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燕
(江苏省宜兴市杨巷中学,江苏宜兴 214255)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摆脱传统教学束缚,为教学体系新格局的构建提供支撑。“翻转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需求,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当下,课程改革与教育信息化中提及最多的词汇就是“翻转课堂”,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教学方式越来越完善。初中地理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也取得显著效果,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实现学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翻转课堂”是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与亚伦·萨姆斯共同提出的,他们将课堂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以帮助缺席课堂学习的学生追赶学习进度。基于此,他们总结实践进行创新,从而生成学生课下自主观看视频学习,课中教师答疑解惑的新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盛行于教育领域,初中地理教学引入“翻转课堂”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与青睐。
有效的地理课堂,需要教师科学的设计。而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理论作为指导,根据教学对象特点,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构设有效的教学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活动。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考量教材特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合理设计“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质变,教师从之前的“主宰者”演变为学生的“指导者”,而且学生不再被动学习知识,而是自主学习。对此,“翻转课堂”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指引与答疑解惑。不管是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或是课中学生问题探究等,学生都以“主人”的角色习得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制作学习视频时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特点,开发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以诱导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解决是由情境引发的,根据某一目标经过认知、思考、探究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生活中许多事物都与地理知识存在矛盾,而矛盾的反映就是问题,为能弄清问题形成的原因与造成的结果,就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探究,直到问题的有效解决[1]。基于“翻转课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时,就会与自身认知产生冲突,从而提出问题。课堂中教师予以指导,学生积极搜集资料,通过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然后学生总结、归纳知识,以实现知识的内化,拓展创新思维,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翻转课堂”是以视频方式完成教学。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师需要制作合理、有效的教学视频,以发挥“翻转课堂”的价值。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应立足于教材,融合网络媒体特点,制作高质量教学视频,深化教学效果。
以《地图的阅读》教学为例,本节教学重难点是:比例尺计算与应用,地图选择,经纬网辨别方向等。学生初步学习地理知识,难以理解比例尺与经纬度等知识。“翻转课堂”要求视频内容短小,中心突出,一旦教师制作的视频内容只涉及比例尺知识,那么就会与教材内容相脱离,同时学生也不能全面把握知识。因此,根据本节文本知识,制作时长大约为8分钟的教学视频,内容分别为地图方向、图例与比例尺基础知识,强调地图方向与比例尺知识讲解,同时配有基础练习题。学生观看视频后能学习全面的知识,构设知识体系。
学生自主观看视频后,对于疑点或难以把握的知识点记录在案,并及时反馈给教师,经教师的释疑、提问探究等,帮助学生内化地理知识。
首先,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反馈信息,针对学生共同提出的疑点展开针对性讲解。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不同,知识内化程度也不同,所以教师要整理、归纳学生提出的疑点,进行针对性释疑,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教师释疑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与探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问题探究能力。
其次,教师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将问题进行分解,然后每个小组挑选一个问题进行探究。设计益于学生探究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并及时引导,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经过问题探究内化地理知识点,拓展思维。“翻转课堂”中教师开展小组学习,学生之间通过思想碰撞,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开拓问题解决思路。学生讨论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知问题。这样能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以“主人”的角色对待地理知识学习,深化“翻转课堂”教学价值。
以《地球的运动》教学为例,本节知识分为地球自转与公转,学生需要掌握昼夜更替、角速度与线速度等基础知识。学生观看视频后,提出最多的问题就是对于地球自转、公转下昼夜更替的理解不足。基于此,教师将问题进行分解,比如地球停止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地球垂直运动,会带来什么变化?地球不动,太阳如何运动才会出现与现实中相同的情况等等,并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活动中学生要先独立思考,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协作探究。学生之间不同想法的碰撞,能加深其对地理现象的理解,有效内化地球自转与公转知识。
另外,如教学《水资源》时,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借助生活中的案例加以释疑,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比如设计以“家庭节约用水计划”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以小组合作方式制订方案,通过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完善计划的同时,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强化其实践应用能力。
教师应深入研究“翻转课堂”各个教学流程,特别是对“翻转课堂”教学取得的价值、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等要有深刻认知,以在未来的实践教学中加以优化,与当下教育国情相融。
第一,初中地理教师认真统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如学生是否真的观看教学视频,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要予以鼓励、赞扬,而未完成的学生要加以引导,助其改正;第二,地理教师要综合分析学生评价表,主抓参与热情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低的初中生,引导这类学生进行反思,以调节学习状态,摆正学习态度,促进其进步;第三,制作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学生学习情况,以便于教师为学生量身设计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实现学生综合发展。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反思,总结与分析“翻转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以及时修正教学方法,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
初中地理教学引入“翻转课堂”,是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现代教育的需求。初中地理“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教材,合理设计视频,对学生自主学习反馈信息进行总结与归纳,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与讨论,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反思,针对“翻转课堂”的不足,及时改进与优化,最终实现师生的同进步、同发展。
[1]郭小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方法论效应[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1):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