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路径探析

2018-12-06 15:09:03仪周杰
对外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办学

仪周杰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和全球新一轮产业与技术革命磅礴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职教育走入重大历史机遇期。我国高职院校应如何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产业与技术革命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应对全球教育市场竞争,如何找准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和定位,如何走国际化办学之路等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紧迫而又现实的课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时代背景

(一)“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成为现实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的五年间,“一带一路”倡议已由愿景成为现实,取得一系列丰硕的建设成果,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与沿线国家共建共享“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共建丝路合作机制”等政策,为教育领域指明了方向,构建了合作框架,制定了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建设在为高职教育提供了绝佳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

(二)新一轮产业与技术革命

新一轮产业与技术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相结合基础上的经济发展范式,以新型通信技术、能源技术和相对应的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为核心,使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产生足以改变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巨大力量。随着新一轮产业与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全球化的发展理念、产业布局、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都将随之改变,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全球资源整合和更加激烈的全球竞争。高职教育作为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教育形态,势必受到新一轮产业与技术革命的巨大冲击。

(三)高职院校走国际化办学之路成为必然选择

据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现有1388所高职(专科)院校,在校生11049549人。我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也强调“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和“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等指导意见。“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成为高校变道超车,迎头赶上国际化潮流的有效路径”。我国高职院校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已成为必然选择。

二、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价值取向

(一) 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导的全球性合作平台,是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方案。高职院校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院校、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推进人文交流,增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应主动配合“走出去”中国企业发展需要,与企业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助力优质产能和产品走出去。

(二)布局“中国制造2025”,积极应对新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

为应对新一轮产业与技术革命的冲击,我国积极谋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台“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打造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高职院校应利用专业优势,对照“中国制造2025”,提前布局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技等专业和课程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科专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对接德国工业4.0,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实验实训、创业创新方面与德国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

(三)对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

“人才是第一资源”,职业资格标准是培养、选拔、评价人才基本依据。欧美发达国家长期控制着制定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话语权,我国只能被动接受。为此,我国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欧美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对话,引进现有的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学习欧美发达国家制定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方式方法,结合我国具有国际优势产业和学科专业体系,与国际性的行业协会合作,相关行业的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增强话语权。

(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国际竞争力是衡量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显著增强,部分高职院校已具备“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我国高职院校须认真研究国际教育市场运作模式,探索规律,学习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开发市场、运作市场的方式方法,整合国内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专业和课程,主动“走出去”融入国际教育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学习借鉴,改革提升,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从而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高职院校国际化办学的有效路径

(一)树立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高职院校应立足全球,将自身发展融入全球职业教育,树立全球视野,积极关注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开展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研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主动应对新形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此外,为积极应对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高职院校应加强国际合作,利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与此同时,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职业教育发展对象缓慢的国家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尝试在当地建立海外分校或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基础设施建设、高铁、电子商务、物流等领域开展合作办学,推进学分互认,推动学历学位相互标准认证,开展教师和学生交流交换等项目,共同提升“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二)搭建国际化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平台,就职业教育领域内的某个热点话题,召开职业教育国际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比如:“一带一路”国际职教论坛等;利用个别比较有影响力的高职院校“友谊圈”,与国(境)高校共同发起成立国际职教联盟,就专业课程建设、国际标准对接、中外合作办学、师生国际交流等内容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活动。例如:由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德国GIZ国际合作机构及中德其他部分高校发起成立的中德高等职业教育合作联盟等;与欧美国家教育部门、高校合作,共同举办国际性的技能大赛,例如: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以期通过搭建国际化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切实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主导能力和影响力。

(三)校企合作协同“走出去”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平台优势,与“走出去”企业的产业发展和市场优势相结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依托“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协同“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与产业技术紧密相关的高技能人才。例如:2015年12月,教育部批准开展由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8所国内高职院校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的校企协同赴非洲赞比亚办学的试点项目,该项目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政策,依托高职院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开展企业员工培训、中非人文交流、建立海外高职院校、开设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专业和课题、成立“一带一路”鲁班学院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合作项目。为我国高职院校和企业协同“走出去”树立了典范。

(四)对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

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提必须是专业和课程标准与国际对接,学分可以在国际间互认,高职院校能够颁发国际认可的学历和学位证书。为此,在“走出去” 的同时要注重“引进来”,应与国际教育组织、欧美国家高校开展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标准、课题体系、教材以及共建专业、实验实训室,开展教师交流、学生互换、学分互换等合作项目;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引入教学内容;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高校、“走出去”企业合作共建技术培训中心,“订单式”培养国际人才;在引进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构建国际通用职业资格标准的经验。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秀国际学生

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是高职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提出“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鼓励高职院校招收和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学生。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在培养国际学生方面进行了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存在招生不规范、教学和日常管理难以与现有的模式统筹协调等问题。由此,高职院校在今后招收国际学生的过程中应理性判断、提前谋划、优化顶层设计;规范招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的国际学生提供奖学金;以综合实力强,与“走出去”企业紧密结合的专业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习和文化交流相结合,设置帮助国际学生更好地认知中国、适应生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知华、友华、能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中外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高技能人才。

(六)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品牌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软实力,欧美国家均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例如:美国社区学院、英国现代学徒制、德国双元制、澳大利亚TAFE。我国高职院校为参与国际竞争,也必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国家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应牵头职业教育行业协会和国内外高职院校共同努力,提早谋划,立足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发掘我国职业教育的共同特征,深入研究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发展历程、人才培养特色等,对比现有的职业教育品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品牌。

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要深入梳理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脉络,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律,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国际市场,学习并借鉴国外通用的市场运作模式,理论联系实际,打造一批综合实力强、具有产业发展优势和中国特色的教育产品,通过国际教育展、技能大赛等平台“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以此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提出的建设方案,人才是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应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应对挑战,以全球视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发展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以期开创具有中国特色、国际优势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之路。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一带一路”我的梦
学生天地(2019年29期)2019-08-25 08:52:24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中国(俄文)(2019年6期)2019-07-05 07:02:56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专用汽车(2015年4期)2015-03-01 04: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