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也“翻转”—如何设计科学的课堂观察量表

2018-12-01 12:18廖红梅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翻转观察点一节课

廖红梅

一、顺应潮流,评课也“翻转”。

现在很流行“翻转课堂”,这是信息大潮下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既然课堂要创新,要“翻转”,那么对课堂的观察评价也应“翻转”,应由传统走向科学,由业余简单走向专业复杂。

二、学习ICLL课堂观察理论,设计观察量表。

传统的听评课大多停留在感性、随意上面,是无依据、无合作、无分工的评课。听评课要有依据,有合作,有分工,这才是科学的课堂观察。课堂观察应该依据什么?崔允漷教授的《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给出了答案。他将课堂观察评价分4个维度: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课堂文化(Culture),简称LICC课堂观察框架。4个维度包括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Learning)我摘录了第一个维度“学生学习”里“准备”和“倾听”视角的观察点举例,如表1:

这是一个精细的课堂观察框架表,给我们提供了科学观察课堂的理论支撑,但是我们不可能拿这个框架去评一节课,太复杂了。于是,我依据崔教授的课堂观察ICLL范式,尝试为一节课设计易于操作的观察量表。语文离不开“听说读写”,我就从最简单的 “读”入手,设计一节观察老师如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的量表。并用这个量表去观察评价一节语文课。通过实践来看这个观察量表操作起来还算得心应手,但不全面。因为并不是所有语文课堂都有老师朗诵指导,若老师是以讲解课文内容为主的话,我这个量表是不适用的。显然,设计出能适用于每一节语文课的观察量表是当务之急。

三、重找观察点设计观察量表并实地操作。

既然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那我就以“学生学习”为观察点设计观察量表吧,并用该表评价了一节语文课。(见表2)

这个观察量表比较科学全面地评价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适用于每一节语文课。但科学的听评课除了有依据还要有分工合作,所以要全面科学地评价一节课,一个量表肯定不够的,这就需要制定各种维度的观察量表,再由听评课老师分工合作去评价一节课,这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崔允漷《课堂观察Ⅱ---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朱雪梅《“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课程.教材.教法》2014(11):63-68) 《课例研究与觀察量表的设计实践》

猜你喜欢
翻转观察点一节课
我省4家农民合作社被列为部级观察点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法治思维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机制*——以河南省原阳县留守儿童学校为观察点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博士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