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王 卓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神经源性疾病,具有反复、突然、短暂性发作的特点,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疼痛,严重的患者可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若未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可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剧疼痛程度,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1,2]。目前临床上对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还尚不明确,但以往有研究表明[3],血管压迫是导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的主要因素。临床上多采用手术、药物等方法治疗,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要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预后良好的优点。加巴喷丁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具有显著的止痛效果[4]。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5],血清β-内啡肽(Endorphin,β-EP)、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Orgotein Dismutase, SOD)水平表达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存在密切的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收集2017-08-2018-07本院的8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6]。纳入标准:(1)心肝肾功能正常者;(2)知情同意且配合研究者;(3)无恶性肿瘤疾病者;(4)无感染疾病者;排除标准:其它原因导致面部疼痛;患有精神疾病;患有凝血障碍;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者;同时参与其它研究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5),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40-70岁,平均(56.39±5.03)岁,病程1-5年,平均(2.97±1.86)年,发病侧:左侧23例,右侧19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1-70岁,平均(55.98±5.06)岁,病程1-5年,平均(3.02±1.90)年,发病侧:左侧27例,右侧1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发病例分布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给予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使头部、颈部与地面平行,进行常规消毒、全麻后于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切口位置于耳后乳突枕部行纵切开,长度为6-7cm,充分暴露枕骨及乳突,于乳突后钻孔开一大小1.5cm×2.5cm骨窗,再切开硬脑膜,释放脑脊液,减压颅内、待小脑半球塌陷后探查小脑角区,吸除脑脊液后打开蛛网膜下隙,确认三叉神经和受压迫血管,分离粘连的血管和神经,完全游离后于血管和神经间放入并固定好Teflin垫片,止血、清理、防止再次粘连,然后逐层缝合切口。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加巴喷丁(生产厂家:珠海物美科技有限公司,批号:)治疗,术后首次给予300mg(300g/片),于睡前服用,次日给予600mg分早晚两次服用,第三日给予900mg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后续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调整剂量,治疗疗程为1个月。
治疗后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并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分别进行VA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检测血清β-EP、5-HT、SOD水平。治疗期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
1.3.1 血液学指标检测:分别于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采集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β-EP、5-HT水平,试剂盒来自美国R&D公司;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SOD水平,试剂盒来自贵州信邦远东药业有限公司。
1.3.2 视觉模拟法(VAS):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2个月无疼痛(0分)、轻微疼痛(1-2分)、中度疼痛(3-4分)、重度疼痛(5-10分)。
1.3.3 疗效评定标准[7]: 患者疼痛、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患者疼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患者疼痛、临床症状无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3.4 不良反应: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嗜睡,疲劳,皮疹,呕吐,眩晕。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0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t对照组均>10.22,t观察组均>16.85,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相同时点比较,1)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β-EP、5-HT、SOD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β-EP、5-HT、SOD水平均上升(t均>10.22,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EP、5-HT、SOD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同时点比较,1)P<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P<0.01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均可耐受,未经特殊处理。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脑神经疾病,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存在两种学说,一是中枢性学说,患者三叉神经根因受到血管压迫后出现过度兴奋而导致疼痛;二是外周性学说,三叉神经由微血管压迫后三叉神经根鞘膜局部出现增生、病变[8,9]。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微血管减压术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标准方法,能够将三叉神经和血管分开,改变神经受压迫的状态,可以保留神经功能,且不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障碍,从而避免了神经损伤[10]。荣道建等[11]研究表明,微血管减压术能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VAS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说明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及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巴喷丁是中枢神经钙离子通道和NMDA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为隔离患者体内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钙通道[12]。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阻断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及钙离子内流[13]。基础研究表明[14],加巴喷丁能够发挥较好的脑组织结合点高度亲和性,不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本研究显示,采用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的患者疗效、VAS评分显著优于采用单独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表明了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缓解疼痛[15]。且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发现,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说明了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
基础研究表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其它疼痛不同,其与神经系统的解剖、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连接等紧密相关[16]。β-EP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是人体重要的神经肽,具有有效抑制初级感觉神经元至脊髓和三叉丘系的痛觉传递,可调节疼痛传递[17]。5-HT能够通过提高痛阈来减少患者的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时间,可有效缓解疼痛[18]。SOD是体内重要的活性物质,分布极广,具有消除新陈代谢过程中出现的有害物质[19]。基础研究表明[20],SOD能够催化氧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可平衡产生和清除。在本研究中,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血清β-EP、5-HT、SOD水平显著高于采用单独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说明了两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能够改善提高神经功能,减轻氧自由基损害。
综上所述,微血管减压术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提高血清β-EP、5-HT、SOD的水平,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