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文娟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及血糖控制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7—12月从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等,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了分组护理3个月的时间后,通过对患者血糖水平的测量观察与疗效评价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的FBG、2 hPBG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使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更为有效的控制、降低患者血压,具有临床推广与实践的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综合护理;健康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7(a)-0126-02
糖尿病是现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但近些年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年轻化趋势。该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且可能导致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或功能障碍,引起各种并发症,所以临床对于该病向来尤为重视。不过糖尿病现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只能通过对血糖的控制,来保持患者的健康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就显得非常必要[1]。该研究通过对43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于2016年7—12月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及血糖控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筛选8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内科学》(第八版)中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经相关的检查后确诊,且经筛选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恶性病变或精神障碍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将86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人数均等,各43例。分组后研究组患者男22例,女21例,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60.53±3.72)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15年,平均(7.24±2.48)年,FBG(8.75±1.76)mmol/L,2 hPBG(12.75±2.98)mmol/L,10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6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及高中,7例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0例,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6岁,平均(60.25±3.33)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14年,平均(7.11±2.28)年,FBG(8.63±1.68)mmol/L,2 hPBG(12.71±2.83)mmol/L,8例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27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及高中,8例文化程度为大学及以上。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的可行性充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如血糖监测、遵医给药、对症护理等,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综合护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如下。
1.2.1 饮食及生活护理 饮食对人体的血糖水平变化具有非常直接和明显的影响,必须指导患者严格控制糖类物质的摄入,为患者制定科学、健康的饮食方案,禁止高脂、高糖的饮食,不能喝含糖的饮品,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也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血压、血脂、体重以及日常活动度,为他们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在保障其每日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控制好总热量。同时要减少耐盐的摄入,日常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吃生、冷、硬的食物,少吃多餐,定时定量,勿过饥、过饱。在生活护理方面,同样要为患者制定健康的生活作息计划,坚持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休息,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習惯[2]。
1.2.2 用药护理 用药是血糖控制的一个关键途径,必须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在对患者遵医给药的过程当中,要告知其详细的用药方法、用药剂量,以及每种药物的作用,和用药后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如何安全应对等,对于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要在其家属的帮助下,监督患者用药,防止随意增、减、停用药物的情况出现[3]。
1.2.3 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一般较长,这会使患者的身、心长时间受累,进而产生焦虑、抑郁、恐惧或是自暴自弃等一系列消极、悲观的情绪,这对于其病情治疗和血糖控制来说具有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在综合护理当中必须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例如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使他们心底积压的情绪可以宣泄出来。然后根据对患者心理的分析,找出其内心症结所在,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疏导,教会他们调节自身情绪的方法,培养一些可以放松自己身心的兴趣爱好,重新树立起对生活和对治疗的希望,乐观的面对生活,积极的配合治疗。
1.2.4 运动指导 运动也是血糖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综合护理工作当中,应当予以患者科学的运动指导,为他们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指导其进行健康、合理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散步、健康操等。另外需要注意,运动时间最好是在餐后1 h进行,每次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控制得当,不要让自身感觉过于劳累,运动过程当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随身携带一些食物,预防运动所致的低血糖发生[4]。
1.2.5 健康教育 采用图文结合与适合患者文化程度的语言方式,向他们讲解糖尿病的基本概念、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主要症状和可能带来的健康、安全危害等等,提高他们对自身病情的客观、科学认识。同时要结合正反面的案例,向他们讲解遵医、遵护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在饮食、生活、运动、用药等各方面,遵从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指导,从而保证治疗与护理工作的成效。
1.3 观察指标
分组护理3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及餐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控制效果。治疗效果评价依据以下标准:FBG<7.2 mmol/L,或下降幅度达到30%及以上,2 hPBG<8.3 mmol/L,或下降幅度达到30%及以上,为显效;FBG<8.3 mmol/L,或下降幅度达到10%~29%,2 hPBG <10.00 mmol/L,或下降幅度达到10%~29%,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分组之前的临床资料来看,两组患者的FBG、2 hPBG基本保持一致,分组护理3个月后,虽然研究组和对照组的FBG、2 hPBG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更大,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疗效评价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就现目前的临床医疗技术来讲,还不能完全的将糖尿病治愈,只能通过对血糖的控制,来保持患者的健康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从很多现实当中的情况来看,不少的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年龄大、对自身病情的客观认识较少,所以在治疗和生活方面都难以达到最健康和理想的状态,这就会降低其病情的治疗和血糖控制效果[5]。通过予以患者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予以患者更加全面的干预、照料和指导,能够使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生活、用药、心理以及运动方面做出合理的调整,并使患者对糖尿病形成更加客观、科学的认识,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工作开展,这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和血糖控制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该文临床研究结果证明,通过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以使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更为有效的控制、降低患者血压,具有临床推广与实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谭福珍,唐小芳,熊水静.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5):168-170.
[2] 杨小娜,黄贤恩,陈海蓉,等.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应用在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1):212-214.
[3] 葉蕊,苗秀欣,陈汉文,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问题评估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7,24(4):6-10.
[4] 甄秀白.2型糖尿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意义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219-221.
[5] 康烁,田素斋,高俊香,等.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2):242-246.
(收稿日期:201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