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乔銮君 刘海燕 孙俊 姚娟 丁雪凡 王萍 邵震
摘要: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与过去的听话、说话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应对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多种情境,开拓训练渠道,把握各种机会,让学生在众多的言语实践中学习口语交际的基本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口语交际 语文教学 目标 评价 课程资源
一、让农村师生准确理解口语交际的内涵
近二十年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对口语交际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或不够准确,或不够深入而导致的。为使口语交际教学不致误入歧途,有必要对口语交际的概念进行基本的界定。
1.口语交际是“口语”的交际,而非“书面语”的交际
有老师认为,口头说出来的就是口语,在口语交际课上,只要学生在进行口头表达,只要学生在听、在说,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就在发展,其结果是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口头作文课。
2.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交际”
交际是每一个社会人生存的基本需要。交际的意义在于达成理解,进行沟通。所以,基本的交际能力,不但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需要,更是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需要。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与过去的听说活动相比,这是根本的、价值取向上的转变。其区别在于,口语交际是在真实的交际状态下发展听和说的能力,所有的口语交际,都直接指向交际的目的、交际的功能,即使是独白式的表达,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为了谋求某种理解和沟通,是为了达到与人交往的需要。
在介绍、讲述这些看似单向传递的口语交际活动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身处不同场合、面对不同对象的交际技巧,还可以通过目光的交流、语速的调整、语调的变化、讲述中被打断和质疑、以及讲述之后的提问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讲述人和听众达成信息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所以,抓住口语交际中的“交际”这个核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目标定位。
二、准确把握农村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不准确。尤其在农村小学教学实践中,只重视话题内容,不重视交际目标的情况大量存在。其结果是在课堂上增加了一次次口语活动的机会,但却没能使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实质性的提高。这也是导致一部分人认为口语交际教学不重要、口语交际课可有可无的原因之一。
1.农村学生口语交际应教什么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要“教什么”的问题,事实上,很多教师对此的认识是很模糊的。《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由此可见,较之于以往的“听”“说”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对言语综合素养的要求提高了,这就需要一种动态把握的能力,即在人际交互作用、思维对流的情境中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在一个口语交际话题结束的时候,我们的着力点不应主要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做某件事,不应主要在于学生在交际内容方面有怎样的收获,而更为重要、更为核心的是,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有哪些发展,学到了哪些交际技巧和交际策略。口语交际课的目标,不应主要定在交际内容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确定和达到语言发展的目标和交际的目标。这就是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交际策略。
2.农村学生口语交际应怎么教
农村学生口语交际的“交际”特性,要求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围绕“交际”来构建,以真实的交际活动为依托,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
(1)创设适合的交际情境
首先,我们创设的交际情境,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不应该是对日常生活的简单复制。如果只是简单重复生活,不但达不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反而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巨大浪费。
以教材中的生活类话题“打电话”为例,其课堂操作模式,其课堂活动的主体部分,不应该是模拟打电话,而应该是一系列反思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打电话过程中的典型问题,并归结出打电话的一般性原则。如给别人打电话,应该先介绍自己是谁,而不应该先问对方是谁;要使用礼貌用语;别人午睡时间或不方便的时间不应该打电话……围绕这一交际话题进行教学,关键点在于打电话的普遍规则,而不在于这次打电话都说了什么,是不是说清楚了。唯有这样,围绕生活类话题展开的口语交际课才是有教学意义、有迁移价值的。如果仅仅是模拟教学,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互相打电话,是严重缺失语文课程价值的。我们的口语交际课一定要避免这种“生活秀”,避免这种不真实的“伪交际”。
(2)正确处理口语交际课中的师生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口语交际?其重要的标志就是,交际者之间、不同发言者之间的语言有内在的联系。遗憾的是,现在,这种内在的联系大都通过老师来实现。如在一些独白性的话题中,学生讲述完毕,老师就会提出:“有谁想向他提问题?”有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又会转回讲述者:“你怎么回答他的这个问题?”……老师总是不自觉地把双边关系变成多边关系,一切交际的因素都要在老师这里进行中转。事实上,这样的交际状态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真实性,实际的交际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正式场合的独白式口语交际,突出强调“正式场合”“当众表达”,特别强调交际的对象。强调“当众”,其最主要的外在表现就是“面向大家”。故事讲给谁听?是站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向老师,将老师作为交际对象,讲给老师一个人听,还是站在讲台上、面向大家,将全班同学作为交际对象,讲给全班同学听?我们应该选择后者,把口语交际从回答老师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面向大家、当众表达的樂趣。
从一开始,就让我们的教学形成常规:既然学生是在和全班同学交流想法,那就理应面向全班同学,而不是老师一个人;也就是说,口语交际不是站在座位上面向教师的、与教师之间的一对一的交流,而是面向全班的、当众的口语表达。这一形式上的变化,看似微不足道,却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口语交际的正确认识——课堂上的口语交际,不是针对老师提问的被动的回答,而是面向特定对象的主动的交际。
在口语交际课上,老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要放手让孩子自己主讲,自己主持。如某位学生讲述以后,可以自己请同学提出问题,并选择几个问题进行解答。完全可以让这种交际模式成为惯例,成为班级交际常规。
(3)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氛围,还需认真考虑一些教学细节
所有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能体现老师口语交际意识的强弱,体现老师对口语交际的基本认知。因此,每一个细节的安排,都要进行慎重的考虑,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如导入口语交际课时,不宜出现“口语交际”之类的专有名词。“今天我们来上一节口语交际课”之类的导入语,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暗示,会影响学生步入自然的交际状态。又如,在某一个特定的交际环节中,如果某个学生的交际对象是全班同学,那么,让他站在座位上面向老师一个人就是不恰当的,应该让他走上讲台,面向他的真实交际对象——全体学生,并引导他练习相应的交际方法:足够响亮的声音,适当的目光交流……
三、改进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评价的角度
现在的农村口语交际评价取向,很多时候停留在“当众说话”,满足于“说得好”,而不关注交际的效果。实际上,我们不应只是评价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只是评价谁“说得好”。说好只是第一步,不得体依然不行。会说话不等于会交际,语言能力不等于交际能力,我们还要关注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关注实际的交际效果怎么样,关注是否实现了交际的意图,关注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是否得体,行为是否得体。所以,口语交际的评价,既要评价听说的内容、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评价交际时的行为和态度。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直接决定着交际的成败。
如,有的孩子能言善辩,但是声音特别大,经常摆出一副不压倒对方誓不罢休的架势,这不能说是一种得体的交际。在讨论、辩论类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是否尊重他人的行为,是否使用恰当的语气,是否有真诚的態度,都应该是口语交际评价中重点关注的方面。要通过我们老师的评价,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尊重,成为有礼貌的、讲文明的现代公民。
另外,评价要关注全体。在评价的时候,是考虑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是“看谁说得最好?”还是“看谁比以前说得好?”我们当然选择后者。我们要避免少数人占据课堂的局面,要关注全体,追求机会均等,追求教育公平,让“沉默的大多数”也有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机会得到锻炼。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指向,都应该致力于所有儿童的发展,致力于所有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再如,学生说话出现支吾或停顿的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以及课堂表现,分析原因,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获得“瞬间顿悟”,从而能接着把话说通说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口语交际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当众表达的勇气。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把引导学生敢于当众表达作为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突破口,帮助他们闯过敢于表达的“心理关”。
四、提升农村学生口语交际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基于对农学生口语交际的深刻理解,我们可以把口语交际因素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1.挖掘语文教科书中的口语交际因素
教材中存在大量的口语交际资源。如果我们有足够强烈的口语交际意识,我们就能够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如,在阅读教学的角色扮演环节,也可以努力体现交际性。如,让上台表演的同学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将要表演的故事内容,介绍每个人的不同角色;表演之后真诚地向观众表示感谢;观众要自发地给表演者以掌声,等等。
2.创造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常规做法
常规的口语交际活动是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必要保障。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仅仅依靠方法的传授和技巧的点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大量的口语交际实践做支撑。可是,每学期仅有的几节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对于大班教学的几十个学生来说,确实是捉襟见肘。现实状况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得不到充分的练习,大多数学生在课上得不到当众表达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在整个小学六年期间,在语文课上发言(包括回答提问和当众发言)的次数只是屈指可数的话,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会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些班级常规,持之以恒地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总之,口语交际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一项基本能力,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和策略,具备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文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按照小学生的特点,转变观念,改进策略,点燃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拓展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教会学生口语交际的方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技能,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真正活起来、动起来,让口语交际真正融进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娜,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14,(5).
[2]杨军霞,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设计[J].才智,2015,(7).
[3]李国凤,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评价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6).
[4]韩姗姗,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3).
[5]李永臻,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J].华夏教师,2018,(6).
[6]李艳华 刘鹏飞,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7).
主要作者简介:1.李萍(1981.8—),女,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宿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宿州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泗县模范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研究;2.乔銮君(1981.8—),女,本科学历,一级教师,宿州市优秀教师、泗县教学能手。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宿州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JKY17055】研究中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