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研究

2018-12-05 11:36任晓茹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语步仲裁员语气

蒋 婷 任晓茹



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研究

蒋 婷1任晓茹2

(1.重庆大学,重庆 400331) (2.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在仲裁调解中,仲裁员语气类型使用得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调解的结果与质量。仲裁员使用各类语气资源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其态度和观点,实现与交际各方的互动,达到调解目的。结合汉语语气系统的特点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以真实的仲裁庭审笔录为研究语料,发现仲裁员使用的各类语气资源具有多样性、动态性和语境依赖性。不同调解阶段中多种语气类型、语气词及语气隐喻的交叉使用,是仲裁员表达主观态度与立场,达到说理和劝诫目的的重要手段,可实现认可、反驳、调和等多样的人际意义。

仲裁员;调解话语;语气系统;人际意义

一、研究背景

仲裁调解是指在第三人主持之下,双方当事人自愿妥协、合意解决纠纷的活动[1],它是促进纠纷当事人以自决协议来处理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2]。作为仲裁调解中的组织者、协调者,仲裁员唯有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方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调解氛围,进而促使仲裁程序真正深入当事人双方内心的利益世界,实现事实认定清楚、裁决公平的法律目标。

国内外学者对仲裁调解话语的研究成果不多。学者们更多关注于司法(诉讼)调解话语[3-4],对非司法(含仲裁)调解话语的研究却相对滞后[5],且多集中在国际领域[6]。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于社会语言学[7-8]和语用学领域[9-11],鲜有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对庭审话语的研究[12-13]。我国仲裁起步较晚,其自身私密性这一瓶颈,导致仲裁调解话语研究严重滞后。

在仲裁调解中,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仲裁员应尽量避免使用表达情感和立场的语法手段,以体现仲裁机构客观、中立与公正的机构身份。但为了调节双方的交际关系,推进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仲裁员常使用不同的语气类型实现多种人际意义。鉴于此,本文收集并转写了19场仲裁庭审语料,结合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系统理论和汉语中语气的特点,研究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语气系统,拟回答以下问题:(1)仲裁员调解话语中语气系统分布有何特征?(2)仲裁员借用不同语气类型实现了何种人际意义?

二、理论框架

Halliday认为人际意义主要通过话语基调、语气系统、情态等几方面实现[14],讲话者通过参与具体情景来表达态度,并在语境中以此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其中,语气是一种语法手段,表达说话者对所说的情况或事物所持的主观态度,是人际意义的主要成分。语气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话语基调的制约,而这种制约又是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地位、相互关系和交际目的紧密联系的[15]。在具体语篇中,通过对语气类型和数量的分析,能够将对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展示出来。因此,在调解中,仲裁员通过使用不同语气类型表达其所持的主观态度,同时体现了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亲疏程度、情感等。

从语法的角度看,交际方的每个话语都是通过语气来实现句子的言语功能的。根据交际过程中言语角色和交换物的不同,可以归纳出四个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陈述、疑问和命令[14],这四个最主要的言语功能是由语气系统来体现的。一般情况下,陈述语气体现陈述,疑问语气体现疑问,祈使语气体现命令,而提供可以由几种不同的语气来体现(表1)。

表1 言语功能及其语气的一致式(Halliday[14])

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语法类型与语义类型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语气可以同时体现两种或多种言语功能,这就是所谓的语气隐喻。Halliday将之定义为“被选用的语气不是表达它通常表达的意义,而是表达另一种意义”[14]。语气隐喻实质上涉及了一种语法域向另一种语法域的转移,可以帮助创造特殊的语篇效果[16]。在调解话语中,当仲裁员使用这种言语功能的复合体时,可以在隐藏其主观态度的同时实现多种不同的人际效果。鉴于此,本文从言语功能的一致式与复合体两个层面,构建了仲裁员调解话语的语气系统框架(图1)。

图1 仲裁员调解话语的语气系统

就语气实现的言语功能对等与否,仲裁员调解话语中的语气系统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根据汉语语气系统的特点,一致式由陈述、祈使、疑问及感叹语气组成。同时,基于Martin[17]、张德禄[18]对话语基调的分类及仲裁调解语言实现的人际意义,本文从语气标记语、语气功能、是否对推进调解起到积极作用等维度,对四类语气一致式进行细化分析。其次,语气复合式由语气隐喻实现,反问与设问句是仲裁员隐性表达态度立场,保证自身独立性的主要语气手段。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笔者将19场仲裁庭审真实语料中的调解部分的录音转写为文字,构建了库容为15.78万的仲裁庭审调解语料库。同时,笔者借用了体裁分析的语步概念,根据不同的调解阶段将语料分为五个语步,并对其分类赋码:语步1:询问调解意愿;语步2:三方初步调解;语步3:背靠背调解(步骤1 与申请方磋商,步骤2与被申请方磋商);语步4:三方最终调解;语步5:宣布闭庭。

结合功能语言学中的语气系统和汉语语气词的特征,即句末标点、语气助词、程度副词、声调及语境等语气判定因素,使用UAM软件对各个语步中的不同语气类型进行分类标注,并使用ANTCONC软件提取,获得相应索引项后,将其保存为独立的子语料库,并根据这些索引项对应语步,进行归类整理统计其总频数并标准化。而后进行各类语气的二次分类、赋码、提取与归纳,研究在仲裁调解不同阶段中仲裁员使用语气系统的动态特征,讨论其实现的人际意义。

四、结果与讨论

笔者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气类型,对转写的句子进行赋码,分类提取,将其标准化,总结得出仲裁员使用的语气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一) 语气系统的总体使用特征

表2 调解话语中语气系统分布特征

注:为方便统计,M1—M5分别代指询问调解意愿、三方初步调解、背靠背调解、三方最终调解、宣布闭庭五个语步。M3s1—M3s2代指语步3中与申请方磋商、与被申请方磋商两个步骤。

从表2可看出,在仲裁庭审调解的不同阶段,语气类型的使用具有以下特征:

(1)在调解中,仲裁员采用的语气类型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表2表明,10种语气类型贯穿在整个调解过程中。由此可见,仲裁员在不同调解阶段,善用各类语气类型,以传递其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进而实现角色转换,润滑交际。

(2)在三方调解中,疑问程度低的陈述语气是仲裁员实现说理与劝服的主要手段。陈述语气的标准频率约为63%,集中在语步2、3、4中。在最重要的三方磋商阶段,仲裁员逐步从完整向非完整陈述句,从程式化向实体性陈述句过渡,用非正式、疑问程度低的陈述语气,使其地位向平等关系方、谦逊方向过渡,更能润滑交际关系,促成调解。

(3)在调解首尾阶段,仲裁员更倾向使用疑问语气展现其权势身份。在语步1中,疑问句使用的标准频率约占语步1中语气类型总数的49%。仲裁员在调解初期,使用索要信息度强和程式化疑问句,拉开与被调解人的距离,实现树立机构权威及维持庭审秩序的人际意义。

(4)在调解各个阶段仲裁员都慎用感叹语气。在总体标准频率中,感叹句只占3.1%。感叹句语气强烈程度高,最能反映仲裁员的个人态度与观点。调解是以交换信息、协调关系为主,所以仲裁员尽量避免使用表达个人情感或道德判断的感叹句,以此确立权威及独立第三方的身份。

(二) 各类语气系统及其人际意义

(1)陈述语气

汉语陈述语气体现陈述的言语功能,说话人使用这种语气的交际目的在于向听话人提供信息或给对方存储信息。从形式上看,汉语陈述语气分为无标记和有标记的陈述句,无标记的陈述句主要依赖于整个小句的语义,而有标记的陈述句则主要依赖于句末添加语气标记,如“的”“了”等。

在调解的首尾阶段,仲裁员大量使用无标记的完整陈述语气,表明自己超脱于当事人双方的独立及权威的机构身份,使其在权势上占据显著主导地位,并控制庭审秩序。随着调解的推进,仲裁员逐步从完整陈述句向非完整陈述句过渡,拉近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使其更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以促成调解。而仲裁员使用带语气标记陈述句的主要功能为确认命题,即对现实事件的责任者或对假设状况进行判定。鉴于庭审调查与质证阶段仲裁员已基本实现认定事实清楚,在调解阶段,带语气词陈述句的使用量虽仅为陈述语气总量的三分之一,却是仲裁员对事实进行再核实,以实现公正客观调解的主要手段。

例1仲①:刚才我们通过质证、调查、辩论,我们就辩论结束。

例2仲:所以在有些问题上面,尽管各个仲裁员的认识不同,我们还是要考虑到一个全盘利益问题,会照顾到其他。建议你们最好是调解,调解是最好的。

例1中,仲裁员通过使用该无标记完整陈述句,终止了仲裁辩论的话轮,控制着整个庭审秩序,是其从专业的角度解释说明仲裁程序,确立了他的权势地位和专家身份。例2中仲裁员以独立的第三方身份,给调解方分析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提出建议,认为调解对双方来讲损失最小,博取调解双方的信任,以达到说理功能,竭力促成调解达成。

例3仲:你个人签都签了的,你签了这个的,你白纸黑字写起的。

例4仲:(提高声调)他有个清单,有个清单上。他交了你什么东西,你交了什么东西,在清单上签了字的。

上两例均使用了语气标记语“的”“了”,表达仲裁员对事实及责任人的判定与核实。其中例3中“你个人都签了的”仲裁员重复使用该语气标记“的”,例4中“交了”“签了”表明语气标记语对过往既定事实的强调,使调解方在事实面前无可辩驳。

(2)祈使语气

祈使语气实现的是“命令”的言语功能。当说话人对听话者下指令时,使用祈使语气。汉语祈使语气的结构分为出现主语的完整祈使句,句首使用“把”等引导的动词短语结构的非完整祈使句,表达请求、劝告、敦促和命令等。此外,语气词的使用也丰富了祈使句缓和语气或表达不满等功能。从是否对仲裁员作为第三方独立的调解员身份确立以及是否推进调解顺利进展起到积极作用的角度,将祈使句分为两类:有柔化作用与有锐化作用的祈使句。

A.柔化作用的祈使句具有缓和语气、拉近距离、推进调解的作用。仲裁员使用带有主语与带语气词“噻”“哈”的祈使句来舒缓语气、润滑交际,使调解双方更易接受仲裁员提出的调解方案,推动了调解进程。例5中,若将“那你跟你们领导再说下”中第一个“你”去掉,会让这句话有一种不容商量的语气,而加上主语“你”,是委婉提出建议的一种方式,表达了仲裁员敦促被调解方的人际意义。语气词“噻”和“哈”是四川方言中常用的两个语气词,在很大程度上有舒缓语气、表示建议或劝告的功能(例6、7),使被调解人感觉仲裁员在和自己协商或提出建议,在心理上更能接受。

例5仲:那你跟你们领导再说下,这个,从目前来看的话,是吧,很多问题……我们可以这个,主动审查证据的权利,是这个意思。

例6仲:▼但你是特别授权的话……你跟你们领导请示哈。

例7仲:还是和解噻,你这个还是(伴有笑声)……嘿,能够解决就解决噻,你这个问题,又不是好大,好大个案子。

B.锐化作用的祈使句能帮助仲裁员树立机构身份、维护庭审秩序。通过无标记祈使句与带有语气词“嘛”等祈使句,仲裁员主要实现了其对被调解方命令、维护庭审秩序的功能,保持了他和被调解方之间的距离,同时体现了其主导地位和机构主体身份特征。如:

例8仲:把这个张××喊进来。

例9仲:▼那些都不去争了,那些都不说了。

例10仲:▼不,你愿意拿好多?(重复,语速加快)快说,快说,快说。

例11仲:快点说嘛,愿意拿好多?

例9中,仲裁员使用“不去争了”和“都不说了”来结束前面的话轮,控制仲裁庭审秩序。例10与例11中,仲裁员使用短促、重复的无标记祈使句,以及在祈使句后使用语气词“嘛”,并且加快语速、提高声调,虽起到了命令、催促的作用,同时也让被调解方感受到仲裁员的轻微不满或不耐烦,这对拉近双方距离起到了负面作用。

(3)疑问语气

当说话人想寻求信息时,往往向听话人提出问题,疑问语气便体现了疑问的言语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机构话语,仲裁调解中的问句则是仲裁员实施权势、体现自己角色的主要语言形式。笔者根据汉语疑问句的传统分类、功能及结构是否完整这三个维度进行讨论,形成了仲裁调解疑问句类别框架(图1中疑问语气分类)。我们对622个疑问句逐一赋码并提取统计,得到疑问句使用频数的总体特征(表3)。

从表3可以总结出仲裁员在调解阶段疑问句的使用特征:

A.在调解的首尾阶段,为验证法律事实,仲裁员更倾向于使用不同类型的完整疑问句,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以免产生歧义,体现了机构性话语的正式性和严肃性。随着进入三方调解或者单独调解阶段,仲裁员会选取非完整疑问句,以更贴近生活的问话方式来拉近和对方的距离,推动调解的进展。

例12仲:那好。我就问一下双方是否可以进行调解?

例13仲:▼(音调上升)你是卖你的这个房子来还,还是你通过借钱来还?你总要表达一个意见,对吧?你必须表达一个意见,才有一个调解的可能。

例14仲:(插话)是不是能达到那个事实?呵呵(笑声)

例12选自语步1,仲裁员使用代词短语+“是否”,组成一个完整严谨的疑问句来询问调解双方的调解意愿,确认了仲裁庭中三方的身份、权势关系,让当事人迅速地理解问句含义并进入到下一步。例13中,仲裁员使用“是+X,还是+X”的完整选择疑问句确认被调解人的还款方式,以仲裁庭的约束力确保调解的顺利进行。进入三方调解后,例14中针对被调解人陈列的调解条件,仲裁员虽对其持怀疑态度,但使用典型的“是不是”类不完整正反疑问句,实现委婉礼貌的非正式的口吻来探寻事实的真伪,引导听话人对当前问题做出反思。

表3 疑问句使用频数总体特征

B.实体性问句使用频率远远大于程序性问句。在调解的首尾阶段,仲裁员话语中的程式化表达不但引出较为固定的意义及框架,有利于准确地表达,也能帮助其迅速确立身份,维护权势。但在实质调解阶段,交际各方的对抗性明显降低,因此体现仲裁员身份地位的程序性问话较少,仅占所有疑问句总量的3.4%。例15中,以仲裁庭独有的呼语和人称代词词组“申请人”“仲裁庭”+完整是非疑问句组成的程式化语言,充分体现了仲裁员的身份特征和权势地位。而实体性问话则更多地集中在了解调解各方对调解方案的预期诉求,所以多为特指疑问句,以陈述性的疑问词“好多”“怎么个态度”“承担多少损失”等为典型。在例16中,仲裁员要求被调解方再次确认合同中的未付款项,才能使其充分了解当事人双方对达成调解目标的预期,在接下来的单独交流中和对方摆事实讲道理。

例15仲:我们申请人这边,同不同意由仲裁庭主持进行调解?做做工作,达成一个解决方案。

例16仲:合同价还有好多没付齐诶?

C.在调解的各个阶段,仲裁员都倾向用支配力强的问句类型。对答话人支配力最大的是附加问话,因为它明确要求答话人就附加问话前面的命题作出回答[9]。从表3中可以发现是非问句与附加问句的比率排在前两名,这两类疑问语气能帮助仲裁员尽快获取关键信息,敦促调解双方采取行动,推进调解。汉语的附加疑问句一般构成是“×不×”或者“×+语气词”,提问部分的形式不受直陈部分的选择限制,位置也比较灵活[19]。

例17仲:25号你无论如何都给仲裁庭(停顿)一个回复,好不好,李总?

例18仲:你考虑哈他们的苦处,他在这里做物管,收不到钱,也请不到水平高的物管人员,他只有越做越撇(方言,“差”)。你要喊他有好怎么样,那绝不可能,是不是嘛?

当陈述部分为祈使句表命令或提示时,仲裁员在后面添加附加疑问句,是为了缓和语气。如例17,这是一种较礼貌地来探询被调解方意见的方式,虽回答无特别要求,但对其提出了尽快给出回复的行动要求。例18中,这种附加疑问句引导听话人对假设情况的想象,反思其言行是否恰当,以达到唤起对方的义务感或责任感,实现说服对方、接受建议的人际意义。

D.在调解阶段,仲裁员更多地使用疑惑度低的疑问句来进行各方磋商。经过前面庭审调查、质证和辩论,仲裁员对案情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因此,语气缓和,疑问程度低的疑问句能使当事人感觉仲裁员放低了姿态,以平等的身份和商量的口吻提出调解方案,而不是用强硬的语气逼自己就范,这使他更容易从内心接受仲裁员的立场与提出的调解建议。因此,在调解中,仲裁员使用频率最高的疑问词并不是疑问程度高的“呢”“吗”,而是疑问程度较低,但能传达仲裁员对命题鲜明态度的语气词“吧”“嘛”。

例19仲:你是说,一个说这个合同有效,一个说无效,是吧?一个说,不同意付这个7 000块钱的这个中介费,那么我想……因为现在这个房子也没有成交,是吧?但你们能不能够,大家互相,啊,互谅互让……实际上这个金额说大也大,是吧?7 000块钱,说小也不是很……大家能不能够互相做点让步。

例20仲:▼你有好高嘛?合适的话马上定价,你是啥子价格嘛?

“吧”是仲裁员使用最多的语气词,它能起到弱化命题态度的作用,表示猜度或商量。例19中,双方对合同的有效性、中介费存在异议,仲裁员在三个判断句后面加上“是吧”,除了表示进一步确认,邀请对方参与到调解中,拉近距离以外,也表达了自己的主观看法。他认为不管合同是否有效,当事人双方为7 000元中介费,没必要闹到仲裁庭,可以尽早解决纠纷。“嘛”用在一般疑问句中,能强调说话人对命题的态度,表示确定。在例20中,如果去掉它们,“你有好高”“啥子价格”这些问句的疑问度就会提高,语气显得强硬。

(4)感叹语气

英语中的感叹句是通过改变句子顺序和结构来实现的,而汉语的感叹语气是通过强化语和语气词来实现的。仲裁员在与当事人单独沟通时,或采用正面情感效果的感叹句,表达自己对某些事情或者当事人某种做法的充分肯定,唤起调解方的认同感或者引起共鸣,对缩小彼此距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面对受教育程度低、比较蛮横无理的当事人时,有些仲裁员使用一些负面的感叹句,对调解效果会起到消极的作用。

例21仲:想保护你啊!但是我们裁判没办法啊!比如说法官,他知道你这一条这一款……但是你拿不出证据来,法官他只有说我没有办法帮你,我心里同情你。

例22仲:李××,因为你这个事情,你的意思是不服欺骗,但是有三点,第一,你是识字的,你精神正常,还在经商。嗯,你是那么好欺骗的人吗?你还做生意,生意人都很精啊!你还被骗啊?

在例21中,仲裁员发出“想保护你啊!但是我们裁判没办法啊!”这样的感叹,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主观愿望、诚意和一种无可奈何,也让被调解方感受到仲裁员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替当事人考虑问题,激发了被调解方的被认同感。而例22中,仲裁员已经暗含了生意人较为精明,不可能轻易上当受骗的预设,强烈地反驳了被申请人的观点。但这会让被申请人明显感受到仲裁员划清了彼此的界限,很难让对方找到认同感,不利于维护调解的友好气氛。

(三)语气隐喻的人际意义

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它不仅存在于词汇层,也可以在语法层体现。语气隐喻是指一种语气可以同时体现两种或多种言语功能,是语气形式、功能的不一致、不对等。在调解中,仲裁员使用最多的语气隐喻是两种疑问标记衰变的疑问句:反问句与设问自答句。

反问句具有诱导性和隐含性,是仲裁员在调解中用得最多的一种语气隐喻类型。反问句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性问句,具有三个特征:无疑而问、无需回答和表示否定[20]。说话人对一种言论行为的前提进行提问,从而引发听话人的思考,引导其做出否定性的结论,进而推翻自己以前的言论行为。所以仲裁员在调解中使用这种“隐晦”的问句,可以隐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降低自己承担的责任。设问自答句也是一种无疑而问的修辞性问句,从言语功能上看,它并没有起到索取信息的功能,尽管有问句在前,但仲裁员是明知故问,目的是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和思考,接着再给出答案,从而使答案受到较多关注。

例23仲:你们那个物管管得不好,别个不舒服也是很正常的,你说照他们那种收入状况,一个月100多块钱算啥子嘛?他不交是肯定有原因的。所以基于那个前提,我就说你们双方各自都让一点。

例24仲:小伙子。算了,我觉得,一哈儿(一会儿)裁下来不是个钱的问题,何必喃?

例25仲:它为啥叫购地协议,它的性质究竟是啥子?实质上就是刚才黄总说了,你这个实际上是个预约,我如果说按照国家那里把地拿过来,这个开发项目经过规划后同意了,才拿来开发的。前期整治,后期开发,全部交给你们来做。

在例23中,仲裁员用特指反问句隐晦地表示否定命题“每个月100多元的物管费对被申请人来说不算什么,他们不支付是因为申请人有错在先”。其通过反问语气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并使其反思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认清自己的责任。例24中,是非反问句从假设的角度,提醒被调解方认清现实,在没有凭证的情况下,双方做出一定的让步,才能调解。所以反问句和语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承载了仲裁员的主观态度和立场,实现了调解中的说理功能。从例25可以看出,仲裁员使用设问自答的疑问句目的不是在“索取”,而是“给予”。首先是达到提起听话人注意和思考的作用。其次,作为一个专业机构,仲裁员不仅担当调解员的角色,也承担起了普及法律知识的责任,通过回答中大量的法律知识,解释说明法律常识,从而达到说理的功能。

五、结 语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发现:

(1)语气类型的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动态性(表2)。在不同调解阶段,仲裁员调用各类语气,传递其不同的立场和态度,进而进行角色转换,润滑交际,实现协调人际关系,竭力促成合作的人际意义。

(2)语气使用类型上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非完整陈述语气(例2)、具有柔化作用的祈使语气(例6)、疑问程度低的疑问语气(例19)及具有正面感情效果的感叹语气(例21)的使用,有利于唤起被调解方的认同感,拉近了仲裁员与被调解方的距离,弱化其机构身份。同时,仲裁员综合运用完整的陈述句(例3)、具有锐化作用的祈使句(例8)及程式化疑问句(例15)维持庭审秩序,树立机构权威。此外,为避免表达个人态度与情感,仲裁员慎用感叹语气(表2)。

(3)语用功能不对等的语气复合体的使用,加强了人际意义的实现。仲裁员使用具有诱导性和隐含性的语气隐喻(例23、25),间接地表达其观点和立场,保证其独立的第三方身份,实现说理的功能。

总之,调解话语时时体现着仲裁员的专业素质和交际技巧,不同的语气表达同样的内容,往往使被调解方对调解结果产生截然不同的选择。在不同调解阶段,仲裁员都需在秉承公正客观理念的基础上,善用语气资源协调人际关系,诱导合作,以此实现传统的机构角色向调解员、干预者和协商者的角色转换,最终达到定纷止争的调解目的。

[1] 刘敏.论现代法院调解制度[J].社会科学研究,2001(5):90-95.

[2] 迈克尔•努尼.法律调解之道[M].杨利华,于丽英,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3] COHEN O, DATTNER N, LUXENBURG A. The limits of the mediator’s neutrality[J]. Mediation Quarterly,1999 (4): 341-348.

[4] DHANANIA K.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n India: A study of discursive practices. In V. K. Bhatia,C. N. Chroma & J. Engberg (Eds.),Legal Discourses Across Cultures and Systems[M].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2008.

[5] GOTTI M. Litigational influence on Italian arbitration discourse [J]. World English,2011 (1): 81-91.

[6] BHATIA V K, CANDLIN C N, GOTTI M. The Discourses of Dispute Resolution[M]. Switzerland: Per Lang A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ublisher, 2010.

[7] GIBBONS J. Forensic Linguistics[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2003.

[8] ANESA P. Language and Power in Arbitration Proceedings: Insights into Theory and Practice[M]. Farnham: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2012.

[9] 廖美珍.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10] 吕万英.法庭话语权力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11] 王建.角色建构的话语策略——以法庭调解为例[J].外国语文,2012(8):75-79.

[12]王振华.法庭交叉质询中的人际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情态”视角[J].外语学刊,2004(3):51-59.

[13] 潘小钰.介入资源与法庭辩论中说服的实现[J].修辞学习,2008(2):50-55.

[14] HALLIDAY M.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Arnold,2000.

[15] 朱永生.语境的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6] 范文芳.英语语气隐喻[J].外国语,2000(4):29-34.

[17] MARTIN J R.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6.

[18] 张德禄.汉语语气系统的特点[J].外国语文,2009(5):1-7.

[19] 牛保义.英汉语附加疑问句语法化比较[J].外国语,2001(2):49-54.

[20] 殷树林.反问句的性质特征和定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10-12.

①转写代码为:仲——仲裁员;“▲▼”为打断标志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s of Mood System in Arbitrators’ Mediation Discourse

JIANG Ting1REN Xiaoru2

The result of arbitration mediation largely depends on the employment of mood system, by which arbitrators could present opinions, propel interactions and promote mediation.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ood system , mood system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he analyzing of authentic arbitration recordings, results show that arbitrators’ usage of diverse mood types, modal particles and metaphors of mood in different stages explicitly or implicitly reflect their personal positions, which can help arbitrators to exhort and mediate, and finally realize different interpersonal meanings.

arbitrator; mediation discourse; mood system; interpersonal meanings

H136.4

A

1009-8135(2018)06-0090-09

蒋 婷(1974—),女,重庆人,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专门用途英语、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任晓茹(1991—),女,河南濮阳人,廊坊师范学院理学院辅导员,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专门用途英语、语料库语言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仲裁语料研究与语料库建设”(12XYY013);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CDJSK11200)。

(责任编辑:郑宗荣)

猜你喜欢
语步仲裁员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裁定书的语步结构分析
仲裁裁决如何作出?
紧急仲裁员制度效力问题探究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国际仲裁中紧急仲裁员程序研究
紧急仲裁员制度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中外光学学术论文摘要非常规语步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