构化地关联教材内容。这样,教师将有更多时间关注那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入探讨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通过教师全景式的组织引领,学生将深刻而完整地探究数学本质,从容而自由地从一“点”知识串联出一片知识,进而“忘记知识”,仅凭内隐经验就能生出对陌生情境生动而有个性的诗意化处理。

但杨志宇的研究发现,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对数学核心内容的认识还不到位,不能从数学课程观的角度来看待数学,只是孤立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讲授;二是教师对核心知识的教学缺乏科学设计,不能抓住数学核心内容的本质来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8]。核心内容的析取,应着力于使学生的认知顺序与知识的内在秩序对接,使数学的系统性与学生的数学经验顺应,从而让学生从浅层学习迈入深度学习,从学会抵达会学。为此,我们将小学数学的十二册课本,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进行了整合,厘定了核心内容(见图4)。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诗意课堂,体现着把立德树人作为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营造数学诗意课堂,是为了让学生忘记数学知识后,仍然能在复杂的生活中运用数学推理、数学模型、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数学方法;让学生不必套用公式、机械计算,而是受数学美的激励、心智好奇好玩的驱动,打心底里爱数学,用数学阐释世界,将数学推及日常生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诗意课堂,将以作图、计算、方程等数学之术,演绎思维自由之道;借核心内容的沟联,通过数学学会学习;由数学的厚度传递学习的温度。

参考文献

[1]黄友初.数学素养的内涵、测评与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陈六一.诗意教育:基于科学知识论的反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1):29-30.

[3][6]陈六一.诗意数学课堂:内涵、策略与结构[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7(6):32-33.

[4]张楚廷.课程与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帕斯卡尔.思想录[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7]胡晴舫.我们这一代人[J].读书,2004(7):121-123.

[8]杨志宇.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关键问题中的“核心内容”[J].基础教育课程,2017(1):82-84.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哲学个性化小学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同桌宝贝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