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诺肝素钠抗凝在急性中毒血液灌流中的临床分析

2018-12-04 07:03:50孙艳红王克民
系统医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肝素钠灌流抗凝

孙艳红,王克民

江苏省盱眙县中医院急危重症科,江苏淮安 211700

血液灌流治疗是临床中针对类型多样的急性中毒患者展开抢救处置干预过程中应用的基本技术方法,该种抢救技术方法在具体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提升各类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1-2]。在具体组织开展针对急性中毒患者群体的血液灌流治疗干预过程中,切实为患者选取适当方法开展凝血治疗干预,规避患者发生机体意外出血问题,以及管路内或者是灌流器内凝血问题,是支持和确保急性中毒患者在接受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获取良好结果的重要前提[3-4]。该文以该院2015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部分急性中毒血液灌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实施了依诺肝素钠抗凝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100例接受血液灌流抢救处置的急性中毒患者选做随机等分两组,每组个5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介于22~74岁,平均(42.15±4.41)岁。参照组男性 18例,女性 32例,年龄介于 21~75 岁,平均(42.12±4.47)岁。 研究组与参照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患者均系自愿同意血液灌流,明确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伦理学参考标准。

1.2 临床治疗处置干预方法

在参照组患者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干预过程中,运用常规药物制剂针对患者展开抗凝治疗干预,在研究组患者接受血液灌流治疗干预过程中,运用依诺肝素钠针对患者展开抗凝治疗干预,给药方式为血液灌流开始时通过灌流器注药口向体外管路中注入依诺肝素钠4 000 IU。

1.3 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比较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APTT指标和PLT指标。并且观察灌流结束时灌流器及管路凝血情况(通过监测灌流器前压及血液回输端压力)。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结果比较

研究组50例入选患者,在历时2 h的血液灌流治疗结束时,其灌流器和管道之内均未发生凝血现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异常出血症状,且仅有一例患者的APTT指标稍显延长,其治疗有效率为100.00%。参照组50例入选患者,在历时2 h的血液灌流治疗结束时,有22例在灌流器和管道之内均发生凝血现象,或者是异常出血症状,且所有患者的APTT指标稍显延长,其治疗有效率为56.00%。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布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APTT指标和PLT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APTT指标和PLT指标均与治疗前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参照组患者的APTT指标和PLT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表3。

表2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APTT指标和PLT指标比较(±s)

表2 研究组治疗前后的APTT指标和PLT指标比较(±s)

时间 A P T T指标(s) P L T指标(×1 0 9/L)治疗前(n=5 0)治疗后(n=5 0)t值P值3 1.1 5±3.7 3 3 0.4 3±3.4 8 0.9 9 8>0.0 5 2 0 2.1 6±6 3.3 5 2 0 1.7 5±6 2.2 6 0.0 3 3>0.0 5

表3 参照组组治疗前后的APTT指标和PLT指标比较(±s)

表3 参照组组治疗前后的APTT指标和PLT指标比较(±s)

时间 A P T T指标(s) P L T指标(×1 0 9/L)治疗前(n=5 0)治疗后(n=5 0)t值 P值3 1.1 4±3.7 2 5 6.4 1±3.4 0 4 0.4 2 6<0.0 5 2 0 2.1 2±6 3.3 8 2 6 1.7 1±6 9.2 4 5.1 1 8<0.0 5

3 讨论

从临床病理学基础性发展演化机制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所谓急性中毒(acute intoxication),其本身指的是因毒物短期性接触人体内部的皮肤组织,黏膜组织、呼吸道组织,以及消化道组织等,进而在进入人体内部环境之后对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发挥破坏性作用,以及诱导人体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现象。急性中毒患者在临床中通常会展示出起病过程较为危急、症状较为危重、临床病情发展演化过程较为迅速等基本特点,需要临床医生在充分认识患者的临床病情表现特点基础上,尽早采取措施完成针对患者的诊断,以及临床治疗处置干预过程。

所谓毒物,其本身指的是在一定表现形式的客观环境条件之下,能够对人体发挥有害性生物学反应过程和病理变化过程,继而引致人体发生较为严重的器官组织生理功能障碍,或者是能够对人体的生命存续状态造成严重威胁的化学物质类型。在现有的临床医学实践工作组织运作背景之下,能够引致人体发生急性中毒结果的毒性物质,主要包含化学性药物制剂、植物机体分泌物、动物分泌物,以及有害气体等。

从急性中毒的临床发生机制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在类型多样的毒物进入人体内环境后,其本身能够借由人体内部分布的体液,以及组织结构发生相互影响作用,而具体诱导发生复杂多样的中毒反应现象,给患者自身的综合性生理状态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血液灌流抢救治疗方法在急性中毒患者群体中具备扎实且充分的临床应用价值,其本身在体外循环生理系统的支持条件之上,借由运用具备广谱性和高效性吸附作用能力的活性炭材料或者是树脂材料,不仅能够对具备脂溶性理化属性和胶原蛋白结合能力的外源性毒物发挥较为有效且彻底的清除处理作用,而且对残存于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环境之中的具备游离态特点的毒物也能发挥较为充分的清除作用,是临床中针对急性中毒患者展开抢救处置过程中运用的极其重要的技术手段[5-6]。

抗凝血治疗干预是临床中针对急性中毒患者展开血液灌流抢救处置过程中的核心技术环节,从急性中毒患者实际经历的临床抢救处置干预过程的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凝血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血液灌流系统对患者机体内毒性物质的吸附作用,影响患者的实践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引致患者机体内部的血液发生数量损失,加重患者所在家庭实际面对的经济负担水平[7-8]。与此同时,如果急性中毒血液灌流患者接受过度抗凝治疗干预,通常会引致患者发生出血症状,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为威胁,需要引起相关领域临床医师的持续密切关注[9]。

依诺肝素钠属于低分子肝素类药物,是临床中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疾病和肺栓塞疾病的常用的抗凝血药物制剂,在基于体外循环基础上的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能够发挥较好的抗凝血药物作用[10]。

从药理学物质获取来源角度展开阐释分析,依诺肝素钠是在从猪肠豁膜组织机构中分离获取的肝素钠物质基础上,经由酯化处理获取肝素苄基钠物质基础上,借由针对已经获取的肝素苄基钠物质实施碱裂解技术处理环节而具体获取的费分子肝素钠类化学物质,其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体系之中,包含了数量众多且类型多样的具备复杂性特点和未定性特点的低聚糖分子结构。依诺肝素钠的平均分子量指标通常介于3 800.00~5 000.00之间,其制备获取过程通常需要建构和保持较高水平的技术环境支持条件。且在实际组织开展的药品制剂在途运输作业环节过程中,要切实做好药品存储环境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工作,规避环境性因素对药品质量性状造成的不良影响,确保患者在接受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能够获取到良好优质的预期结果。

遵循现有的基础性临床医学研究报告分析资料,依诺肝素钠抗凝法在急性中毒血液灌流抢救处置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发挥较好抗凝效果,控制和降低患者的出血并发症发生可能性,改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安全性,具备广泛推广应用价值[11]。

文献研究资料揭示,在急性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运用依诺肝素钠药物制剂开展抗凝处置干预,通常不会对患者的凝血生理指标造成显著影响,且治疗有效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比如我国某学者[12]给出的治疗有效率报告数值为94.24%,与该次调查研究过程中获取的相关结果存在一定表现程度的近似性,值得关注。

该次研究中获取的相关数据性研究结果揭示,通过在急性中毒患者接受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为其选取依诺肝素钠药物制剂展开抗凝治疗干预,能够在不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生理指标条件下,支持患者在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能够获取较好结果,控制和避免患者发生异常出血症状和导管凝血问题,给患者综合性生存质量的不断改善创造支持条件。

综上所述,在急性中毒患者血液接受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依诺肝素钠的运用,能够获取到良好且优质的抗凝治疗效果,在避免患者发生出血症状条件下,不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生理管理指标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助力相关患者群体的综合性生存质量状态不断改善优化。

猜你喜欢
肝素钠灌流抗凝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妇科术后不同风险分级DVT患者中的应用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9:12
加热法在无肝素血液灌流护理中的应用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血液灌流治疗戊巴比妥钠中毒1例
西藏科技(2015年9期)2015-09-26 12:15:31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