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邵永华
课堂教学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几乎所有的数学知识点学习都是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的教授实现的,与此同时,课堂也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产生智慧碰撞的舞台,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陈旧僵化,教师无法很好地将数学的学科魅力展现出来,整整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虽然内容丰富,但是形式上却很平淡和死板,学生因此感到无趣,从而常常导致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学习效率低下的种种现象。为了提高学生数学课堂上的学习动力,营造出更加实用且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必须摒弃传统教学中机械死板的教学方法,创新和使用更具有活力的教学方式。
无论是什么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于故事总是很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介绍一些学生并不熟知的历史故事,比如某个数学公式的创造过程,或者跟某个数学原理相关的某个数学家的生平事例等等,通过这些数学历史小故事的描述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学习感到疲乏时提高他们的学习专注度,并重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可以拓展学生数学知识面,也能够将数学的学科魅力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发展的艰辛与坎坷,认识到光辉的成果背后承载的是无数先辈的心血结晶,通过这些动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这一章节时,其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叫“杨辉三角”,它是一个由数字组成的金字塔形状的几何排列图,可用于解决因式分解中二项式和的多次方的展开式计算,如(a+b)2=a2+2ab+b2,其中二次方展开式的各项系数1、2、1对应的就是“杨辉三角”中第三排的数字排列。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到“杨辉三角”这个概念时,可以穿插讲解一些关于南宋数学家杨辉的个人简介以及“杨辉三角”在历史上的发现历程和现实意义,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拉回到课堂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中往往涉及许多有关图形、几何、方程的知识,这些知识点都有一个相通的难点,就是无法直观地计算出答案,解决这类问题时通常会用到辅助线以及函数图象的展示,以往都是教师通过板书形式向学生展示这些问题的解法,但是这种方式不仅很消耗课堂的教学时间,而且教师画的图象往往还不够精确,对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直观且全方面地向学生展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图形的变化情况,在满足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同时,也使原先的重点难点讲解变得生动直观且趣味盎然。
例如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很轻松地将动态图或者小动画播放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时其中各项计算参数的变化情况。又如利用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函数图象不仅精确,而且当函数中参数变化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灵活演示出函数图象的变化状态。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可以简化数学中的教学难点,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交流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将教学的重心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指导上,课堂上教师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课下再通过作业形式巩固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少,只有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学生之间才会进行简单的相互讨论,学习虽然枯燥,但是通过交流也可以发现很多其中的乐趣,比如某个同学对某一类题型很擅长,总是能很快解答出来,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每个人在学习时的灵感来源都不相同,通过交流学习可以将他人的有效学习思维转变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不断的探索和进步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平时作业其实就是学生交流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媒介,以往学生的课后作业都是教师收上去进行统一的批改,由于工作量很大,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的每道题都进行细致的评价,只是简单批改一下对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统一的讲解,这种课后作业的检查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佳。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课后作业的相互批改,就能将这种费时费力的作业检查变成学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在互相批改和评价作业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接触并了解到其他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学习其他学生的奇妙思维,同时发现数学学习中的乐趣,并通过相互讨论最终完成共同的进步。
兴趣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还有许多实用性教学方法有待开发和创新,同时也有许多不恰当的教学细节需要避免和加强注意,比如在穿插数学史的介绍时要注意故事的知识相关性和简洁性,不要因说太多或者不相关而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希望通过兴趣教学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知识的向往。
[1]徐富强.初中数学教学点滴谈[J].师者讲坛,2015(18):185.
[2]孟灵芬.初中数学兴趣教学[J].教育科学,2014(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