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卞 伟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当前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不能满足现实师生的需要,教师需要根据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加工或整合,使教学素材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上课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益。那么,如何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呢?
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在专家、学者编制“一次开发”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创造性运用教材的过程,对教材二次开发的意义在于基于学科思想与方法,建立课程标准、教材文本、实际教学三者的一致性。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打开教材时,面对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时,总会对教材做一定的调整与加工,对有关内容做一定的整合完善梳理,对教学方法做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实现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这个过程融入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演绎、取舍、加工与创造,具有二次开发的意义。
从教学过程看,教材的二次开发过程实际上是在课程标准的导引下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案,并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其立足点在于教师对教材知识特点、逻辑顺序、组织线索的分析,对每一个专题阶段性与核心知识的把握,对每个活动学科思想与方法的领会。
小学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应建立在尊重教材、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并非是让我们重新再去编写教材某一环节。因为数学每一学段、每一单元教材内容的编写都是经过数学学科相关权威人士们的反复推敲和研究,通过相关专业机构的严格审核,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教师只能在研究教材、充分地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对于教材的正确理解,适当地处理教材,应杜绝教材开发的随意性。
教材开发主要是为了适合于学生,使之更好地发展,所以研究学生并把握学生的学习当前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的可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一学段数学教材编写者面对的是“抽象的人”,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面对的是“具体的人”。在教师的心中有班集体整体的概括,也有具体的个体独特性的差异。因此,每一学段数学教材的开发不仅要注意学生当前的基础,还要针对班级学生实际发展的可能,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进行教材的整合与开发。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每一学段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中,很多细节的处理也同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彰显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人的素质全面发展,因此,教材开发要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全面实施和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学内容,可能走出校门之后不到两年就忘记了,能够镌刻在心中的只有数学思想和数学精神等,这些随时随地可能会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针对每个知识点,教材都会安排几个例题分不同的课时进行教学。对于城市学生来说,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知识和程度明显就比农村孩子好,所以有些例题对于他们来说显得缺乏挑战性。在这里老师们可以把课本中出现的例题进行整合,减少课时数来教授更多的其他知识。另外,有些知识点的教学中例题难度大,而课时安排又少,较难达成教学目标,这里教师就需要分解课时,加大课时量去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无论是合课时还是分课时教学,主要看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实验教材采用一题一例的模式,练习设计无法满足对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训练,没有一定量的基本练习做铺垫,出错率就会相当高。因此,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准备几道与例题相对应的强化练习和对比练习,这样既能让学生“熟能生巧”,又可以防止学生“熟而生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决定是否补充相对应的练习和补充的量的大小。
在原有教材中的习题训练的基础上,对习题的表现方式、条件、问题、情境、延伸等稍作改变,就能明显提高练习的价值和质量,往往能收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能达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对前后联系的知识点进行巩固。通常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形式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缜密性和全面性都具有较高价值,学生能在变化的题目中抽象出题目所反应的本质,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真正价值是在教和学的互动中创生出来的,教材的“再开发”只有在学生的参与下,才显得有实际意义和教学价值,“再开发”才能为学生搭建有效学习的认知平台。
第一,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实现对教材的“再开发”。我校每周有研究性学习课,每个假期都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课文学习和社会现实、个人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教材的“再开发”。
第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导学案的编写中来,在“再开发”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他们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生活阅历,让学生在交流和对话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真正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
第三,课前五分钟演讲。让学生根据每个专题内容,自主研究确定演讲主题,进行课堂演讲,实现教材“再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