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绘本大智慧

2018-11-30 12:23杨艳
黑河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阅读兴趣语言表达绘本

杨艳

[摘要]早期阅读是语言活动中的一种,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故事是早期阅读的一部分,其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教师要细读绘本,挖掘绘本中蕴涵的多元教育价值,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绘本教育活动。根据教学需要对绘本进行取舍和整合,注重课堂提问和师幼互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积累绘本教学经验,丰富幼儿园绘本资源,提高绘本阅读质量。同时,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增强亲子阅读的热情,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让幼儿从绘本阅读中提高人生智慧。

[关键词]绘本;阅读兴趣;语言表达

早期阅读是语言活动的一种,是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绘本故事是早期阅读的一部分,如何让小小的绘本发挥最大化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丰富绘本教育的形式,留心绘本中蕴藏的教育内容,让绘本教学成为幼儿增长智慧的有效活动。

一、品读绘本,了解绘本主要内容

1.选择绘本,以激发阅读兴趣为本

绘本用简单、有趣的画面或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内涵或人生哲理。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以适合的绘本内容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比如,5~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此阶段语言表达的训炼是很重要的,多给幼儿创造说的情景、机会和话题,激发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思想,为说提供必要的素材积累。如《老鼠娶新娘》中到底谁才是全世界最强的呢?《小威向前冲》中小威计算不怎么样,可是游泳很强,你们什么比较强?小威最后去了哪里?这些问题都能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大胆表达。

2.解读绘本,以自我学习为主

绘本作为一种特殊的读物,都有精心设计的版式,从封面、扉页、正文到封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从内容来说,它用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帮助幼儿从色彩丰富、形象鲜明的绘画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教师首先要收集与绘本故事相关的资料,通过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绘本内容、表达的主题、传递的情感等,反复阅读绘本,读懂、读通。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故事通过大兔子和小兔子的对话,突出了“爱”的主题,虽然画面简单,对话相似,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对幼儿来说,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拥有较丰富的人生体验和读书经验,在阅读时能充分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思想,通过文字想象故事所描绘的情景,甚至对某些内容产生共鸣,对绘本故事有较高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

3.共读绘本,以挖掘绘本教育价值为准

现在国内外优秀的绘本非常多,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生活教育、艺术教育、语言学习、情感表达等方面。作为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和同年段教师或者全园教师共读一本绘本,分享绘本,发现更多的细节,最大化地挖掘绘本的价值。如日本无味太郎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先描写的是鳄鱼,然后是牙医亮相,从它们完全一样的台词“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让我们知道:原来鳄鱼害怕牙医,牙医也害怕鳄鱼,在鳄鱼与牙医之间展开了一场心理上的较量。相同的场景,相同的句子却表达了害怕牙医的鳄鱼与害怕鳄鱼的牙医截然相反的心理。留意观察,我们还會发现鳄鱼一直在绘本的左边一页,牙医在绘本的右边一页,而且鳄鱼的话与牙医的话字体也不一样。此绘本以巧妙的手法,描绘了鳄鱼与牙医之间微妙的心理落差与变化。通过观察绘本,不仅让幼儿明白要坚持刷牙的道理,也要让幼儿知道“同一句话的意思可能不同”。

再如绘本《小蛇散步》中没有太多的文字,只是画了两组个头差距很大的动物分别从小蛇身上走过,但是看画面的细节,如小蛇的表情,却将故事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进而引导幼儿学习小蛇乐于助人的精神,向幼儿传递正能量。

二、玩转绘本,积累绘本教学经验

绘本教学是丰富多彩的活动,不可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为此,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幼儿与绘本的特点精心设计教育活动。

1.教材处理策略

教育要看时机,课堂因有效而精彩。当一本绘本页数较多时,要在一个集体活动中完成是不可能的事,此时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绘本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整合,通过对几组典型画面的讲述理解,引导幼儿经验迁移,将绘本的内涵传递给幼儿。如绘本《鼠小弟的小背心》说的是鸭子、猴子、海獭、狮子、马、大象六只小动物分别向鼠小弟借背心,它们扯着鼠小弟的背心说:“小背心真漂亮,让我们穿穿好吗?”画面重复,对白都是一样的。故事情节的重复性会使幼儿在阅读中分散注意,降低教育的有效性。对此,教师可以在有限的集体教学中选择前四种小动物,让故事更加紧凑;然后利用进餐前、午睡前的自由活动时间或下次活动时再给幼儿讲述剩余的画面,再进行完整阅读,从而很好地让幼儿领会绘本的主题,达到了教学目的。

2.提问策略

提问是教师用问题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引导,促进幼儿学习的一种方式。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有效提问应具有计划性、针对性和启发性。那么,如何在绘本教学中有效提问呢?

首先,用指向性问题帮助幼儿熟悉绘本。如在《小兔子分萝卜》教学活动中,在幼儿观察了绘本封面后,教师问:“画面上有什么?这是什么季节?谁爱吃萝卜?”又如在《藏在哪里了》教学活动中,教师介绍完绘本名称后问:“故事里的小动物在玩什么游戏呢?”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的回忆和已有经验,帮助幼儿熟悉绘本。

其次,用开放性问题促进幼儿理解绘本。开放性问题要求幼儿在理解绘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想法,如在《天生一对》教学活动中,当幼儿读完绘本后,教师问:“你认为他们是天生一对吗?为什么?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是天生一对?”在《花婆婆》活动的最后,问幼儿:“你觉得做什么事,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呢?”帮助幼儿联系自己的相关经验,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幼儿把目光聚集到自己身边的事上来。

最后,用递进性提问提升幼儿绘本经验。这种提问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着重培养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增强思维的密度和深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在讲述《大卫,不可以》这个故事时,幼儿都表示不喜欢大卫,因为大卫很调皮时,教师可以问:“你从哪里看出大卫很调皮?难道大卫就没有一点可爱的地方吗?”引发幼儿从不同角度理解故事人物,逐层深入理解故事。

3.互动分享策略

美好的童年时光,应该是在轻松愉悦的绘本故事中笑着成长的。只有让幼儿在与文字和图画的互动中,才能使教学活动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认知发展。如在绘本《冲锋枪》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图片,师幼互动理解内容后,让幼儿根据音乐玩打枪的游戏,通过瞄准、开枪射击让幼儿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在阅读中积累对外部世界的经验。再如绘本《我的连衣裙》不仅让幼儿感受到美,还激发了他们绘画的欲望,“小兔还会走到哪里?它的裙子会变成什么样?”通过师幼互动,将教学和情境融为一体,让幼儿体验了合作的乐趣和自制绘本的愉悦。

三、绘本漂流,丰富绘本阅读资源

“绘本漂流”是一种分享活动,它不仅能让幼儿学会分享,还能满足幼儿阅读的欲望。通过“阅读小书包”“绘本漂流记录表”“自制小图书”等形式,在园内开展绘本漂流活动,鼓励幼儿将家中看过的或自己喜欢的绘本,带到幼儿园与小朋友分享,在来园的晨间接待时间、午饭后的自由活动时间、离园的亲子阅读时间内自主阅读,畅游在书的海洋。

1.阅读小书包

幼儿每天上学放一本绘本在小书包里,带到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阅读。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小中班的幼儿,他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安靜地阅读。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喜欢模仿、玩平行游戏,阅读小书包为他们自由阅读提供了保障。

2.绘本漂流记录表

教师及时收集全班幼儿带来的绘本进行统计登记,制作绘本漂流记录表,这种方式适合中大班进行。幼儿每次借阅绘本时,在记录表上做个标记,每月统计一次;也可以是每个幼儿单独制作记录表,家长和幼儿共同记录。不仅可以记录阅读的书目,还可以记录每天阅读的时间,增强亲子阅读的热情。

3.自制小图书

自制小图书适合在大班幼儿中进行,可以是幼儿对熟悉的绘本故事的再现,

也可以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自编自画的新绘本。通过自制小图书,不仅有利于幼儿语言、认知、观察力、想象力等的发展,还能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发展。每本自制小图书都汇集了家长与幼儿的智慧,幼儿在阅读自制小图书的过程中会产生成就感。

总之,各种绘本阅读活动点燃了幼儿的阅读热情,提高了阅读的主动性和阅读质量。教师在阅读指导中也积累了更多的宝贵经验,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彭懿.彼得兔的故事[J].阅读与经典,2011,(09).

[2]俞春晓.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例[C].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方法与实例, 2012.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阅读兴趣语言表达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兴趣引领,快乐阅读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