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 彬
(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南通 226001)
互联网时代的微课教学,主要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集中整合,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均可实现网络资源的随时应用。微课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等优势,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大幅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性以课本和教学大纲为主,并通过课堂陈述的方式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长此以往,很难调动学生的新奇感和学习热情。
微课的实践应用,实现了音像、文字和声音的有效结合,画面生动、直观、内容精准,可大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为学生打开了高中地理学习的希望大门。
重复播放和随时暂停是微课的最大亮点和优势,可以让学生随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部分知识晦涩难懂,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为此,教师可在课上授完相关知识后,将本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筛选,制成微课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以此解决其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学习《计算太阳高度角》一课的内容时,学生常对此感到力不从心,因为这一部分知识相对复杂。为此,教师便可将这一部知识作为微课内容,通过学生反复观看,可起到降低学习难度的作用[1]。
微课的出现,为教师接触更多的微课视频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其在观看过程中,可不断改进和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思想,分析自身现存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对于很多教学经验缺乏的教师而言,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微课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与交流,沟通学习经验,拉近师生关系,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虽然微课教学资源层出不穷,但是对于高中地理课程而言,却依然存在着资源不足的困扰,尤其在“区时计算”“地球公转”等相关知识上,微课资源尤为缺少,但这一部分知识又相对较难,讲解时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其次,学生在使用微课进行地理学习时,若离开了家长和教师的监督,极易出现自控力不足的问题,难以长时间将注意力放在同一件事情上,进而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另外,由于微课视频所独具的美感和动感,故极易使学生将目光集中在画面上而忽视视频的实际内容,难以把握重点,如此势必会产生反作用[2]。
最后,微课教学须充分借助多媒体,但部分偏远县城的高中,多媒体设备尚未实现普及,限制了该教学模式的开展和推广。部分教师在进行微课制作时,由于自身精力和学校经费不足,大幅度降低了其制作热情,对视频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学生在观看时,极易出现知识理解上的偏差,若不及时加以纠正,便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1)复习相关知识点。高中地理学科,很多新知识与学生学过的知识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知识难度高、数量多,故时常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若在讲解新课之前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则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会有很重要的帮助。基于上述情况,教师可将课前需要用到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并制作成微课供学生课前观看,如此可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高中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一课的内容,所涉及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地转偏向力、空气水平运动等等,且与纬度划分、太阳辐射之间也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但这一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为此,教师可将上述知识制作成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翻看和熟悉,从而在讲解新知识时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2)课前预习。在高中地理课程中,部分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较为困难,常须花费很多时间在某一知识点上,但收获往往并不乐观。为此,教师可把一些复杂难懂且具有层次性的知识进行串联制作成微课,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大致印象,便于理解和记忆,为课堂学习打牢基础。
例如,《时区和区时》一课的内容,理论方面的知识如时区的定义、产生的意义、背景等等,对于学生而言理解起来并不难,但由于计算方面的知识涉及领域较广,故在学习过程中常使学生备感压力,且无从下手。在此情况下,教师便可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集合制作成微课,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使其轻松掌握时区的计算方式。
(1)新授课应用。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在课堂导入、习题练习以及知识讲解等各个方面均可应用微课进行学习。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将相关的地理知识制作成短视频,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此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依然可借助微课将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总结,制作成微课,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开展讨论。
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时,地球之外的空间时常会引发学生无限的好奇心,鉴于无法实现实地观测,教师便可将相关的影像资料、照片等进行整理,制作成短视频供学生观看,如此,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好奇心,帮助其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地球、了解地球。
(2)复习课应用。在高中地理复习阶段中同样可使用微课来进行,可充分发挥其提炼、归纳、总结和梳理的优势和作用。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学习模式常存在较大差别。正常情况下,学生在新授课过程中,已对知识有了一个大致的掌握和了解,并形成初步印象。为此,教师便可以在学生已形成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加以强化,通过微课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整体的剖析和总结。
例如,复习《宇宙中的地球》一课,由于该课的知识难度较大且知识点众多,故在总结过程中,教师便可借助微课将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此便可让学生对该章节的知识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此确保地理复习效果。
课堂教学通常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不一,故对于部分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而言,课后学习十分必要。利用微课将教材上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课后可随时随地地进行翻看、巩固和复习,从而逐渐缩短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提高地理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模式在如今的教育界应用前景无限,其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的优势和特征,是新时代的重要产物,将其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可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学习热情,并可满足其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
[1]岳丽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以高中地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一课为例[J].科技视界,2015,(31)240-241,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