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治艳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一中学,安徽阜阳 236400)
教育教学改革早已成为时代潮流,但大多数教师依然固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道路上畏缩不前,导致课堂效果依然较差。人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潮流的推动下,笔者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钻研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略有收获[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节历史课而言,新颖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对于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在教学的导入环节多下功夫。
在《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中,首先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和平之吻》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吻”,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讨论。学生甲说:是两个恋爱中的年轻人在热吻。学生乙说:在大街上拥吻,真龌龊,太伤风化了。学生丙说:西方社会真开放自由,羡慕嫉妒恨呀……学生经过自由讨论后,笔者展示出对《和平之吻》的介绍。这是一位美国士兵听到二战胜利的消息后,情不自禁地在街上拥吻一位陌生的姑娘。然后向学生展示当时美国驻苏大使乔治·凯南当时说过的一段话:“人们以为战争结束了,其实战争才刚刚开始。”“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凯南为什么会这样讲呢?”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为新课内容教学的顺利进行埋下了伏笔。可见,新颖的导入对一节历史课的顺利进行和增强课堂效果意义非凡。
《两极世界的形成》中原有结构分为三个部分:从盟友到对手(冷战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冷战的表现);冷战下的阴影(冷战的影响)。如果按照教材结构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既没有新意,又难以理解,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听起来很累很无趣。那么,如何组织本课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易于理解而又能增强教学效果呢?经过认真思索,教材中的一幅柏林墙的图片给了笔者启示:一堵墙,两个世界。打破原有结构,重新整合教材,以墙为线索,贯穿始终,组织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主题一:筑“墙”——两极世界对峙的表现。
主题二:析“墙”——两极世界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主题三:拆“墙”——以史为鉴,展望未来。
这三个主题的教学活动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使学生耳目一新,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效果。当然,这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还需要留心观察,认真思考,精心设计,敢于创新。另外,打破原有的教材结构并不等同于脱离教材,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合理重整教材,会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变填鸭式教学为自主探究的教学,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2]。在《两极世界的形成》的教学中,讲到“筑墙”——两极世界对峙的表现时,笔者把学生分成三个学习小组:欧洲组、亚洲组、美洲组,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在组内相互讨论、探究,找出两极对峙在各地区的表现,然后让每组代表发言。而关于“析墙”——两极世界对峙的原因及影响,笔者通过多媒体展示材料,让学生结合所给材料和教材,自主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对于“拆墙”——以史为鉴,展望未来,笔者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并给予适当的补充和鼓励。
这样,每一个主题、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充当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既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又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总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传授给学生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3]。例如,在讲述主题三时,先展示图片:德国拆除柏林墙及柏林墙拆除后德国人民举办欢庆活动,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德国人民对和平、统一的企盼。同时,结合目前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引导学生以史为鉴,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如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强综合国力,不搞军备竞赛;拆掉砖墙,消除心墙等。然后展示和平鸽及笔者设计的几句话:
心中和平世界才会真和平,
愿人类的天空永远湛蓝,
愿人间的世界永远充满阳光,
让和平的玫瑰永远灿烂地开放。
并带学生齐读,进一步陶冶情操。最后,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和平歌《拯救地球》,让学生在歌声中达到情感升华的高潮。这样既有利于陶冶情操,又有利于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平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太注重教学流程的安排,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讲完,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识到教学流程的新颖、流畅、完整,对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中,以“和平之吻”图片开始,以迈克尔·杰克逊的《拯救地球》结束,以“筑墙”开始,以“拆墙”结束,环环相扣,前后照应,自然流畅,课堂效果很好。
以前总是认为历史教材编写不合理,枯燥无味,责怪学生素质低,无法活跃课堂氛围,但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来看,只要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历史课也会活起来,教学效果也会不断增强。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也是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当然,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创新,首先要有好的教学设计,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借鉴别人的优点,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同时也要发挥学科备课组集体的力量,把新课改落到实处。就像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俄罗斯期间发表演讲时说的那样:“不能我们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