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

2018-12-04 02:12陈舒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7期
关键词:卧床循证心肌梗死

陈舒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痉挛、闭塞、硬化,导致动脉血管无法扩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也称心肌坏死[1]。表现症状为胸痛、心跳加速、发热、大汗、烦燥不安等,同时伴有濒死感,严重者可休克、惊厥。该病发病较急,通常并发心律失常,发病1~2天或数小时内可发生心失常,属于常见的临床危重症。发病因素跟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当人体负荷过重时,心脏负担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冠状动脉闭塞[2],引起心肌梗死。另外,暴饮暴食、情绪突然激动可引起血脂浓度黏稠,形成血栓发生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一般通过药物、冠状动脉介入术(PCI)[3]、溶栓等治疗,但心肌梗死患者多为老年患者,身体耐受差,并发症多,经过治疗后仍有复发危险。因此对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需进行密切观察,给予特殊护理。循证护理是常规护理基础上,不仅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科学、规范的护理模式[4],对患者病程进行讨论总结,得出一套规范的护理模式,以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我科现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10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2例,对照组:女患24例,男患 28 例,年龄 64~76 岁,平均年龄(68.6±4.3)岁;实验组:女患23例,男患29例,年龄62~77岁,平均年龄(67.8±4.2)岁;排除肾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恶性肿瘤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治疗方法,进行药物治疗,对疗效不显著者给予冠状动脉介入术,有血栓者给予溶栓等相关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生命体征护理等。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及护理计划:由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师组成小组,通过大量查阅疾病资料,搜索医疗数据,听取专家指导意见等方法,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心常疾病分析病情,控制预见性风险,做好术后护理措施。(2)病情监护: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本身就属于危重症,患者为多老年人群,增加了护理风险。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到24h不离监护,吃饭、午休、上下班必需做好工作人员交接,如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应叮嘱家属给予监护配合。给予心电监护、呼吸机、面罩吸氧等急救措施,保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稳定血压。同时定时测量血氧饱合度、血压、脉搏、体温、尿量等并记录,对血容量不足的患者立即进行扩充血容量,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患者床前应放置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阿托品等,并叮嘱家属观察患者呼吸、面色、胸痛、体温等情况,对四肢畏寒者,应给予保暖。(3)预见性护理:心肌梗死最常见并发症为心律失常,短则发病1~2h,长则24h或一周,因此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后24h是并发心律失常的高危阶段[5],应密切观察吸呼、胸痛症状,鼓励患者多饮温开水,少饮多次,以不感到胸闷、胃胀为宜。室内保持通风,有效的温湿度,减少噪音、强光刺激。对情绪激动的患者要稳定其情绪,安抚激动情绪,可给予轻轻叩背、抚摸患者手臂表示理解,减轻患者应激反应。(4)用药护理:凌晨至次日中午是并发心律失常的高危阶段,应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用药分为一日三次,第一次为凌晨5点前服药,第二次为上午12点,三次为晚上8点,按时间服药发挥药理作用。同时备好抗凝、溶栓等药物,用药时应根据病情和医嘱严格用药,对患者及家属指导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说明。(5)心理指导:心肌梗死患者主要为老年人群,且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长期受疾病困绕,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仍然低落,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感受,了解其处境和心理状态,对有困难,情绪难以平稳的患者应行心理安抚,分析情绪刺激和突发心肌梗死的关联性,让患者了解诱发疾病的因素,做好预防控制。对行动不便,缺乏家属看护的患者应给予搀扶、倒水、帮助洗漱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缓患者心理压力。(6)健康指导:分为饮食和健康两方面,饮食以清淡、低盐、高蛋白质为主,禁忌辛辣、高盐、过酸、刺激性食物,术后3日内以半流质食物为主,3日后可恢复饮食,进食柔软、易消化、带汤水食物。指导患者做好心肌梗死二级预防,防止再复发。叮嘱患者生活应注意避免饮食过饱情况下洗澡,戒烟、酒,保持适当运动,出院后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家中备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保持血压、血糖稳定,定期到医院复查。告诉患者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如突发性心绞痛、恶心、呼吸困难,如发生上述症状,应先卧床休息,不要活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症状不缓解,5min后再含服一片,发生强烈心绞痛应立即就诊或拨打120。功能锻炼:对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可协助下床活动,伸展四肢,保持轻度运动,以不感到胸闷、心率加快为宜,同时指导患者均匀呼吸,进行肺活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察看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和心功能级别,护理结果包括心律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心功能级别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6]心功能分级标准,I级:能自由活动,可进行自我日常活动,没有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症状;II级:日常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偶尔有呼吸困难、胸闷症状;III级:日常活动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休息后又恢复;IV级:无法进行日常活动,需卧床休息。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结果

实验组心律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1。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级别

对照组 I级为 65.38%,IV 级为 11.54%,实验组I级为78.85%,IV级为3.85%,实验组I级和IV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结果比较[n(%)]/(±s)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χ 2值/t值P值例数(n)5 2 5 2心律发生率9(1 7.3 1)3(5.7 7)6.5 2<0.0 5卧床时间(d)6.4±2.3 3.2±1.1 9.0 5<0.0 5住院时间(d)1 2.7±3.5 7.8±1.5 9.2 8<0.0 5并发症1 0(1 9.2 3)3(5.7 7)8.2 8<0.0 5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级别比较[n(%)]

3 结 论

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造成心肌衰弱坏死,属于典型的危急症,发病较急,通常伴有强烈心绞痛、胸痛、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救治措施稳定病情。对症状轻微患者可采取卧床休息,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或溶栓治疗[7]。心肌梗死往往并发心律失常,发病后短时间内可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应密切观察病情,给予谨慎有效的护理。循证护理是一组科学数据、临床经验、专业知识构成的护理计划,使护理更加规范、科学、有依据可寻[8]。通过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制定护理计划,对心肌梗死疾病采取更多病情信息预见控制,减少了并发症风险。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心理干预、健康指导,使患者获得到更多预防心肌梗死知识,预防心肌梗死的二级发生。

综合上述,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减少了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治疗时间,提高了心功能,有助于恢复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卧床循证心肌梗死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