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不同菌株和栽培工艺对病虫害防控效果影响研究*

2018-12-01 07:55郭惠东田京江万鲁长任鹏飞任海霞黄春燕张柏松
中国食用菌 2018年6期
关键词:草菇抗逆性出菇

郭惠东,田京江,万鲁长,任鹏飞,任海霞,曲 玲,黄春燕,张柏松**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废弃物基质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 济南 250100;2.德州市蔬菜办公室,山东 德州 253012)

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Bull.ex.Fr.)Sing.],又名苞脚菇、贡菇、兰花菇、中国菇,分类上隶属于真菌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伞菌目(Agaricales) 光 柄 菇 科 (Pluteaceae) 小 苞 脚 菇 属(Volvariella)[1]。草菇主要分布于中国、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等亚洲国家的热带和亚热带高温多雨地区,其栽培原料来源广,是生产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的草腐性大型真菌。草菇子实体肉质肥嫩爽口、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和药用价值[2-3],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草菇现有品种抗逆性和抗病性差,配方复杂多变且不精准,基质发酵工艺滞后,基料的理化性状不适,出菇管理和环境管控措施粗放,滥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等原因,导致草菇竞争性杂菌污染严重,病虫害高发且逐年加重,全国每年浪费20%以上的栽培基质,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元以上[4]。病虫害高发已成为草腐性食用菌健康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也制约了现代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展。近年来,在草菇抗病性和抗逆性菌株筛选、栽培配方优化、基质发酵工艺、新型覆土材料等方面进行了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技术研究[5-6],效果显著。现将草菇病虫害防控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供 试 菌 株 为 V1296、 V733、 V37、 VSD-1、V35、V10,共6个草菇菌株,分别由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微生物室保存提供。以上菌株均为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山东及其周边省份的主推品种。

1.2 改良猪粪渣和新型覆土材料的制备

从养殖场收集新鲜、无霉变、无杂质的猪粪,经水洗后加入除臭去粘改性剂,搅拌均匀后使固体、液体分离,得到的固形物经自然晾晒发酵后制成改良猪粪渣[7]。新型覆土材料由田园细土和改良牛粪渣组成。田园细土应挖取土表0.3 m以下无根、无杂质、无污染的清洁土壤,打碎暴晒2 d~5 d后过7目~10目筛,筛成直径在0.5 cm~1 cm的细小土粒备用。备用的田园细土和改良猪粪渣按2:1的比例(质量比)充分混匀,制备成新型覆土材料。新型覆土材料空隙度高、结构疏松、持水性强、团粒结构好且稳定,pH适中,含少量腐殖质(5%~10%) 和臭味假单胞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群,且成本低廉。

1.3 轻简化发酵工艺

轻简化发酵工艺相对于传统发酵技术是1种新型发酵工艺,发酵过程分为一次发酵(鼓风增氧)阶段和二次发酵(通蒸汽巴氏消毒)阶段,具有发酵时间短、发酵效果好、劳动强度低、提质增效等优点。具体方法为:按照配方把栽培主料玉米芯、麦秸、稻草或玉米秸秆碾压后,提前1 d~2 d用1%石灰水预湿,滤去多余水分后与畜禽粪便、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硫酸钙或饼肥等其他辅料充分混匀,调节含水量至65%~70%。选取地势较高、地面平坦硬化、远离污染源的场地建设下宽1.5 m~2.0 m、上宽1.0 m~1.5 m、高1.0 m~1.5 m、长度不限的长形料堆。在料堆的底部间隔适当距离纵向平行埋入2根直径为15 cm~20 cm的PVC管,在PVC管的上部料堆端向内0.5 m处开始打直径2 cm左右的通气孔,孔径由近至远逐渐增大,远端至料堆端0.5 m处封堵气道,PVC管的另一端接5 kW的鼓风机。然后从料堆侧面向料堆底部PVC管处每隔2 m打1排直径5 cm的通气孔,必要时用薄膜或草苫覆盖料堆并压实周边。通过鼓风机间歇式通风增氧调控料温,使料温保持在65℃左右,1 d~2 d后翻堆1次,3 d~4 d完成一次发酵[8-9]。一次发酵结束后,PVC管外端通入蒸汽进入二次发酵,间歇式通风和蒸汽,待料温达到60℃时保持8 h~10 h(巴氏消毒),整个发酵结束。

1.4 病虫害的检测与计算方法

草菇病害主要包括发菌期病害和子实体生长期(出菇期)病害。其中发病程度(发病率)的计算方法为:处理区内发病面积(或发病子实体个数)占同一处理区总面积(或同一处理区子实体总数)的比率;虫害程度的检测与计算方法为:各处理区用60目防虫网完全隔离,形成密闭空间,空间内均匀分布悬挂3张~5张粘虫黄板,检测统计每个密闭空间内黄板上的虫头总数。抗虫率(P,%)公式为:

式中:n1表示对照区活虫头数;n2表示其他处理区活虫头数。

病虫害发生程度调查均统计前2潮菇,3次重复取平均值。

1.5 试验设计与方法

1.5.1 抗病性和抗逆性草菇菌株优选试验

供试菌株的母种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均为:棉籽皮86%、麸皮10%、石灰2%、轻质碳酸钙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栽培料配方为:改良猪粪渣50%、小麦秸秆40%、轻质碳酸钙1%、石膏1%、生石灰8%,含水量70%。对初选的6个草菇菌株进行活化、复壮、扩繁,然后挑选刚发满菌且长势旺盛、纯度高、菌龄一致的菌种用于出菇栽培试验。

本试验采取层架式床栽出菇模式,利用轻简化发酵技术对栽培料进行发酵,使用新型覆土材料进行覆土,每个品种设3次重复,每重复10 m2,随机排列,统计前2潮菇总产量取平均值,计算子实体生物转化率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在其他出菇管理措施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各菌株栽培料菌丝生长速度、长势、菌膜厚度、子实体性状和抗病抗逆效果[10]。

1.5.2 传统发酵技术与轻简化发酵工艺防控草菇病害效果试验

本试验供试菌株为V1296,覆土采用新型覆土材料,在基质配方、出菇管理措施完全一致的条件下,以传统发酵技术为对照,比较2种不同发酵处理工艺对基料发酵时间、发酵效果、菌丝长势、发菌期杂菌污染率与出菇期病害发生率的影响。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重复10 m2,随机排列。1.5.3 新型覆土材料防控草菇病虫害效果试验

待菌丝长满料面时应及时覆土。覆土材料配方设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T1(CK):传统田园细土,应挖取土表0.3 m以下无根、无杂质、无污染的清洁土壤,打碎暴晒2 d~5 d后过7目~10目筛;处理T2:草炭土与田园细土按质量比1:2混合,打碎暴晒2 d~5 d后过筛,筛成直径在0.5 cm~1 cm的细小土粒。处理T3:新型覆土材料,制备方法见1.2。供试菌株为V1296,采取新型轻简化发酵工艺对基质进行发酵,在其他栽培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观察并记录不同覆土材料处理对草菇出菇时间、病虫害危害程度、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重复10 m2,随机排列。统计前2潮菇总产量取平均值,并对各处理产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草菇菌株抗病性和抗逆性优选试验结果

不同草菇菌株抗病性和抗逆性优选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菌株生物学特性对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影响Tab.1 Effects of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rains on yield,disease resistance and stress resistance

由表1可知,草菇不同菌株菌丝长势、生长速度、出菇时间、子实体颜色和个体大小与其抗病抗逆无直接相关性,发菌期有无厚垣孢子和子实体菌膜厚度决定了草菇菌株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菌丝有厚垣孢子且数量较多、子实体菌膜越厚,抗病性和抗逆性就越强。其中菌株V1296、V733、V35发菌期污染率分别为1.50%、1.70%、1.55%,出菇期病害发生率均为2.5%,产量较高且无显著性差异;其次为菌株V37、V10,菌株VSD-1发菌期污染率和出菇期病害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3.0%和5.0%,且产量也最低。

2.2 不同发酵工艺对草菇病害防控效果

发酵技术是草菇乃至所有草腐性食用菌栽培的关键技术之一,栽培料发酵质量直接影响草菇发菌期和出菇期的病害发生率进而影响草菇的栽培产量与效益。不同发酵工艺防控草菇病害效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传统发酵技术中间厌氧层较多,发酵不均匀、不彻底,有刺激性气味,如氨味和粪臭味,菌丝长势弱。发菌期污染率、出菇期病害发生率分别高达5%和10%。发酵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产量低,效益差。轻简化发酵技术只翻堆1次,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劳动强度降低了40%,发酵料棕褐色,质地松软有弹性,易拉断,有浓郁的菌香味,菌丝发菌快,长势强,含水量、pH和碳氮比适宜。发菌期杂菌污染率和出菇期病害发生率分别降低到1.5%和2.5%,生物转化率较对照提高了16.3%。

2.3 不同覆土材料防控草菇病虫害效果

覆土是草菇栽培的关键环节,覆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草菇的产量与品质。覆土期是草菇发菌结

表2 新型轻简化发酵技术与传统发酵技术比较Tab.2 Comparison between new light-simplifie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束准备进入出菇期的关键节点,也是进入病虫害高发期的关键时刻,因此覆土材料和覆土技术的优化创新对草菇出菇期病虫害的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覆土材料防控草菇病虫害效果见表3。

表3 不同覆土材料防控草菇病虫害的效果Tab.3 Effects of different casing soil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sease and insect pests of Volvariella volvacea

由表3可知,T3处理草菇出菇早,商品性好,出菇期病害发生率、抗虫率分别为2.5%和95%。其产量也高于T1处理,差异显著。T2处理草菇出菇时间、病害发生率与T3处理一致,但T2处理成本最高、商品性最差,其抗虫率和产量均低于T3处理。T1处理草菇出菇时间最长,病害发生率最高且产量和商品性一般。

3 小结

供试6个草菇菌株虽然只是众多草菇菌株的一部分,但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及其周边省份的主推品种,其抗病性和抗逆性却存在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草菇菌株V1296、V733、V35菌丝浓白、粗壮,发菌快,长势强,菌丝体厚垣孢子多,子实体中大型,呈灰白色,菌膜厚,不易开伞,耐储运,生物转化率高,可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首选品种。

在草菇栽培实践中除优选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菌株外,栽培基料合理精准配制、新型发酵技术和创新覆土材料等也是草菇病虫害防控特别是实现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选抗病品种,采用轻简化发酵工艺和新型覆土材料,通过改变基料的理化性状和微生态环境,可将发菌期杂菌污染率、出菇期病害发生率控制在1.5%和2.5%以下,抗虫率达95%。

猜你喜欢
草菇抗逆性出菇
草菇增产有三法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2018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L组六枝点总结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草菇大白菜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
香菇不同品种和出菇方式的比较试验
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
种植草菇给越南朔庄省农民带来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