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正发
从2007年商务英语专业首次获得教育部批准至2018年,10余年间全国已有324所高校开办该专业,年招生量约50000人。膨胀式发展的同时,商务英语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1)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模糊;(2)课程设置多参照语言文学类的人才培养模式,未体现商务英语的特色;(3)未能构建起包括实训、实践和实习在内的、相对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4)教师队伍不能有效满足学科专业快速发展的需求。[1]随着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深入推广,很多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正逐步解决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的问题,而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问题一直是困扰很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难题。
为了规范和保证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经专家多次论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商英国标》”)正式在2015年底由教育部发布,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和评估提供了政策依据和纲领性指导意见。《商英国标》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素质与能力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和要求。[2]国标并非意味着千校一面,而是鼓励专业特色。刘法公提出,尽管《商英国标》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统一的要求,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学校定位不同,因而开设不同的课程以实现总体的培养目标是非常值得提倡和肯定的。差异化的课程体系同样可以实现共同的培养目标。[1]孙毅也认为,《商英国标》只是自上而下地从总体上抛砖引玉,应在遵循宏观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特色酌情制定地方、甚至学校的专业标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3]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应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跨学科专业的特色。曾利沙指出,与英语专业相比,商务英语专业的优势在于“商务”;和经济类专业相比,它的优势在于“英语”。[4]如果同时发挥商务和英语的优势,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必须强化自身的特色并充分发展其特色。其次是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相比其他高校的特色。这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结合地区特色产业或者是寻求政校行企深度合作,发展自己的特色商务英语专业。专业特色是商务英语专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源泉,是商务英语专业避免盲目扩张和千校一面的有效途径。缺少了专业特色,商务英语专业势必会重蹈英语专业被黄牌警告的覆辙。
经调查,各地方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不健全等多项问题。尤其是在专业方向上,除了本身的特色型大学(例如湖南中医药大学设置了国际医药贸易方向),[5]其他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还缺乏特色,而且很多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没有设立专业方向。因此,国标指导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需要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办学情况和可用资源,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路径上进一步拓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笔者所在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自2013年开办以来,在5年的建设期内,商务英语专业秉承“政校行企协同、课证赛岗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建设多家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课堂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实训体系,成立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和研创性实践项目等。其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二、政校行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平台,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三、毕业设计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四、产教融合,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五、依托社会服务团队,提升教师和学生商务英语实践技能;六、课证岗赛,推进学生英语专业技能商务实践技能。然而,深思熟虑后,笔者发现上述特色其实在地方本科院校中是具有普遍性的,可以说是没有特色的特色。而如何打造和发展自己独特的商务英语专业特色,是我校及其他地方本科院校需要长期思考的难题。
《商英国标》是众多专家积极调研商讨的创新成果,使很多模糊的要求变得清晰规范,对高速发展时期的商务英语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应在《商英国标》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专业定位,设立多元化、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专业合理的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更好地为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例如,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在未来商务英语的发展过程中,会通过以下途径来建设和发展专业特色。
根据商务英语本身的专业特色和《商英国标》的要求,我们坚持“英语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专业方向”的专业定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专业既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体现“英语”和“商务”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商务沟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
专业方向既能够体现办学特色,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加学生们的就业机会和创新创业的方向。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现阶段的商务英语专业分为国际贸易方向和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但是,随着国际贸易与跨境电商的融合,急需开发新的专业方向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优化专业方向结构,并力求国际合作和行业合作,因为只要有相关行业的合作单位,就可以设置新的专业方向。因此,我们需要在国家标准的指引下,积极寻求与地方特色产业及相关单位和企业展开深度合作,不断探索并完善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方向,并努力打造特色专业方向。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一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原则。例如,在国际贸易领域,企业最常见的感叹是“懂卖的不懂货,懂货的不懂卖”,这里就涉及到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商务知识及技能、综合素质技能以及方向性知识技能的要求。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应突破传统英语类课程设置框架进行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开发出“模块化+进阶式+方向性+产品知识”的新型课程体系。“模块化”是指英语知识及技能教学模块、商务知识及技能教学模块及实训技能模块。课程设置应体现出明显的进阶式特征,即一年级侧重语言,二年级侧重商务基础知识,三年级侧重方向性商务知识,四年级侧重综合实践及技能的培养及锻炼。此外,在校企合作定制班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加入企业产品认知教学模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接触所涉行业,也有利于学生更切合实际地开展创新创业,实现零距离就业。
无论是专业方向的设置,还是课程体系的建设,都离不开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同时,产教融合也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商务英语专业需要明确实训、实践和实习之间的继承性关系,制定系统性实践教学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产教融合合作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需要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可以以跨境电商产业链或商务英语相关产业链为基础,扩宽商务知识范围,扩大商务英语人才就业市场。在合作方式上,可以采用校企合作课程、定制班、冠名班等多种形式。
学业导师制是培养个性化、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各地方本科院校的学业导师制流于形式,并没有深入开展。为了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需要更全面、更系统、更富有创新精神地设计和实施学业导师制。制定并落实个性化特色导师制方案,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评价和学生考核标准。
学业导师制除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关键是要贯彻落实。导师制应结合学生的入学指导、专业导论、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学习、创新创业指导、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全方位的内容。导师制应采用双向、开放、合作的形式,即学生入学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定学业导师,如果在指导和接受指导的过程中不融洽,每学年可以自愿申请更换导师。导师在指导过程中,如果所涉及的问题超出了自己的专业范围或者涉及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还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士来进行合作指导。这样贯穿始终的学业指导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也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和指导老师对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
《商英国标》对商务英语的改革和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各高校应在遵循宏观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改革、创新、发展和完善商务英语专业,并根据地方特色和产教融合的资源,走内涵式特色发展道路,办出各具特色的商务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