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杰
[摘要]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发展不平衡,学生普遍感到数学难学。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恒心,学习数学方法不得当。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就要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学习;障碍表现; 解决办法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专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长期以来数学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更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素养,数学始终是学校教育中一门很重要的必修课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发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初中高段学生更为明显,他们普遍感到数学难学,那么,学生的学习数学心理的障碍有哪些呢?应采取什么策略呢?
一、初中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1.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很多同学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跟着老师走,不能掌握学习数学主动权,上课忙于记笔记,期望教师对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自己不动太多脑筋便能统统地“被动接受”。在练习中总是习惯于模仿,生搬硬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丧失了学习数学主动性,没有学习兴趣,无奈而被动地学习数学,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与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关。
2.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恒心
父母的关爱和老师的教诲,给学生动力的同时,也形成无形的压力,他们想成才,想成为家庭的骄傲。但看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上与同学的差距,就会缺乏信心。一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没有头绪,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不成比例,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和同学,怕被同学和老师轻视。有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时常会被一些事情感动,喜欢听一些催人奋进的、真实的故事,也很容易下决心,知道数学学习应当勤奋,但无法持之以恒,非常容易放松和原谅自己。他们尊重老师,觉得老师说得也很在理,但对老师心怀畏惧,无法和老师建立一种平等關系,导致数学学习不能持久。
3.数学学习方法不得当
(1)方法不得当。教师上课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难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没有专心听课,对重点没听到或听不全,数学笔记记了很多,但问题出现不少,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归类,不理解定义的内涵实质,急于做题,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的晚上加班加点很晚,白天无精打采,上课打瞌睡,或是有些学生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不跟老师转,结果收效甚微。
(2)不重视数学基础。有的同学“自我感觉良好”,不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好高鹜远,只有量的积累,陷入题海,到了正规做题或考试中基础知识失分太多,分值不高。
二、克服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策略
1.明确数学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唤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应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是由于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去学,慢慢地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挫伤,学习兴趣渐渐下降,学生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回到实践中验证结论的正确性这一完整的过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利于他们数学兴趣的培养。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以自己学的好坏来确定的,有的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他们采用的是逃避的方式,这时只有教师的耐心、细心和教学方法的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2.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因此,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还会积极主动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们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和谐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数学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应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走进课堂,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轻松愉快的笑容、适度得体的形体动作来营造课堂气氛,把学生的心牢牢地固定在课堂上。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思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适时表扬、鼓励学生,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3.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加牢固。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大胆地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要适当地点拨,让学生体会到学会的知识是自己的发现,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必然是深刻的,记忆必然长久。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4.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在学习数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只为中考学数学的功利想法,让学生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的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基础,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和文化价值,形成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5.加强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是提高初中生数学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准确计算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强化思维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6.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巩固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
(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确实弄不懂的要作好标记,有侧重点的听教师讲解,力争通过教师上课尽量弄懂。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生上课着重听教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4)温故而知新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
(5)要善于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來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时不要知难而退,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习题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还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
总之,初中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而解决的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任勇.追求数学教育的真谛[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建芬.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J].才智,2008,(18).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