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凤美
(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福建宁化 365400)
新课改实施以来,仍然存在两个极端。一是有些英语教师依然语法至上,课堂上老师讲得多,抓住每一个语法知识点,还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师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许多学生对英语产生厌倦情绪。二是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程就是淡化语法的教学,所以在课堂上忽视语法,甚至在课堂上基本不讲语法。认为单纯的读与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了语感,语法就可以弃之不顾。导致不少学生语法知识薄弱,成绩越到高年级越差,从而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动力。笔者认为,脱离语境空谈语法不正确,但单有语境创设没有语法指点更不正确。汉语与英语在语法结构上的巨大差异,也使母语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迁移作用微乎其微。中国学生需要英语教师创设好英语交流情境,才能避免空谈语法进行实践[2]。因此,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学习语法,就成了我们英语教学必须着力探讨的课题。
这种情境在初中课本中处处可见,不少课文本身就是对话形式。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境,口头表达例句,引导学生听懂例句,进而认知其中的语法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used to do sth句型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听以下几个句子:
I used to listen to rock music but now I don' t like it , I like folk music.
My sister used to play basketball but now she doesn' t like it ,she likes ping-pong.
通过转折句对比让学生知道used to do sth 是“过去做某事”,再让学生用自己或家人过去和现在的经历来造句;最后,让学生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这个短语的用法。
语法看起来枯燥无味,但也可以寓教于乐。教师可以将英语语法的学习设计成为活动或者游戏。
例如,学习祈使句时,可以将学生两两分组,一个同学说英语,另一个同学按照英语表达的意思做动作。如:Pass your book to me. / Open the window, please. /Clean the blackboard. / Speak English loudly, please. 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句子的特点,发现都是动词加上动作指向的名词,从而了解祈使句的构成。最后,也可以由四五个学生组成一组,并由一个学生发出指令,剩余学生则按指令完成相关的动作;也可以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快,以进一步了解祈使句的使用场合。
再比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的时候,英语教师模仿电视综艺节目的猜词项目——“你来比画我来猜”。让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按照老师的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与此同时,提问全班其他同学:What' s he / she doing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He /She is... 句型回答。通过这种游戏互动的方式,为学生英语学习提供真实的语言表达情境,让学生下意识地学习到语法知识点。
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单纯地抽象讨论语法规则,不仅会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严重的还会导致大量学生厌学。因此,英语教师要设计好活动情境,让教学过程通过轻松活泼的情境来引出语法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英语学习积极性。
例如,学生在做时态练习题的过程中,往往会迷失方向,不得要领。同样,可以用一段顺口溜为大家指点迷津:“句子时态是关键,时间一定要先看,主语确定谓语数,动词变化不算难,短文会话观全局,单句无时看一般。”
到了初中更高的年级,就可以采用更复杂的方式,但是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教学。如一堂八年级下册教学宾语从句的片段课:
教师采用的是听歌曲填歌词的方法。歌曲名叫As long as you love me,学生先听三遍,再填空,写出听到的歌词,引导出句子I don' t care who you are.核对答案时再听一遍。语言的细节往往发生在反复的操练中,此时语感、乐感比较好的学生已经拿着填好的歌词在跟唱了。这个过程是学生理解内容,并且与语言材料产生感情绑定的时刻。在呈现语言材料时,也不必逐字逐句地去解释,只要确保学生看懂关键部分和关键词汇,去重复语言点就可以了。最后,学生就熟悉了教师要教授的语法点。接下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时,就需要去模仿学习说更多的含有宾语从句的句子。
S1:Where is my pen?
S2: I know where your pen is.
S2: Where are my books?
S3: I know where your books are ...etc.
说错的学生不用马上纠正,而是先让这个学生去听别人说,找出自己的错误再纠正,到最终模仿正确为止。在这样的活动中,让学生解决宾语从句的难点: 主句+陈述句语序。
这是指英语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加上语言直观表达的教学方式。语法教学中语法概念和语法规则是抽象、乏味的,创设直观情境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可以带给学生生动形象的画面感,有助于学生在具体情境下学习交流与表达,激发其学习的潜能[3]。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是现代教师常用的展示出直观效果的手段。
例如,在一堂七年级多媒体教学课上教授形容词的比较等级,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现若干动物的图片,如大象、猴子、小鸟。
T:What' s this ?
Ss: It' s a(n) elephant / monkey / bird.
T:(只呈现小鸟和猴子)Which is bigger?Ss: The monkey is bigger than the bird.
T:(只呈现猴子和大象)Which is bigger?Ss: The elephant is bigger.
T:(同时呈现三幅图)Which is the biggest?
Ss: The elephant is the biggest .
然后,通过学生自问自答的方式,熟悉以上对话与表达。在重复的基础上训练他们脱口而出的能力,直到他们能够相互独立表演情境为止。然后,英语教师再在屏幕上呈现出以上情境,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通过比较动物来学习比较级,学生情绪在整节课都很高涨,许多学生很快就能够理解所学的内容。
语言学习停留在操练阶段还是不够的,要通过操练活动形成初步的语言技能。只有通过生活化实践才可能逐步转化成交流的习惯,并在实践中自觉运用语法交流。为此,教师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尽量为学生创设自然、真实的语境。
例如,在教授被动语态这一知识点时,前一天让学生准备一些物品,上课时要求每位学生要用被动语态介绍一件自己拥有的“宝贝”或者喜欢的物品。用问答的形式来学习被动语态,如笔者的一位学生带来了学生们喜欢的iPad:
What' s this in English ? It is called iPad.
What' s it made of ? It is made of plastic.
What' s it used for ? It is used for listening to the music/playing games/watching movies...
答案是多种多样的。然后,把句子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注意画横线的部分并归纳被动语态的结构,本课语法要点就一目了然了。这样用接近生活的物品来教授语法项目,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习兴趣更高。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缺乏的就是语言环境。如果没有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枯燥无味的语法就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毫无兴趣,并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创设各种情境运用于语法教学,无论是培养学习兴趣还是巩固基础知识,都是十分必要的。而这就需要教师确立好教学目标,采用情境教学方法,大胆处理教学内容,力图有所创新,设置更多的互动情境,才能培养出更多掌握英语和精通英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