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莉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对数学学科的“学困生”进行教育,就必须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教育策略.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的教育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教育策略
常言道“师出同门,各有千秋”.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内心肯定希望自己所教出来的学生都是成绩优异的“好苗子”,愿景固然美好,但“学困生”的现实存在却不容忽视.“学困生”并非无药可救,且往往“学困生”才是更需要得到教师正确教育和引导的群体,因此,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困生”教育策略的研究,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关注和探讨的.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来自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误导
我们身处一个“快餐时代”,学生来自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无时无刻不在误导学生,甚至“读书无用论”的荒谬观点也大有抬头之势.加上数学学科本身具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一旦学生从思想上厌倦了数学科目,就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最终使数学成绩每况愈下.
(二)学校及家庭教育的缺失
“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并且各地也积极努力地进行着摸索和尝试,但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所留下的思想禁锢还深深影响着学校教育,“以成绩论英雄”的狭隘观点还在影响着教师.曾有人说“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试和筛选就能取得资格,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虽然这是个玩笑话,但很多学生的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确实很不合格.比如,笔者曾经教过的学生张某,其爸妈平时做生意基本不过问学生学习情况,简单粗暴地以金钱作为奖励、以棍棒打骂作为惩罚.张某的数学成绩起伏很大,有次竟然在期中数学考试时因为作弊被监考教师当场抓住,父母得知情况后又是一顿打骂.试问如此的家庭教育环境又怎能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三)学生自身的其他原因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学困生”自尊心较强,很难经受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且“学困生”往往叛逆心较重,对学校和家长的教育不屑一顾,甚至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还有部分数学“学困生”属于严重偏科型,文科类科目或者音、体、美特长拔尖,却对数学科目始终提不起兴趣,导致数学成绩很难有起色.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差异化教育策略
(一)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正确引导
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容易被社會不良风气所影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从现实情况出发,多跟学生进行思想的沟通和碰撞,多以成功人士背后所付出努力的故事激励学生,让学生明白眼下最为紧要的是以学业为重,打好基础升入更好的中学,朝理想中的大学奋斗.
(二)与家长联合进行共同教育
在针对“学困生”的教育问题上,教师应该多同家长在学生教育问题上进行有效地沟通,对学生的进步辅以更多精神层面的激励.如前文中所提及的学生张某,在考试作弊被抓一事后,笔者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了家访,与其父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让张某的父母明白了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其进行金钱奖励或打骂惩罚,其父母事后也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足,开始抽出时间来对孩子进行数学课外辅导.渐渐地,张某在数学课上的提问也多起来了,针对数学问题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参加了小学奥数的选拔,让很多同学刮目相看.
(三)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双管齐下”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生活现象、生活问题的集中体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生活感知能力,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精神.针对“学困生”普遍对数学科目有厌烦心理这一客观事实,笔者有针对性地引入了趣味生活教学法.在低年级数学课上,笔者发明了“动物园管理员”的小游戏,让“学困生”扮演动物管理员对同学们扮演的小动物们进行登记管理,从游戏中学会识数和加减法等简单数学运算.高年级数学课上,笔者成立了“公共小管家”,以游戏的形式让“学困生”成为大家日常生活消费的“小管家”,在游戏的过程中熟练运用加减乘除,还将手工制作课程引入数学课堂,通过运用简单的几何知识设计小物件,鼓励“学困生”在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巩固数学知识,构建抽象思维与空间计算等数学理念.
三、结语:倡导师生的共同成长
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成为教师眼中的“好苗子”.小学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长期以来,笔者坚持“抓优秀学生成绩提升,同时不放弃对每一个学困生的教育”,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班风和学风,在转化过程中要相信他们只是“迟开的花朵”,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爱护.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探索实施,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静.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探讨[J].成才之路,2015(15):43.
[2]郑健.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考试周刊,2014(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