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及其与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2018-11-29 02:33:30胡伟国陈淑静
关键词:因变量成熟度教养

胡伟国,陈淑静

(1.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浙江温州 325016;2.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美国职业心理学家Super是美国职业指导之父Parsons之后在心理学上的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师。他汲取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自我心理学及其他有关职业行为发展方向的研究结果,确立一套完善的职业发展理论。Super的理论中,一个重要概念——职业成熟度,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被人们广为接受,许多职业心理学家对职业成熟度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Westbrook、Crites、Betz、Luzzo等,逐渐建构了较为完善与系统的职业成熟度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职业成熟度理论在职业心理学领域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经过四十余年不断地实践与发展,如今已成为青少年职业发展理论的核心,并于 1994年被列为美国最具研究价值的十大课题之一。

职业成熟度是指在个体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认识与发展水平,具体体现在个体的职业选择过程与职业选择内容两个方面。Super认为个体职业发展是个体终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内容,而对青少年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不断提高职业成熟度水平,会对个体的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关于职业成熟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等方面。从个体因素来看,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性别、年龄、控制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以及职业经验等方面进行研究,在缴润凯2011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自我概念的水平越高,其职业成熟度水平也越高,呈现正相关[1]。从家庭因素来看,大多从亲子关系、父母文化水平、是否独生子女、地域差异等方面对职业成熟度发展的影响作了探讨,但缺少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职业成熟度影响的相关研究。而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学校适应、学业成绩、心理健康都有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对某些变量具有调节作用,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好时,孩子在抑郁这一维度上的得分高[2]27;而父亲对孩子干涉越多,则孩子成绩越低,在抑郁这个维度上的得分高;对于初中阶段的女生,在学业成绩与抑郁的关系中,父亲的过度干涉起着调节作用,即父亲过度干涉越多,其学业成绩对抑郁的消极作用也越多,抑郁水平就越高[2]52-53。

因此,从父母教养方式切入对青少年职业成熟度开展研究极为必要。本文试图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入手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而考察在自我概念和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中父母教养方式起着怎样的调节作用。这一研究,可为更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职业心理发展状况、更好地为开展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拓展思路,也可为职业生涯教育的评估提供参考。

一、方 法

(一)被 试

本研究选取温州两所高中(分别为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的学生,采用集中测试,现场回收的方式,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72份,有效率97.93%,其中,男生260人,女生212人,高一169人,高二189人,高三114人。

(二)研究工具

1.职业成熟度量表

研究采用了2004年由刘慧编制的“中国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3]70-71,其中,职业成熟度包括职业决策态度和职业决策知识两个维度。职业决策态度包括主动性、独立性、稳定性、功利性、自信心。职业决策知识包括职业自我知识、职业世界知识。

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而职业决策态度和职业决策知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5和0.80,表明该问卷有良好的信度。

2.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研究采用了台湾学者林邦杰于1978年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第三版[4],其中,自我概念包括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

经检验,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其他五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66、0.77、0.68、0.77、0.76,表明该问卷有良好的信度。

3.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研究采用了龚艺华2005年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5],该问卷共21个题项,包括5种类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分别为:专制型、信任鼓励型、情感温暖型、溺爱型、忽视型。

问卷除忽视型教养方式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47,其余各因素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5以上,且集中在0.65 - 0.78之间,此外各因素的分半信度也达到了显著水平,问卷有较好的信度。

二、结 果

(一)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

由表1可知,高中生职业成熟度、职业决策态度以及职业决策知识在性别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1 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

(二)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年级差异

由表2可知,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职业决策知识以及职业决策态度在年级上均有显著性差异,即随着年级的增长,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越高。

表2 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年级差异

(三)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各维度与年级、性别的主效应以及事后检验

1.以职业成熟度为因变量的主效应检验

以职业成熟度因变量,年级、性别为自变量,经过检验,主效应显著。见图1:

图1 以职业成熟度为因变量的主效应

2.以职业决策知识为因变量的主效应检验

以职业决策知识为因变量,年级、性别为自变量,经过检验,主效应显著。见图2:

图2 职业决策知识为因变量的主效应

3.以职业决策态度为因变量的主效应检验

以职业决策态度为因变量,年级、性别为自变量,经过检验,主效应显著。见图3:

图3 以职业决策态度为因变量的主效应检验

4.不同年级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差异事后检验

如表3所示,分别以职业成熟度、职业决策知识、职业决策态度为因变量,年级、性别为自变量,经过检验,主效应均显著,而交互效应不显著。经事后检验发现,高一与高二年级,高二与高三年级在职业成熟度以及其维度上均有显著效应。

表3 不同年级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差异的事后检验

(四)高中生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分析

如表4所示:高中生自我概念总分与各因子得分与职业决策态度、职业决策知识、职业成熟度的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高中生的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教养方式与职业决策态度呈显著负相关,溺爱型、忽视型教养方式与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成熟度总分呈显著负相关;信任鼓励型、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与职业决策态度、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成熟度总分呈显著正相关。

表4 高中生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分析

(五)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

由表5可知,高中生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职业成熟度均呈显著相关。为进一步了解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下面以职业决策态度、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成熟度为因变量,以自我概念各维度和四种父母教养方式为自变量,进回归分析。

由表5所示,心理自我、溺爱型教养方式和社会自我能够较好地预测职业成熟度,它们能够共同解释职业决策态度、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成熟度总分的17.5%、13.7%、和16.4%的变异。在职业决策态度中,心理自我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而在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成熟度总分中,社会自我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由此可以看出,自我概念对职业决策态度和职业决策知识的影响变量有所不同。

(六)父母教养方式在高中生自我概念和职业成熟度中的调节作用

以上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显示,高中生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均与职业成熟度呈显著性相关。但是自我概念与父母教养方式如何影响职业成熟度并不清楚,而且以往研究显示,青少年的心理分离和学校适应都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6]。那父母教养方式是否会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和职业成熟度呢?本研究中的自变量、调节变量、因变量均为连续变量,用带有乘积项目的回归模型,做层次回归分析。把自我概念各维度作自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作调节变量,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做中心化变换,以职业成熟度总分为因变量,做层次回归分析:(1)做职业成熟度对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得到测定系数R12;(2)做职业成熟度对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得到测定系数R22。如果R22显著高于R12,则说明调节效应显著。结果如下所示:

表5 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1.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

表6显示:心理自我与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交互项对职业成熟度的预测作用显著,即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在心理自我与职业成熟度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把“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得分在正负一个标准差范围以外的个体作为“高/低信任鼓励型”组,把职业成熟度总分作为因变量,经过中心化后的“心理自我”的得分为自变量,经回归分析表明,高信任鼓励组的回归模型显著,低信任鼓励组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即高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心理自我水平高的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

表6 心理自我、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

2.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

表7显示:心理自我与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的交互项能够有效地预测职业成熟度的作用,即情感温暖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在心理自我与职业成熟度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将“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的得分在正负一个标准差范围以外的个体作为“高/低情感温暖型”组,以职业成熟度总分为因变量,经过中心化后的“心理自我”得分为自变量,经回归分析表明,高情感温暖组的回归模型显著,低情感温暖组预测作用不显著。即父母高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可以显著提升心理自我水平高和社会自我水平高的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

表7 心理自我、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

3.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调节作用

表8显示:家庭自我与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交互项对职业成熟度的预测作用显著,即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自我与职业成熟度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将“溺爱型”得分在正负一个标准差以外的个体作为“高/低溺爱型”组,以职业成熟度为因变量,经过中心化后的“家庭自我”得分为自变量,经回归分析表明:低溺爱组的回归模型显著,高溺爱组预测作用方向相反,但不显著。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社会自我与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的交互项对职业成熟度的预测作用显著,即在社会自我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中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起调节作用,低溺爱程度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社会自我水平高的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

表8 家庭自我、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

三、讨 论

(一)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性别差异

国外部分研究支持“女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要显著高于男生”,而国内的研究结果与之并不一致。本研究统计分析发现,男女生的职业成熟度及其分维度并无显著性差异。性别对职业发展的影响来自于对社会或文化环境的反应,来自于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机会,因此可以从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色期待和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来解释这一差异。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女性的理想角色、定位一直是“贤妻良母”,这种观念近些年来已逐渐转变,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的观念已逐步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社会赋予女性更多的机会,现在的女性也越来越独立、自主、敢想敢干,在职业发展上,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规划。

(二)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年级以及主效应检验差异

分别以年级、性别为自变量,以职业成熟度、职业决策知识、职业决策态度为因变量,经过检验,主效应均显著,而交互效应不显著,经过进一步检验分析发现,高一、高二、高三年级之间的差异均显著。这与国外中学生职业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近些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呼吁职业生涯教育要从中学做起,很多学校开始开设相关的教育课程。而且,由于新高考改革,也在倒逼学生与家长要尽早思考学考、选考与未来专业和职业发展的关系,并做出恰当合理的选择。因此,经过三年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实践,结果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长,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三)高中生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数据分析表明:高中生自我概念总分和各因子得分与职业决策态度、职业决策知识、职业成熟度的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这也与已有研究结论一致。Gottfredson 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在青少年的职业发展中自我概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概念是影响个体选择职业的主要因素,人们所从事的职业需要与自己的特质、形象等相符合。自我概念起着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对自己持有积极信念的高中生与对自己持有消极信念的高中生对同一经验的解释可能有很大差距。自我概念也起着预言自我实现的作用。因而,高中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能够帮助其提高自己的职业成熟度水平[7]。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结论。

本研究表明: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越专制,或越溺爱,或越忽视,其子女职业决策的独立性越差。比如专制型父母,习惯用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对待子女,这种教养方式容易导致孩子不敢有自己的决定,每件事都要顺从父母的意愿,等待着被决定。逐渐地,孩子们会失去自我,认识自我与自信则更无从谈起,极不利于他们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相反,信任鼓励型与情感温暖型的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父母会站在子女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与做法,给他们鼓励和充分的信任,其子女在进行职业选择时更积极主动、充满自信,进而做出更好的职业选择,即职业成熟度更高。这与目前学术界已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如民主、情感温暖、理解等因子,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的积极影响显著,而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如专制型、或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等因子,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的消极影响显著[3]48-49。

(四)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对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自我、社会自我和溺爱型教养方式是职业成熟度的重要预测变量。其中,在职业决策态度中,心理自我是最重要的预测变量,而社会自我是职业决策知识的重要预测变量。

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身心理活动的感知与认识,即对自我性格、兴趣、气质、智能等方面的认识。心理自我是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形成完整恰当的自我概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准确地认识自身的能力、气质和性格是做到人与职位相匹配的前提条件[8]47。在现实中,部分高中生缺乏对自己的人格特质、能力、个性与爱好、职业理想的认识,在高考专业选报的时候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决定,有的同学会随大流,选择热门专业,还有的同学完全由父母决定志愿的填报。在升入大学后,不少同学才发现所学非所爱,以致于学无兴趣和动力,甚至于对未来发展感到迷茫与悲观。实践表明,没有良好的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人格特质与品质,很难较好地适应工作。因此,心理自我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更多地表现在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态度上,比如是否主动地选择职业、是否具有一定的独立判断能力、是否考虑职业的现实因素等。

社会自我指个体所表现出的社会性,即个体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的知觉,包括对各种角色关系、角色地位、角色技能和角色体验的认知和评价。当代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职业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也在不断调整,从而促进自我职业成熟度的进一步发展与变化。对社会自我持有积极信念的人,他的职业成熟度水平也会比较高[8]38。而溺爱型教养方式是职业决策知识的重要预测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若父母对子女采取溺爱型的教养,就会导致子女的社会自我发展不健全,职业成熟度一定会表现出较低的水平,从这个角度看,父母的溺爱对子女的职业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

(五)父母教养方式在高中生自我概念与职业成熟度之间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显示:在自我概念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中父母教养方式起调节作用。

第一,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在高中生的心理自我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父母越是信任、鼓励子女,采取合理的、民主宽容的教养方式,给子女一定的自由,越有利于子女形成独立、积极主动、态度较好、情绪稳定等性格特征。高中生的心理自我水平越高,即他们对于自身的智能、性格、气质的认识越清楚,对他们职业成熟度的发展越有利。父母给予子女更多的信任和鼓励,他们就容易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科、发展兴趣和填报高考志愿,从而提高他们的职业选择态度和能力。反之,即使高中生很清楚自己将来适合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他们的职业成熟度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第二,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在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中,高情感组的高中生心理自我、社会自我水平越高,职业成熟度水平越高。

父母教养方式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表明:情感温暖型父母教养方式能够正向预测职业成熟度水平。在较融洽的家庭气氛中,父母与子女有更多的情感交流,子女就容易对父母产生信任感,有任何想法都愿意与父母交流,即使遇到困难也不会害怕父母的批评而隐瞒,这样的父母教养方式容易使高中生更多地了解职业相关知识,形成自信、主动和独立的职业态度,因此子女的职业成熟度就较高。

第三,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自我、社会自我与职业成熟度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溺爱因子能够负向地预测职业成熟度,父母对子女溺爱程度越深,子女的职业成熟度越低;反之,子女的职业成熟度越高。溺爱型父母较少对儿童的行为做出要求,而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并接受和顺从他们的做法。溺爱型父母认为自己是孩子可以利用的资源,他们不主动积极塑造儿童的行为。

高中生的家庭自我水平越高,即孩子对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际关系状况了解得越多,溺爱程度高的父母教养方式则越容易对他们的职业成熟度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相反,溺爱程度低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他们的职业成熟度的发展。高中生对于社会知识和社会状况的了解也会受到父母溺爱程度的影响,当高中生对社会一无所知的时候,父母的溺爱会宠坏他们,他们无法客观地看待自己,将来可能出现所学专业完全不适合自身的特点、自我也不为社会所欢迎的状况。

四、结 论

(1)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父母教养方式对其职业成熟度发展有显著影响,父母教养方式起调节作用。

(2)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社会自我可以积极预测高中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

(3)心理自我、社会自我和溺爱型教养方式是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重要预测变量。

(4)要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教育孩子,并高度重视孩子自我概念的发展,这将会有效提高他们在高中段的职业成熟度水平。

猜你喜欢
因变量成熟度教养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中国药房(2022年7期)2022-04-14 00:34:30
产品制造成熟度在型号批生产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整机产品成熟度模型研究与建立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教养方程式
妈妈宝宝(2018年9期)2018-12-05 02:19:48
不同成熟度野生水茄果实的种子萌发差异研究
种子(2018年9期)2018-10-15 03:14:04
刚好够吃6天的香蕉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文理导航(2017年20期)2017-07-10 23:21:03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公民与法治(2016年2期)2016-05-17 04:08:31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人生十六七(2015年4期)2015-02-28 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