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 方 颖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一直都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的障碍,“作文难、难作文,提起作文我就烦。”这是不少学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透过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对作文的惧怕。那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作文指导,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呢?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写作,最生动的方式就是回归生活。引导学生回归日常,从生活小事着手,积累写作素材,感悟生活,抒发情感。如此这般,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最终解决学生写作不知从何写起的难题。
比如,在2017年,我辅导学生参加浙江教学月刊社“一封家书”的比赛。其实比赛是以“家书”为主线,学生围绕主线进行表述,表现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平常我们认为学生对于这类题材应该比较容易写,但事实上,现在的学生对于感恩父母之爱的作文常常觉得难以启齿,写来写去就是自己发烧后父母连夜带他看病。这就引起了我的反思:是学生不爱自己的父母吗?答案肯定是爱,但关键就在于孩子不善记录父母为自己做的点滴小事。因此,我让学生就《金色的脚印》一课中老狐狸为小狐狸所做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一周的时间记录父母为自己做的点滴小事,形成“父母小事记录册”。一周过后,学生再次翻阅这本记录册,发自内心地感悟父母之爱。最后,通过写作抒发了自己的感悟。
这一过程中,对学生来说本来难以起笔的“爱的家书”,现在各个都能奋笔疾书。学生普遍反映,“父母小事记录册”令他们积累了很多写作素材。通过“父母小事记录册”,他们更了解自己的父母了,更能抒发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了,写作文当然也不是难事了。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语文书中的课文是优秀文章的代表,立足课文文本对学生进行写作方面指导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课文文本写作方法的学习,指引学生更好地感知观察身边的人、事、物。通过观察分析人和事的特性并加以总结概括,融入写作当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主动提出疑问并且自己去寻求答案,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唯一的听众》的课堂教学中,我以引导为主,对文章内容的写作方法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了解到写作方法。导入课程,以熟读的方式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整篇文章以“唯一的听众”为主线,教“我”拉琴为写作意图。在学生日常的写作中,写作意图是最主要的,一切的内容都将围绕此进行叙述。而在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时,可以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种借鉴的方式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好途径。
其次,聚焦语言描写的掌握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促进性的作用。在文章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于人物的动作描写、语言的描写等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研究文章中作者对于语言的描述以及作者想表述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从而体会到作者写作的内心。如:“我的脸顿时烧起来……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教师提问:老人这么说的目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这句话的背后,藏着的还是老人对我的尊重、对我的呵护。以这种教学方式对文章进行剖析,让学生主动去找寻问题的答案,了解到作者写作的魅力之所在,并给予教学上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借鉴其中的内容,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让学生感受神态描写,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体会到作者对于神态的描写,如:老人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而我又从这平静的眼神中读懂了什么呢?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作者,你写这篇文章时,你想如何表述?(学生讨论)
文中关于“以前……,现在……”这种写法,我们叫作对比,突出表现了老人对我的悉心栽培。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正是老人不教而教的教育艺术,才开启了作者的信心之门,给了我无穷的勇气,让我们再次走进小树林,走进那个老人,走近她那美好的心灵。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指导上不仅只是教学上的应用,而是另一种角度的教育艺术,它的应用所达到的效果将能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作者在写作中,运用精彩的语言描写,能够从短短几句话中看出老人的语言并不多,也很平淡,但是却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老人与众不同的教,这种教是关心、呵护、鼓励、尊重,那么,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应该注重写作手法以及在语言、神态上的描述,不仅要多掌握词汇量,还要不断充实写作技巧,为今后写作奠定基础。
教师需要把作文的指导融入课文文本教学之中,多让学生接触好的文章并加以学习,最终品味出优秀文章的闪光点,培养学生有效阅读文章,开放自身的想象,海阔天空,同时与教师一同归纳、总结优秀文章的特点并加以学习,教师还要使学生懂得模仿优秀的文章,增强写作思路,让写作能力更快速地提升。多激励学生阅读更多书籍,读好书、好的文章,丰富自身的见地,增强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授之以鱼外还要授之以“渔”。授之以鱼是指教师教的写作方法,授之以“渔”则是教会学生自己批改作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自己独立修改一至两遍,看一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等等。
其次,要求学生互批互改。互改时注意两点,一是既要省时,又要注意质量,第一遍,学生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第二遍,学生精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第三遍,学生粗看,既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总批。二是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每次作文可侧重一两个问题)。
最后,要求学生写好眉批和总批。告诉学生眉批要有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准确性;总批要简明,富有启发性、具体性和建设性。总的要求是多肯定,少批评。
我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以课文文本教学为土壤,落实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会使每位学生乐于作文,乐于表达,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体验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