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及任务

2018-12-07 01:43毛忠平
新一代 2018年15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高中语文

毛忠平

摘 要: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还是从现代社会的价值需要来看,高中语文教育中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就是向学生渗透、传授和培育民族传统文化或民族精神传统上。

关键词:高中语文;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教育任务

文化学研究表明,文化现象在结构上可划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物质文化的内容,也有制度文化的内容,又有精神文化的内容。而继承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关键是对精神文化,即对优秀精神传统的传承。因此,明确精神文化的内容成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与精髓。

一、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勇于进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实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这一核心精神的集中概括。而这种民族传统精神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从儒文化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再到墨家的“非命”;还有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更有各朝各代的仁人志士,都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二)“刚健”、“辉光”的独立人格精神。“刚健而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立人格精神的写照。从孔子的“匹夫不可夺志”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至大至刚”的人格魅力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诸如黄侃的“宁为善死,不为恶生”、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再到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等,这些刚健、辉光的人格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使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前行、生生不息。

(三)“厚德載物”的尚德精神。《周易》中明确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德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特色,为此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誉。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尚德精神可以从三个方面予以概括:其一,在个人修养上要“以德立身”,强调“不知礼,无以立”、“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二,在德才关系上要“以德帅才”,主张“德才全尽,谓之圣人”、“任人唯贤”;其三,在治国理政上要“以德治邦”,如孔子指出“为政以德”、《尚书》中曰“德惟治,否德乱”等。

(四)“奉公以勤,律身以俭”的勤俭精神。中华民族素以勤劳、节俭,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所谓“奉公以勤,律身以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集中阐释了这一传统美德的内涵。墨翟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东汉政治家荀悦就有“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主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立国安邦的精神支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和维系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强大纽带。“国破则家亡,国富则民强”的家国情怀陶冶造就了无数志士仁人报效祖国,诸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而这种爱国精神在抗日战争期间可以说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数万万中华儿女共赴国难,用生命与鲜血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救国存亡史。

另外,还有“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的孝文化、“天人合一”的和谐观念、“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的诚信观……都是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

(一)利用传统文化生成学生的礼仪观。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特征。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与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够做到“立于礼”,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

(二)利用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交际观。中国传统史化倡导对人以爱、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养成关爱他人、忠信不欺、修身、克己、重感情、讲德义的传统美德。

(三)利用传统文化养成学生的忠孝观。忠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弟子规》中开篇就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通过孝文化教育,让学生养成忠守孝道的良好德道规范,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社会。

(四)利用传统文化构建学生的诚信观。“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在我国自古就有“人无信而不立”的观念,确立诚信在传统伦理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对青少年进行“诚信”教育,无疑将大大有助于克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道德失范。

(五)利用传统文化重塑学生的利益观。在义利关系上,重义轻利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主流价值取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学生中大量出现了过度追逐物质利益而“惟利是图”的不良现象。通过传统的义利观教育,塑造青少年正确的利益观,消除学生的物质欲和拜金观念,重塑学生见利思义、重义轻利的思想。

(六)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可以说是对世界观的高度概括,通过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科学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让青少年学生能够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保持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不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还是从现代社会的价值需要来看,高中语文教育中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就是向学生渗透、传授和培育民族传统文化或民族传统精神上。这既是教育对文化选择功能的体现,也是当前乃至今后倡导弘扬民族文化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中职学校三结合教育中学校的作用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微课程模式探析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