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择业心理研究

2018-12-06 15:09田馨竹
对外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职业心理

田馨竹 杨 娜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国际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一、引言

大学生就业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其既有关个人前途,又是国家未来稳定发展的根基。党的十九大明确强调了就业的重要性,着重申明“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的观点。而对大学生的教育方面受到国家21世纪初期改革的影响,大量新的教育理念被使用在对学生的健康教育里,即将登上就业舞台的95后大学生正是这些新潮教育理念的受益者。据中国教育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高校毕业生(即2014级毕业生)数量高达820万,较上年的795万又增加了25万,再创历史新高。在短短十年间,毕业生数量就已经增长了260万,证明了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只增不减的残酷现实。本科就业率在91.6%左右,虽然基本与上年持平,但仍能从当今就业局面中看出许多问题。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是影响95后大学生择业心理的内在核心因素,对其择业未来方向、择业规划和择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形成了正向引导。

二、95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

(一)自我概念的内涵

自我概念是构成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接触社会、与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提出,詹姆斯把“自我”这一概念分为作为经验客体的“我”和作为环境中主动行动者的“我”,以精神、物质、社会作为经验客体的“我”的不同形式,他的观点从1890年开始流传至今。自我概念主要指从自身、外界等多方面的体验反馈中得到的多层次认知及自我评价,其总体是个体对有关自我的所有认知、态度。自我概念也是一种有机的认知结构,是人的所有行动之间的联系,贯通了全部经历和反馈的信息,将自身的信念、感应、思维、能力和习惯融合在一起。

在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中,根据分析角度的不同,可以把自我概念的解释拆分为三种见解。一是自我概念为独立的认知结构,其中包含个人情感、知觉认知和行为习惯,17世纪的哲学家笛卡尔是最早从这个方面阐述自我概念的人,即从自身的思维中感悟其内涵;二是自我概念是总体知觉的代表,也就是个人从外界的非人因素中感受到的自身经历体验;三是自我概念是根据他人的判断反馈来评价自身的行为,英国理论家查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认为,自我概念和社会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并在1922年提出了“镜像自我”的说法。

(二)职业自我概念的内涵

自我概念在职业范畴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职业自我概念,即自我概念在择业过程中的应用,最早被职业心理学家苏波(Super)提出。苏波在他的理论中提出,职业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身的认知和自我评价与职业属性相结合,所反映出来的结果。他认为职业自我概念会在职业选择中逐渐趋于成熟,从而更加具体化和标准化。笔者认为,职业自我概念的具体内涵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自身实力、价值观、自我评价、自我认同感等方面均为分析自我概念的切入点。而职业自我概念在95后大学生从建立到完善择业心理这一过程中,主要在以下三个部分中发挥价值:

1.择业者对职业与自身匹配程度的估测。每个择业者基于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会在择业前估测所选的职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同时也会估测入职后自己与未来的职业的适应性,以及发展的程度与空间。

2.择业者对所从事职业的社会角色的思考。通过对自我概念相关观点的思考,择业者会对选择的职业进行综合的分析设想,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社会角色经认真思考后才能得出相应的判断。

3.择业者对所选职业价值的认识和理解。职业价值是选择一个职业的重要标准,是职业自我概念的核心,同时也是职业自我概念的逻辑起点,处于统领其它观念的前端地位。职业价值在95后大学生的职业自我概念中起到了相当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95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择业心理客观来讲是指大学生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特征。95后大学生是经受过信息化时代洗礼的一代,他们的思想更加活跃新潮,同时对实现自我价值也抱有积极的态度。正是因为95后是全新的一代人,所以他们也具备了和其他时代的人不同的行为特征,如充满激情、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较弱等特征。因此在择业过程中,会有许多影响他们的择业心理健康发展的问题出现。就当前状况来讲,95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矛盾主要来源于他们的择业认知以不同的趋势呈现。其矛盾主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身的了解不够全面从而导致择业方向不明确

大部分95后大学生没有实习工作经验,对自身的工作能力没有初步的估计和预算,也不了解自己的个人风格、兴趣潜力,可能出现无法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的局面。自己无法有效针对自身的能力而选择职业,会把追逐他人的建议定义为择业标准。如果不能从他人的建议中筛选出合理有效的建议,可能会导致在入职后出现职业岗位和自身个性不匹配,从而会导致部分95后大学生丧失耐心和激情,频繁寻找新的职业以获得自我认同感,使自身发展和周围环境都受到负面的影响。

(二)未建立完整的价值观体系造成择业价值观不够清晰

择业价值观是95后大学生择业心理的根基,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择业观念,也是个人与职业匹配的程度。每个95后大学生都应该有一套经自己的思考建立起来的职业选择体系,这套职业选择体系会贯穿择业的过程,是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这套体系包括:晋升空间、薪资待遇、职业灵活程度、与其他职业的融洽性、人际交往关系、能否创造更好的自身价值等。只有透彻了解这套体系,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95后大学生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这些价值观念对他们的影响,所以会出现很多与所处职业岗位有价值观念差异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但会使自身陷入迷茫,同时也会失去许多择业发展的良机。

(三)过高估量自我而与现实职场环境格格不入

新时代的学生受教育的程度逐步增高,学历等级不断提升。相较于其他年代的人,如85后和90后,95后大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开放,择业目标也更加明确。然而许多95后大学生将择业目标定得过高,虽然本身有发展潜力,但尚缺少社会经历的磨练和工作经验,所以难以胜任心目中的择业目标。但是很多95后大学生没有理解这个职场定性概念,去应聘能力要求高于目前自身实力的知名企业,且希望很快就能得到认可,获得晋升和丰厚的薪酬。这样积极向上的心理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但过高的期盼与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一旦没有得到想象中的认可,很可能会使95后大学生心情变得浮躁,无法在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从而阻碍自身的成长。

(四)因遭遇多次挫折而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

择业是一段艰难且漫长难熬的过程,在择业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审视自我,不断把自我和心仪的职业岗位要求进行磨合,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难以想到的问题产生。择业不单单是择业者选择企业,同时也是企业选择择业者的过程,是二者平等且双向的交流。由于二者的思维方式和考虑方向不同,应聘失败是常见的事情。然而如果受到较多的拒绝,无论是在自尊上还是精神上都会对95后大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甚至会让他们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心态,这会对他们未来的择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没有坚定的心态和强劲的抗打击能力,会让95后大学生陷入抑郁、烦躁、焦虑的恶性循环,甚至在最坏的情况下会让他们一蹶不振。

四、95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95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成因有很多种,涵盖了各类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每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择业心理向不正常的方向偏差。下面把这些因素主要划分为两个角度来进行剖析。

(一)主观原因

1.个人性格

个人性格在择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个人性格会直接影响到选择的职业的类别、方向。若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职业,有可能在工作中产生消极心态,影响工作效率,还会产生怠倦职场的心理。选择职业时应当进行自身的性格与职业的融合程度的估测。95后大学生的主流择业观点是不必勉强去做不适合自身的工作。不同的大学毕业生对不同的职业的适应性都有所不同,不同的职业对不同的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也是如此。因此,就自身切实情况去选择职业是普遍被认可的明智做法。

2.对职业本身的兴趣

兴趣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助力。有一部分95后大学生会本着企业优先选择的原则,而不去主动挑选符合自己兴趣的职业,以至于许多毕业生虽然顺利入职,但是对本职毫无兴趣。虽然入职时充满激情和憧憬,但没有兴趣的支撑,难以充满热情地工作,长此以往甚至有可能产生抵抗心理,引发对职场的厌倦。因此,不要因为大环境的激烈竞争而放弃自己的选择,在自身的工作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挑选有兴趣的职业。

(二)客观原因

1.个人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家风比较开放,对孩子束缚较少的家庭里,更容易培养出有主见、谦逊、自信的孩子。所以各个95后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自身的个性,跟个人的家庭教育方式息息相关。多数95后都生活在比较自由和谐的家庭中,自由的家庭氛围会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抱负更加远大,同时生活的负担对他们来讲也没有那么沉重。然而也有部分95后大学生生活在传统观念较重的家庭里,即使接受过其他外界环境的教育,也很有可能迫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压力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社会大环境的熏陶

社会大环境中存在许多影响职业的运行基础、数量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文化变迁、新思想的产生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个体对待各种职业的接受认可程度,同时也与职业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关联。而每个95后大学生接受的教育都不相同,经历的工作体验也不相同,受到的熏陶也大有不同,很多时候价值观尚未成熟的95后大学生的思想易被外界环境所左右,因此他们产生各类择业心理问题也是十分正常的。

五、95后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就自我概念在择业中的重要性来讲,我们应当多注重95后大学生由于自我概念偏差而导致的择业心理问题,特别是当我们已经认定了自我概念是择业心理的核心这一观念之后。下面将针对困扰大部分95后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一)给95后大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自我的机会

如何定义择业成功的标准不仅只有选择的职业岗位是否优秀,还有选择的职业岗位与自身的匹配程度是否和谐。许多95后大学生认为,就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工作环境的自由。因此他们在择业过程中除了关注薪酬和发展前景以外,也会关注职业是否适合自己。然而,虽然本人有意识,但是在实际中能让95后大学生了解自我的机会并不多,特别是在校园里,接触社会的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为了避免他们由于不了解自我而选择不适合自己的职业的情况发生,应该早日为即将踏出校园的95后大学生提供能在实践中充分认识自我的机会。

(二)注重培养95后大学生建立价值观体系

在个人择业价值观种类众多的时代,尚未形成自己价值观的95后大学生心性比较浮躁,很有可能跟随潮流往不符合自身的方向发展。想要使95后大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错过更好的发展前景,必须从开始被大环境影响之前就注重培养他们的整体价值观,从而引领他们的择业价值观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三)鼓励95后大学生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并明确自己的位置

对于面临毕业招聘季难以抉择的95后大学生,应该帮助他们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能帮助95后大学生对自身有清晰的认知,从自身和外界的复杂评价中梳理出一条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优点、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这样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更能让他们端正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

(四)为初入职场的95后大学生提供心理援助

在没有对职场形成初步认知的情况下,很多95后大学生都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在逐步适应职场的过程中,大部分不良情绪都会被消化掉,成为成长的动力,但也有部分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从而使他们的情绪陷入恶性循环。即使已经成年,但在迈入新的人生阶段这个关键时刻,95后大学生依然需要他人的帮助和引领。在他们需要外力的援助时,深入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使之能够拥有更顽强的心态,面对困惑时做到坚定不放弃,形成在职场中百折不屈的精神。

猜你喜欢
价值观职业心理
我的价值观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心理感受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