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面向行业校企协同的国际学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8-12-06 15:09
对外经贸 2018年11期
关键词:江苏省一带校企

邵 林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倡议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我国高职院校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借此机遇加强了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逐步获得国际认同,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也在稳步提升。

江苏省地处“一带一路”两条线交汇点,传统工业及现代服务业领跑全国,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重镇,来苏学习的国际学生数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而江苏省高职院校作为省内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提供应用技术型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2016年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人数达5187人次,同比增长196.85%,其中有4409位国际学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江苏省“走出去”企业在数量和投资规模上也在不断扩大,2017年,江苏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增投资项目15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达26.1亿美元。伴随着企业“走出去”发展成长的是企业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通晓汉语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基于此,行业校企协同的培养模式成为了国际学生培养中的亟需探索的方向,笔者拟从学校、企业、学生三个角度对江苏省高职院校的国际学生行业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优化高职院校国际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为积极响应《留学中国行动》和《留学江苏行动计划》提出的帮助实现“在2020年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教体系”等系列文件精神的号召,江苏省内高职院校纷纷将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开始寻求各种渠道进行海外招生。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零散招生或与当地学校合作的方式进行招生,随之带来了生源规模不稳定、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报到率难以保证以及国际学生专业分散等问题。国内高职院校迫切希望打破国际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开始寻求与“走出去”企业合作。因此,校企合作培养国际学生成为高职院校发展国际学生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稳定的生源供给基地

高职院校打破传统的招生办学理念,与“走出去”企业构建互利互赢联合体,让“走出去”企业全程参与国际学生招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省内高职院校的办学影响力,并根据企业的行业研判和人才需求对国际学生进行初步筛选,从而建立稳定的生源基地,保证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招生规模。

(二)培养优质的国际学生

高职院校和企业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招生之前即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筛选出具备行业发展潜质的优秀生源,以与企业的用人协议为依据,设计定制化培养方案,并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邀请部分企业骨干人才对国际学生授课,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储备和具备企业所需的基本技能的学生。

(三)缓解国际学生项目资金短缺的困境

国际学生项目资金不足是限制江苏省高职院校国际学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通过设立企业奖学金的方式可以提高国际学生赴苏留学的积极性,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同时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缓解江苏省高职院校国际学生项目资金短缺的困境,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二、助力“走出去”企业落实人才本土化战略

江苏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的产业多为其传统的优势产业,以采矿、海事、纺织、服装制造业等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企业想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快速扎根、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本土化经营是最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人才本土化是“走出去”企业实现本土化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江苏省企业还处于“走出去”的初级阶段,普遍采取的是外派技术人员外派与聘用本地人员的模式,结合“教练式”的“一对一”培训的方式解决企业运营初期“本土化”人才匮乏的难题。这种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便捷地获得企业继续人才,但是只能解燃眉之急,从长远来说,人才循环周期较长、学员学成后离职风险较高等问题会抑制“走出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出去”企业寻求国内优质职业技术类院校联合培养国际学生成为“走出去”企业实现长期人力资源战略的有效途径。

(一)保证“定制化”人才储备

“教练式”的“一对一”培训方式虽然可以提供企业当下所需的特定技术人才,但培养周期长等缺陷始终无法克服,“走出去”企业携手省内优质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联合招收、培养国际学生,采用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亦可将自身人才需求的规格和标准纳入到国际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定制化培养“走出去”企业所需的具备跨国视野、熟稔中国技术标准的高素质“本土化”人才。同时,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也将大大缓解国际学生专业扎堆导致的“走出去”企业招聘难、用人难的问题,极大地丰富企业所需的人才储备。

(二)树立中国企业形象

定制化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有助于将企业文化、经营理念、发展愿景等融入整个培养过程中,使国际学生在获得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培养国际学生对中国社会风貌、中国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增加国际学生与“走出去”企业之间的契合度,使“走出去”企业易于在当地形成“口碑”效应,推动“本土化”经营进程,树立中国企业形象。

三、提高国际学生就业匹配度,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

“一带一路”作为当今世界最长、最宽的走廊和系统工程连接了占据世界近一半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走出去”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户,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有效提高国际学生的就业匹配度,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具体形式如下:

(一)整班建制,有利于提高国际学生的教学质量

目前大部分省内高职院校普遍采取“1+2”的国际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学生来华第一学年将统一接受汉语学习教育。自第二学年开始分专业插班进中国学生班级学习专业课程。但这一模式也存在固有弊端,即国际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进度较快,学习吃力等问题。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教学将采用整班建制的模式,将国际学生集中到一个专业,单独开班组织教学。授课教师可根据国际学生的具体情况,并结合“走出去”企业的需求定制化设计课程,把握课程进度,时时调整教学计划,量体裁衣地安排实训、实习等。这必将有力地提高国际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国际学生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国际学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毕业即就业,缓解国际学生就业压力

校企合作订单班在成立之初即秉承“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毕业即就业”的合作方式。经学校和企业审核,符合毕业资格的国际学生回国后即可进入“走出去”企业工作,成为企业中熟练掌握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迅速成长为“走出去”企业在当地的业务骨干。

(三)减轻国际学生经济压力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和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对于留学中国非常向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很多优秀学生提供了到中国留学的机会。企业和学校的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际学生留学中国的经济负担,帮助学生实现留学中国的梦想。

江苏省内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地缘和经济优势,努力实现高职国际学生教育耦合“一带一路”倡议,在可持续地扩大国际学生规模的同时推动行业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国际学生的招生即招工,服务“走出去”企业,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不可或缺的文化教育交流和职业技能提升的“软”助力。与此同时,江苏省高职院校应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高的国际标准审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供给水平,促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猜你喜欢
江苏省一带校企
江苏省交通图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江苏省政区图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