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丽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福建莆田 351144)
“学案导学”是目前出现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在其他主要学科中均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而且效果反映不错。它一改以前课堂上教师枯燥 “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遵循新课标原则进行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从唱“独角戏”中解脱出来,并能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展开自学和巩固学习内容;使得学习不仅是停留在课堂上,而是利用更多有效率的时间,更好地学习知识[1]。
“学案”是指教师在课前备课时精心准备的一份学习方案,供学生提前学习。主要是提前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和把握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课本中的一个个知识要点转换成递进性的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并回答,从而自主获取课本知识。在设计这种教法时,教师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总而言之,“学案导学”法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促使他们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案”主要是起到以学为主、以学定导和先学后导的效果。
我校通用技术课程2007年才开设,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与其他学科对比都相差甚多,不过新学科也有它的优势,面对新的教学模式,更能适应和愿意尝试,特别是这样一门没有高考压力的学科。
“学案导学”模式运用于通用技术学科,首先要保证“学案”的有效性。“学案”设计应根据通用技术学科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行灵活编写。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应侧重于如何设置问题、如何突破重难点以及如何设置合理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学案”中也要设置反馈的环节。然后,学生根据学案的要求提前学习教材内容,查阅资料或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思考,怎样分析和解决问题,即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对通用技术课堂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利于学生接受,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也更体现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运用“学案导学”的优势。
在传统理论课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基本没机会参与课堂教学准备,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备课过程基本上由教师独立完成,制作课件,归纳重难点,制作教具等,都无法在上课前将学生这个主体融合进来,特别对一个没有高考压力的学科,学生哪里会自主学习呢[2]?为此,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利用了“学案导学”,学生能提前了解学习目标,参与到课前准备中,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课堂上,学生能带着问题主动听讲,能在课堂中有目的地吸收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理解,较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提高了自主创新意识。这也正体现了通用技术“学案导学”的具体优势。
结合通用技术的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的运用大致归纳为: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课堂探究活动—教师归纳总结—学生巩固练习—思维拓展提高。
围绕教学目标,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教学中,学生已通过预习了解了课堂的学习脉络,更能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很明显。
案例:《技术与设计2》《结构的稳定性》学案中的“课前预习”部分。
(1)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理解)
(2)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理解)
A.结构的形状(课本打开一定角度后就能稳定地立在桌子上);
B.重心的位置(不倒翁);
C.支撑面的大小(单脚站立与双脚站立)。
思考:举例说明还有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在学案中,教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学生慢慢就会懂得如何去预习新课并能主动去预习。学生有预习并思考过,他们在课堂上就信心满满,能主动提出问题、探索知识,自然就培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小组完成课堂的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做好指导与监督工作,学生在教师和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归纳总结知识点,再将知识进行内化,体现课堂的主体地位。
案例:《技术与设计2》《典型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怎样受力的》学案中的“合作探究”部分。
设计如下:有两打书做桥梁, 宽度为15cm,中间一张A4纸,请问A4纸如何放置能让你设计的桥梁承受重量比较大?(教师可给出示范图)观察结果并做好记录。然后再想想还有其他方式吗?
探究时间为5分钟,通过本组同学的合作探究,小组间总结得到结论和提出存在的问题,然后全班一起交流。
教师利用学案引导学生思考,亲自体验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索知识点,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教材中隐含的信息,通过设置疑问,让学生思考讨论并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教师恰当地引导、点拨,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不断理解挖掘教材,并升华为知识点[3]。
案例:《技术与设计2》《系统的基本特性》学案中“总结归纳”部分。
概念分析:系统的四个基本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的含义?
思考:①罗丹为什么砍了巴尔扎克雕塑的双手?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③“木桶理论”;④“春捂秋冻”;⑤盲人摸象。
拓展思考:你还能举出哪些典型案例来体现系统基本特性?
教师可在分析总结后设置疑问:如整体性方面“盲人摸象”,相关性的“木桶理论”它们是否有共通点?四大基本特性间关系是孤立的吗?让学生思考并自我分析,最后教师剖析归纳:整体性包含相关性,相关性也体现了整体性。这样通过案例的分析,挖掘了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
设置课堂练习,巩固与反馈课堂所学。通过教师分析,再次消化吸收。当然,练习的设置并不是每次都需要,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再次强化知识点,如设置“课外拓展提高”部分的问题,利用学案的收集或下节课课前几分钟的反馈,既可以达到效果,也可以促进知识点的衔接。
综上所述,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起来才会自觉主动,而且越学越爱学。高中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体验乐趣,学会学习和思考,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学案也非应用于每一节课,而是选择学习目标可检测性,问题探究层次性,技术操作可行性等有关章节,要侧重方法和过程的引导。“学案导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上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还需要不断摸索和反思,不断去完善,努力使“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成为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