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晶晶
摘 要: 作者结合在幼教之路的成长历程,以及对国家政策、教育信息的解读,形成了自己教育的特色—“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关键词: 围墙 拓展 翻转
中国当代幼儿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南北方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各省、各园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作为一名工作快20年的省骨干、省保教能手,如何能迎合时代背景,走出一条自己的特色之路,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呢?结合我在幼教之路的成长历程,以及对国家政策、教育信息的解读,形成了自己教育的特色—“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一、“1+X”认知拓展课程
儿童社会化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一是社会认知,二是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关系、社会规则等社会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而亲社会行为指帮助、安慰、分享、合作、同情等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开设培养儿童社会认知和亲社会行为的课程,以此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幼儿园教育中有关社会认知教育的内容却显得模糊不清,甚至相当匮乏。
儿童的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但当前幼儿园课程中的社会认知内容较为模糊,甚至相当匮乏。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幼儿园开展社会认知教育应涉及个性品质、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等方面,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建构目标与内容逐渐深化与全面的社会认知拓展教育体系,以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
结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我总结出一套“1+X”认知拓展课程。1为认知教育,X为各种社会性活动。借力于社会资源:开辟园外拓展基地、自然教育基地、人文教育基地、幼小衔接基地、城乡结对基地、家园网络基地等社会基地,开展各种社会性拓展活动。
如“文明过马路、礼让斑马线”安全教育活动:
让孩子们行走在斑马线上,加深幼儿交通安全意识,让孩子们受到一次真实的交通安全教育,养成遵守交通秩序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们知道不能一个人过马路,要和大人手拉手过马路。
社会认知的核心体现的是幼儿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包括情绪情感认知能力、他人整体认知、社会关系认知与社会规则认知等。幼儿通过学习获得内化的行为准则,并用于自主调节社会行为,从而为其将来形成信念与行为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关系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社会认知与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有助于促进幼儿个体社会化的成功,为幼儿成长为“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做准备。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基本精神的指导下,“1+X”认知拓展课程很好地把握幼儿社会认知教育的内涵、价值取向及其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关系,选择了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法,促进了幼儿社会化发展,为他们未来成长为社会的合格公民与建设人才做好了奠基工作。
二、让五大领域活动走出书本,走出幼儿园
五大领域目标大多是在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完成的,如何让五大领域活动走出书本、走出幼儿园呢?需要我们设计不同领域的社会性活动,让目标在活动中完成。
三、区域活动大翻转
1.班级大翻转
改变原有班级区域设置:思维区、图书区、积塑区、美工区等,变成以班为单位的区域:语言区、动手区、积塑区等。然后班级在在大区域中划分各自相应的小区域,但不管怎样改,区域都要体现领域目标。
2.年龄段大翻转
同年龄段各班大区域不同,每班小区域更是不同,可进行班级间区域互动,让各班资源得到更好地利用,让幼儿体验不同风情的区域活动。
3.幼儿园大翻转
在幼儿园中进行小、中、大的区域大翻转,大带小,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体;增加了混龄教育、差异性教育,提高了生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智能得到了最大开发;教师指导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通过上面三个方面的“翻转课堂”,形成了“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借力于社会资源,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髓得到了很好的注释,使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面的幼儿都能得到提高;让教育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合力体;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工作,走进幼儿园,参与幼儿园活动,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懂得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