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问题,让思维深刻起来

2018-11-30 23:14
教育家 2018年39期
关键词:深刻性思考题探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应当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虽然注意到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但往往流于肤浅,缺乏深刻性。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可以从抓住问题设置入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要设计和运用好有价值、有意义的好问题,激发学生认知冲突,设疑、质疑、解疑,点燃思维的火花。问题的设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明确问题标准。好问题要符合三个基本标准:第一,真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争论;第二,目的明确,为着解决某一个重点、难点、疑点、着力点而设计的,或者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兴趣,可以引领学生深化理解;第三,具有开放性和弹性,问题涵盖较大的信息量,可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展开思考,而且这个问题能尊重思维的差异性、独特性。

用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可遵循三个思路: 第一,向教材要问题,每篇课文之后,都会有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精心设计的一个或几个思考题,研读和利用这些思考题是设计问题的一条捷径;第二,向教参要问题,从教学参考书中,选择设计问题;第三,向学生要问题,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鼓励和激发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

有效运用问题。让问题发挥作用,要坚持三项原则:第一,要让问题鲜活,教师首先要锤炼提问语言。在提问关键问题时,要恰当运用语气、语调,并且辅助以肢体语言,让问题“亲切”起来“活”起来。第二,问题不能满足于口头提出,要创设条件把问题以多种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第三,要给予探究时间,不管是一个需要通读全文的大问题,还是一个信息量相对较小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回味。学生可以查资料、圈点勾画,可以凝神思考,可以写出感悟与困惑。经常这样静静地研读,学生的心灵自然会归于安静,走向深刻、理性。第四,要恰当运用追问,追问是对课堂提问的延伸与拓展,是对思考感悟的追根求源,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梳理混乱模糊的思维。面对一个好问题,大部分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全面、条理、深刻地予以解答,当学生的回答不够透彻、不够条理、不够全面甚至有所偏差时,教师不能置之不理,要及时追问。在追问的引领下,学生会静下心进一步思考,加深思维的深刻性。如在阅读 《自然之道》 一文中“小幼龟遇到危险时”那段文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文句中的一个“探”字。先以亲切灵活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探”这个词,继而理解了“探出”这个词。但到这里,老师可以进一步以“探出”和“伸出”相比较来追问学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探”字背后小幼龟的机警和谨慎,它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进而感受了大自然的奇妙。因此,这是有效运用问题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

思维有多深刻,天地就有多远。采取有效的问题策略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就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课堂,一个精彩不断的课堂,一个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乐思维,会思维,善思维,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基。

猜你喜欢
深刻性思考题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超级思考题
超级思考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让经典不再遥远
抓语言训练,促学生数学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