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丽艳 张春生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技术深入运用于教育教学领域的背景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简要分析,考虑施教者的不同需求,尊重不同施教者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实现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79-02
1 引言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是各个高校计算机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主干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其课程内容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系统框架;然而该课程内容丰富且概念多,不少知识点在深度广度上不断地递进,从而构成了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这对教师的授课方法和学生的理解能力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探讨混合教学模式下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先對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进行简要分析,考虑施教者的不同需求,尊重不同施教者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进而对混合教学模式下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有利探索,实现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性的提高。
2 混合教学模式下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2.1 混合教学模式的内涵
混合式教学是把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相结合,优势互补,使学生拥有最好的学习效果 [1]。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理论或是一种实践,主要把“教 ”和“学”两种要素合理组合和优化,使教学成本最优化,以望获得提前设定的“教”与“学”的目标,从而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
2.2 混合教学模式下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混合教学模式下,如何最大程度训练和提升学生对数据库系统概论课堂教学效果呢?除了有较好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课前教学设计、网络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和考核评价)和网络资源建设,还要结合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以施教者的不同需求、不同施教者的个性特点和发展为基础,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
2.2.1 贯通式教学法
在混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合理组织和设计横纵向结构,并将此贯通于整个教学过程,即以章节为主的纵向结构教学实施中,结合各章的相关、重叠、递进扩展的授课内容(作为横向结构),并以此方法展开教学。该教学方法既能保证学生学习思路的清晰和流畅,又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和课程内容繁杂的混乱程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教学效果[3];另外,还可以使教师合理地计划实践教学的实施,从而避免知识点相同的实验内容重复安排[4]。
2.2.2 递进实践式教学法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从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操纵及ODBC接口编程四大模块方面入手,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整体,侧重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本身及其数据对象的创建、修改和删除,使学生掌握全面把握、分析、整合数据的基本技能,最后强调综合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进行“产品”实例化、创新创业和新技术的应用。
2.2.3 案例启发式教学法
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数据库系统概论的理论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5]。
首先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分组(一般3-5人),学生课下自主选题,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内部讨论,每个人都需要参与,最终给出每个人关于系统的需求分析和逻辑结构设计的观点。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精选案例、分析案例设计思路、归纳总结内在的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得到了双赢的成效。
2.2.4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这是一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常以任务为教学单元,整个教学以案例讲解、课后作业、实验操作和课程设计四层任务为主线,并结合适宜的教学过程、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及有效的评价方法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根据学生人数进行分组(一般3-5人),每个小组自行开发一款具体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处理一些实际应用问题,通过具体设计、编写、调试与运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数据库原理及其整个知识体系的运用,同时也能认真考虑整个开发过程的难点和缺点,并能给出改进措施。
该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分组等形式主动解决发现的问题[5]。
2.2.5 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是指教师重新调整课前课上的时间,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分发的学习资源及其它相关内容(主要以视频为主要形式)[6],并在课上指定学生进行课堂知识的讲解。
针对一个班级人数较多的特点,该教学方法安排为每12学时翻转一次,学生课堂讲解的问题依据教学进度和目的从每章节中抽出,各小组的组长负责给组内同学分配不同的问题,并在课下进行讨论交流且给出正确答案;而课堂教学主要以解决问题为主,每组派代表给出课下讨论的答案,教师根据各组给出的答案总结出学生未理解的知识点,并进行指导及解答,最后再给出相关题目练习,使知识点得以充分吸收。
综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理论性占主要比例的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大程度地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
2.2.6 网络资源辅助教学
网络使教学资料资源更为丰富,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不能盲目地采用这些教学资料,一定要依据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首先,为了适应具体的教学实践,应对网络资料进行科学有效的筛选、加工及再加工,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这些资料进行有效补充和重组,使其更能适应不同的课堂教学,从而满足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需求;同时也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从而更能体现混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丰富性和延展性,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和效率。
这种教学模式使用大量的在线授课视频、课件、习题和单元测试题,并利用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的强互动性,架构出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既能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又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从而使学生独立地架构起数据库系统的知识体系。
3 教学效果评析
3.1 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如,贯穿式与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的结合,改变了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教学的单调性和不全面性,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实施,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如,项目驱动式和“递进式”实践教学法等相结合。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的实施,实践教学验证理论教学的正确性和理论的科学性,两者有机地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过程的决策正确性和教学效率。
3.3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得以明显提高
通过混合教学,课程内容利用案例式、翻转式、网络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方式呈现,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自主运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这能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4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结合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及时掌握数据库技术发展的最前沿信息和技术,并积极引导学生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递进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专业技能及创新思维的能力。
4 结语
综上,为适应学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需要,再加上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教師在新的形式下,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探索教学中的混合教学方法,必将有效地促进课程的教学变革,提高教学质量。但同时也要看到,要顺利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授课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和理论水平,才能够适应各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37-48,79.
[2] 李清.浅谈混合式教学[J].读与学杂志,2018,15(1):40-41,89.
[3] 林荫,卢莹,杨长春.贯通式教学在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中的研究和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7):82-85.
[4] 王员云,曾凤生.高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研究[D].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2):130-131.
[5] 王有为,吴迪.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信息与电脑,2016,(2):148-149.
[6] 赵卫军,陈默祺,王玉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特点及关系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1.
作者简介:庄丽艳(1976-),女,蒙古族,辽宁省昌图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张春生(1965-),男,汉族,内蒙古通辽市人,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