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微”力 激活初中物理课堂

2018-11-29 02:46:13吴玉梅
名师在线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利用微重难点用电

吴玉梅

(江苏省张家港合兴初级中学,江苏张家港 215626)

引 言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都是将教学内容直接“讲”给学生听,学生被动听讲,对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很难在头脑中建立起立体模型,这给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长此以往,必将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新课标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强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融入课堂,主动学习。微课的短小、直观,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体验,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而激活了初中物理课堂[1]。

一、巧借“微”力,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传统的教学习惯于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反复的讲解,然后以做题的方式来巩固重点内容,这样的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于重难点还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巧用微课模式,把知识的重难点体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充分领悟其中的教学内容,做到深刻理解和掌握[2]。

例如,在教学《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时,由于电学在初中物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在教学时总是投入很多的精力,试图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当讲解到故障电路分析的这一重难点问题部分,采用原始的讲述方式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就利用了微课,事先把学生在解决电路故障的问题中时常出现的错误进行一一列举,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各个电路故障问题进行逐一的分析、讨论、交流,然后派代表针对微课中提出的各个故障电路进行分析,找到故障所在。

教师利用微课把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再组织学生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做到理解和掌握,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巧借“微”力,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到新内容之后,还不能做到对知识灵活运用,教师往往会在一章讲解完成后对本章进行复习,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本章涉及的概念、规律等有清晰的认识。可是,由于知识是零散的,在学生头脑中很难形成体系,导致不能很好地运用。教师在章节复习环节,可以把内容制成微课,让学生在看、写、用中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3]。

例如,在教学完《光的折射——透镜》后,由于该章内容比较零散,规律又比较多,学生对于单一的问题尚可解决,但面对综合性的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其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师利用微课,从透镜的形状、透镜对于射来的光线会产生怎样的散射特点投影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中再次形成记忆。接着教师把凸透镜和凹透镜也展示给学生再次记忆,并针对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特点再次呈现,并把生活中相关的应用加入其中。当这一段视频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就会引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动脑思考、记忆相关的知识,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再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学生出示几道相关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这样就能让学生再次形成记忆并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借助微课再次延伸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设计有关透镜的练习,让学生从中寻找解题关键点再结合成像特点,找到练习的突破口。这样就能强化学生答题的思路和技巧性,提升了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教师在复习环节运用微课教学,能够在节省时间的基础上,以更精练的方式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再认识、再利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巧借“微”力,增强体验感受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些知识仅凭讲授,效果往往不大,因为不能对学生形成警醒,无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故而教师可以在一些不能直接让学生尝试、体验的教学内容中加入微课教学,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家庭安全用电》时,由于用电安全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活内容,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并不能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就有责任通过物理教学,让学生明白如果出现错误用电,那么会造成人身、财产的巨大损失。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由于用电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导致了严重后果的视频。上课时,教师就把这些内容播放给学生观看,并在视频中突出发生用电事故的原因和后果,让学生在观看后,指出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要如何做到安全用电。

教师把微课加入教学中,使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再加入教师的引导,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巧借“微”力,培养实验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课本中占据着相当一部分篇幅,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了改变以前教师演示,学生旁观的教学现状,教师可以把一些实验内容制成微课,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例如,在教学《电功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小灯泡的电功率测量”这一内容,教师就利用了微课教学形式。教师在上课之初先给学生讲解了本实验的原理,让学生对实验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接着让学生根据实验原理思考、分析要完成本实验需要的实验器材。这时,教师利用微课,把实验器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让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地使用这些器材。在生生、师生互动下,学生充分认识了实验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接着教师通过视频资料,从实验器材的组装开始,再到实验的操作过程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深化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教师利用微课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微课中体会到实验的本质,并对实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分解说明,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结 语

微课教学秉持“有效引导,微处入手”的教育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的简练、形象化的特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真实展现物理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实现其能力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利用微重难点用电
用电安全
经营者(2023年10期)2023-11-02 13:24:48
用煤用电用气保障工作的通知
安全用电知识多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0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用电安全要注意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
新闻传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