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严华银
郭长安是一位年轻的校长,其所在的山西晋中师专附属学校也是一所异常年轻的学校。办学四年来,郭长安校长领着团队一班人在建设学校、管理学校、发展教师、促进办学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同时,用心着力建构学校的“文化”,并且已经初步建立起带有晋中师专附校特点的“幸福教育”体系,很好地书写了一所新兴学校也可以构建好的文化的大文章。
“幸福教育”是晋中师专附校的教育哲学观,也是学校文化建设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这一主题源自郭校长个人对于教育的理解和主张。他认为,校长为一校之魂,而校长之魂就在于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有了科学优秀的学校发展理念和科学的学生发展观,就抓住了学校工作的核心。他在语文教育和学校管理的经历中,深感让孩子的学习生活幸福本身就是教育的应有之意,就是为孩子的一生储备幸福,也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基。
有了这样的初步理解,郭校长接着便带领班子成员深入学习,反复研讨: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学校?学校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做这样一件事,表面上看好像很简单,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当下中国教育甚至中国社会至为重要的一件大事。其理由就在于长期存在的以“应试”为手段和目标的教育已经严重损害了人们对于“教育”的认知和理解。现实教育之改变,最为困难的就在于对教育共识的重构。如何重构?我以为需要来一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启蒙运动”。其主旨就在于让人们清晰:什么是教育?孩子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我们的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没有这样的启蒙和启蒙之后的科学的教育共识,任何教育的改革都将遭遇阻隔。
因此,在班子成员达成共识,最终确定了“面向全体,为学生的一生储备幸福”的办学理念和“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奠基,为学生的多元发展奠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教育目标。不仅如此,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郭校长引领全校老师,基于“幸福教育”的教育价值,不断开发相关校本课程,不断探索并梳理、总结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构筑并清晰起具有晋中师专附校——一所新办学校个性特色的“学校幸福文化——幸福课程系统——幸福课堂模式——学生幸福成长”的教育思路和线索。
郭校长新办校快速成功的实践,给我们很多启示。
用科学的符合教育和儿童认知规律的教育文化动员教师、引领学校发展,是完全可行的。学校文化当然需要本校本土的教育积淀,需要时间和历史的淘洗过滤,但文化也是有共性和个性之分的,共性的文化是可以借鉴的。从这一意义而言,“内生”和“外引”是可以共生互补的两种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学校文化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哲学,并非该校独有。但借助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来做出合适的解说和阐释,并构建相关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并通过优秀的课堂模式来实行,这就是郭校长和他所在的学校的“专利”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郭校长对于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重视、关注并逐渐推进。从开始的“四环四学”到后来的“五环五学”,从课堂模式到教学模型,体现的是郭校长带领班子成员、教师团队对于课程实施、文化落地所做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这是郭校长的难能可贵之处,他和他的团队已经迈出了扎实稳健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