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党和国家也颁布了诸多重要文件,实现了大学生教育的与时俱进与追求实效目标,辅导员和思政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高度进行改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必须不断的加强;本文主要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出发,提出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力图从职业化、专业化等方面建设辅导员队伍,增加建设辅导员队伍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辅导员队伍 建设
20世纪50年代初,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理念正式被提出。文化、经济和政治不断变化背景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内涵不断与时俱进。现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步入新时期,建设长效机制尤对实现辅导员队伍专家化、专业化及职业化至关重要。当前,须对高等教育的相关变化及大学生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认识,以建设优质辅导员队伍,进而更好地就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本文结合实际,从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求、通过创新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思路以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三个角度进行了深入论述,旨在丰富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理论,并希望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未充分认识辅导员角色。对于辅导员队伍性质、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中所处的地位、辅导员队伍的作用等问题,高校各存己见[1]。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辅导员多为年轻人员,年龄在22-54岁范围内波动,年龄均值为30.2岁。41岁≤8%的辅导员的年龄≤50岁,92%的辅导员的年龄≤40岁,其中62.1%的辅导员的年龄≤30岁。年轻辅导员极易打入学生群体,能够对学生心理动态及思想进行及时、精确把握,可为实施及完成学生工作目标提供有力保障。但其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导致其缺乏工能力。长此以往,其工作质量将会受到负面影响。此外,女性辅导员占据着很高的比例,不利于培养性格行为、创新思维等;辅导员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极少。与此同时,辅导员职称结构有失合理性:8.3%的辅导员为高级职称,34.6%的辅导员为中级职称,57.1%的辅导员为初级职称。66%的辅导员学历为大学本科,31.8%的辅导员学历为硕士及双学士,2.2%的辅导员学历为博士。由此可知,辅导学学历符合标准要求,但其与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相差甚远。由调查结果可知,9.6%的辅导员接受过思想政治教育及马克斯主义理论教育,3.8%的辅导员接受过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学科专业教育,其余辅导员所接受的专业教育有农林医类学科、理工学科、石油化工类、普通文科类,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2.5%、6.3%、4.1%、53.7%。据调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为辅导员,其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大多数高校未正确认识辅导员职能,凡是与学生牵涉的事情,皆派辅导员处理。如此,辅导员成为各种琐碎事务的承担者,以致其难以专注提升自身工作水平,更无法关注学生成长、发展。
二.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求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外形势变化深刻,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当前,西方价值观念、文化思潮等对我国大学生成长、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某些法学生暴露出很多问题(模糊的理想信念、迷茫的政治信仰、扭曲的价值观、淡薄的诚信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较差的心理素质等),严重影响着其身心健康发展。高校辅导员作为骨干力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重大的责任。所以,新情况及新形势下,高校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颁布的政策,注重建设浮动澳元队伍,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思路加以科学创新。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利于满足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科学教育观要求建设及完善辅导员队伍。所谓的科学教育观指的是有机结合中央精神与教育思想,有机结合大学生思政教育部署及教育思想,并始终践行党中央制定、颁布的政策及方针。此外,对现有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认真学习、领会,以建设高水平、高质量辅导员队伍。如此,便能充分体现科学教育观理念,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等[3]。
三.通过创新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思路以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队伍建设特点为系统、繁杂,除了顾全大局,还应紧抓观念、突破重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使其趋于学习化、研究化、职业化及专业化,以满足新情况及新形势需求,从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进行创新,并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
(一)注重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
辅导员应对自身职业性质进行积极转变(从当前职业转化为终身职业),这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内容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严格意义上来讲,辅导员队伍应满足协调、可持续发展及稳定的要求。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其一,对一系列有益机制(物质待遇、专业职称评聘及使用提拔机制)进行建立,以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二,加大后续培养辅导员力度,以增强辅导员队伍生命力。高校须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服务对象为辅导员)进行设立,且在学科建设中体现该专业,以促使其成为专业、系统的教育;对有关课程培训体系(心理辅导、社会哲学、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等)进行建立及完善。除此之外,对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才进行科学培养,以提升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综合素养。同时,对辅导员科研工作持重视态度,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度,积极构建相关机构,通过研究来激发辅导员参与工作的兴趣[4]。进行科研时,须坚持学习,以提高自身适应能力,从而积极应对所有突发的状况,并深入发展辅导员教育专业。如此,辅导员队伍可实现学习型、研究型目标。其三,由现行相关规定可知,高校管理与教师队伍主要构成要素为辅导员,其具备扮演着双重角色——干部和教师。因此,高校须给予辅导员及时、适宜的支持与鼓励。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指导,对思政教育工作思路进行合理创新,且通过制定、施行政策,以保障、支持辅导员开课。
所谓的专业化指的是半专业化向完全职业化转变的过程。为促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更为专业化,高校可采取有效措施科学培养及管理辅导员。如此,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对专业得到进行表现,对专业自主进行实施,对社会及学术地位进行提升,将辅导员职责有效、全面履行。首先,辅导员须对一系列教育管理工作(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管理学生日常事务、注重学生德育等)进行负责。所以,高校务必要建设专业化辅导员队伍,给予大学生及时、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并教授其如何解决各种问题(就业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等);其次,对教育培训体系加以建立及完善,注重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及水平的提高。如果要建设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关键内容是培训的全方位。第一,对岗前培训活动进行组织及开展,促使辅导员明晰与其工作相关的内容(工作目的、方法、所承担的责任等),将优秀的工作方法和经验传授给辅导员,以帮助辅导员做好参与、开展工作的准备。第二,注重定期专业化培训及辅导辅导员,内容包括政策时事、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同时,注重对辅导员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专业技能等进行培养[5]。第三,组织、带领辅导员参观、学习,促使其视野得到开阔、思路得到拓宽、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此,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将会明显提升,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再者,从本质角度转变辅导员队伍,即用“时间-研究型”替代“实践型”。立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程,其最初将政治作为建设根本,旨在满足政治方面的需求。
(二)注重高校资源的整合
大多数高校已建设辅导员队伍多年,在建设经验、措施方面独具特色。然而,由于高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有很大的区别,导致所建设的辅导员队伍存有差异性。高校在各个方面(培养机制、选定及聘用标准、管理办法等)所制定的方案不同。这些方案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加强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提高其专业水平。鉴于高校所具备的资源不同,须重视互补高校优势资源,通过互学互帮,以实现共同发展目标。该种建设渠道,可有效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
辅导员队伍建设属于高校齐心合力建设的大工程范畴。此种情况下,高校须将自身资源与其他高校资源有机结合,将教育特色全面发挥出来。与此同时,注重交流、沟通,加强与其他高校之间的联系,有效整合各个高校优势资源,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进行不断探索、创新。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进行科学创新,使得高校辅导员队伍更加专业化及职业化,以确保辅导员队伍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精于业务、具备很强的政治素养[7]。
辅导员作为高校中坚力量,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高校须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对思政教育工作思路进行创新、优化,以为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晓娟.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张立鹏.应然·实然·适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的三维考量[D].河北师范大学,2015.
[4]沈自友.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09:13+16.
[5]李鹏.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5.
[6]朱正昌.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J].高校辅导员,2010,01:4-5+13.
[7]胡范坤.高校輔导员队伍建设实践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介绍:毕磊,长春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