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丽
在运动中,“有氧”是人体耗氧量低于摄入的氧。习作教学中,我以为是一种让学生获得终身写作能力的训练,这种习得在弥漫着自由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是低消耗高摄入的。追寻习作教学的“有氧”境地,绘本引入是一条充盈芬芳之径。绘本图案精美,文字或简单往复,或淳朴动人,或凝练悠远,往往带有一定的情趣和意境。而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的,两者的内在适切,启发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将绘本作为习作教学的媒介之一,而且是有效媒介。
一、直面:绘本习作教学的效度缺失
教学中很多老师已然认识绘本图文结合的情境性、素材呈现的多元性、言语训练的操作性,但在绘本引入时缺乏一贯地考虑,表现出随意与盲目,往往是停留于浅层的故事了解、简单的句式仿写、没有指导含量的续编等。
曾经看过两个教学案例:教师讲述《最完美的王子》前半段故事,请孩子猜接下来发生的事,孩子猜来猜去只有两个结果,于是教师让孩子举手表决。另一个案例中教师出示卤蛋(绘本主人公名字)考试前许愿的画面,让孩子联系自身寫许下的三个愿望。案例1中教者的命题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青蛙变成王子,二是没有变成王子,其他所有故事只会在这两个可能性基础上演变。而这两种可能性的确定,故事前文并无推理依据,所以孩子的猜测既无章法又无价值。案例2中绘本的画面仅仅成了学生练写的话题和凭借,学生只是简单模仿说三个愿望的形式,有的甚至重复和无意义,根本没有达成言语训练的目的。
不难看出,绘本作为起始阶段之物。(绘本起源于西方,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在亚洲,绘本发展较好的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台湾的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步,80年代后渐入佳境。在中国大陆,绘本仅为起始阶段。)虽然已引入到一线教师的教学中,但如何有效使用,发挥其服务习作训练的效能,其间的探索仍呈现出大片的茫然。《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里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既强调了语文学习中语言和思维的重要性,同时也摆明了实施的途径。语文课堂要去伪存真,留下关乎语言本质的东西,怎样表达及为什么这样表达;要重视价值生成,关注如何随文本思维的脉络形成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整体。
二、追问:“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大”生何处?
《礼记·学记》云:“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我们的习作教学,师者的设计是否有科学的目标体系,指导是否合乎心智的层次特点,点拨是否唤醒曾经的生活体验。教学之“大”处着眼,能否把握言意共生的本质规律,能否依托文本建构言语图式,能否注重积累与迁移运用并举。具体到某一课而言,对一个文体写作知识的提炼,一次习作技能运用的促成,一份面向儿童语言深处的安守,是能否回应那“最为洪亮的一声”。
如何在习作教学这个序列化的语言实践中有效引入绘本,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找寻到绘本引入与习作训练的切合点。绘本引入是凭借与手段,促进言语的表达提升是训练的目的。笔者认为,要把握此种切合,应该从容地把握住三个问题。
(一)拉起学段目标明晰贯通的满弓
细读《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各学段习作的要求,在知识与能力维度,三学段的目标有这样的表述:写话→写见闻、感受和想象→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从过程与方法来看,是这样的衔接: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积累习作素材,根据内容分段表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维度,对习作的认识是从趣味到需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段目标意识应该始终如一张拉紧的大弓,三学段层次分明,前后关联,重点突出,同一学段也能自成系列,循序渐进。避免训练盲目无序,缺失章法。想方设法设置作文训练的阶梯,使作文教学达成系统而又科学的体系。
(二)搭起习作技能实践累积的箭矢
写作也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形成主要依靠训练,像绘画、书法、下棋一样,需要在生活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地练习和不断地感悟最终形成。现在的作文教学因多提倡“自由、个性、创新”,学生的作文成了一种自在的、自修的、自我的表达。这实际上是将习作课堂上系列科学的训练和实践弱化成了学生自感自悟甚至是原地踏步的过程。作文需要长期严格的、系统训练的基本技能,它生根于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写作能力需要来设定的具体课堂,它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讲究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媒体的引用。“修炼”了一定技能,才能达到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独特生命”的愿景。只有通过指导训练才能学到“法”,取到“法”,深积厚累,写作中才能用“法”,学生的自由表达才有实现的可能。
(三)推起发散训练多维助夯的力道
发散训练是借助一个信息源,去触发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对同一素材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探究。绘本教学的核心理念也讲求发现,多面向阅读,多维度搜集,发现图画的秘密,发现文字的美妙,发现图文结合的意趣,生发无限创造的可能。借助绘本教学的形式进行习作的发散训练,必定产生一种独特的、顺势的、流畅的力道,使学生获得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效果,助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探求:耕耘生态“园”,追寻蓄势“力”
基于以上的追问,笔者认为绘本教学和习作训练相融合,这是一座蕴藏无限语力的“生态园”,师者要追寻的就是一条分明的小径,来呼唤儿童蓄势待发的学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尝试。
(一)依据学段目标呈序列化
1.根据学段目标选择不同绘本
依据学段目标的架设,在低年级引入绘本时,可以考虑的因素有:①以单句表达为主体,句式简单相似可加以模仿;②每页可提炼表现画面的1~2个词语,从而建立图与词的联系;③趣味十足,讲述生动的故事,编织美好的童话,或是流淌温暖的情感。中年级绘本引入力求:①引领儿童自然地入情入境,沉浸在情境中,兴味盎然地进行习作练习;②读中感悟语言节奏,能迁移至相关熟悉类似的情境,兼具提示和创造性;③促进言语积累和运用,选择精彩的语言表述给儿童提供至佳的语感积淀。至高年级,对绘本的关注不再仅仅是故事内容本身,所以引入时更要关注:①巧妙涵盖进去的主题;②深度解读的词汇;③语言的神韵与声韵;④细节刻画的隐藏线索;⑤铺展的架构;⑥美学的陶冶和语文的涵养。
2.同一绘本利用于不同学段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同一绘本,在引入到不同学段时,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学段目标做出层次性的解读与架设,让学生有不同时期的阅读习得。
比如利奥·巴斯卡利亚博士唯一的一部绘本作品《一片树叶落下来》,主人公是一片叫弗雷迪的叶子,通过它经历的四季变化,反映了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美好,给别人以快乐。这样经典的绘本在不同年级展开不同层次的阅读,实施扣准阶段目标的习作训练是很有意义的尝试。可对绘本进行立体式剪裁,思考不同的文本呈现,确立二年级的主题词是“美好”,四、五年级的主题词是“给予”,六年级的则是“消逝”,开展相应教学实施。
虽仅举一隅,但绘本阅读的普适性决定了这种必然存在的可能与可行,甚至是效能。根据孩子的心智特点和习作水平,智慧地去捕捉绘本当中促发习作训练的因子和契机,精心地设计适切的读写相生的互动方式,许多绘本都是可以用在不同年级实施教学的。重要的是把握两个关键词,一是“開发”,引用什么课程资源,如何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二是“科学”,有专业的学情定位,有科学的训练点和训练度。
(二)紧扣训练技能有针对性
无疑,习作技能训练是多方面立体式的,一篇文章也无法罗列周全。在小学阶段,观察描摹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叶老曾言:“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我简略地以绘本《天使的翅膀》的教学课例,谈谈实施培养观察摹形技能的指导策略,如何让学生在习作课堂上得“法”、用“法”,也许能从中闻一知二。
1.读在动人之处,生成训练点
引入时,以此瑰丽多姿的想象来洞开学生心扉,以期展开学生的阅读期待,留住简单却纯真的美好。第二点,绘本呈现的丰富的绘画创作那么富有张力和生命力,要借助图的呈现,引导孩子观思相生,训练他们细致描摹的能力。
2.思在需要之处,设计训练环节
依据中年级学生童心尚存,思维过渡的实际特点,明晰他们缺乏细致描写能力的需求,我用“秘籍”和“精灵招”引路,以观察与想象共生的方式,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1)引入绘本,以“我”奇妙的想象引导学生张开想象之翼;(2)学习如何写清事物外形,观察写实眼前的图景,而后联想各种活动与情态的不同画面;(3)从扶到放,由述而作,尝试童心创作“草编的翅膀”。
3.教在增长之处,实施训练策略
(1)观察写实,增长语力。在初步观察海浪一样的翅膀时,学生仅仅能说出长、弯、蓝色、有些小动物的特点,语言简单。通过一定的指导策略,达到增长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
(2)由形入神,增长思维。用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笔触把眼前的事物写实,还应让描写事物由形入神,力透纸背,于是引导孩子产生丰富的联想。
从课堂效果观察,孩子描述的已然超越了绘本画面,孩子在绘本提供的素材和情境里,有了更多语言的习得和思维的提升,这样的绘本引入才有了习作训练的价值。这其实类似于国外的“素描作文”(“素描作文”即通过细致的描摹训练和细腻的感受描述来不断提升作文能力),不过相比而言,绘本提供了更为开放的情境性和时空性。
(三)凭借拓展内容生发散点
绘本故事虽篇幅短小,却经常会通过细节的刻画隐藏线索,使主题更加鲜明,情节饶有趣味。这为习作训练提供了不少可操作的发散点,学生也往往兴致盎然,情思勃发。
1. “亮”特定词,训练表达的发散
绘本《我的幸运一天》突然的幸运与小猪话语里的三次“可是”密不可分,抓住这个特定词的表达是进行发散的极好训练点。这样的表达发散思维源于生活,最后回归生活。实践中我常常深入思考绘本所隐藏的语言价值,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儿童储备语言文字的积累,真正关注、解析、应用关键词,为最终句和章的表达服务。
2.“究”比对点,训练细节的发散
绘本《我永远爱你》蝴蝶页前后呈现,是我抓住的一个细节。这里心理描写的练笔,既丰厚了阿力的形象,又贯穿了情节,通过人物内心来参悟主题。阅读绘本所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儿童在闪烁着人性光彩、充满和谐之美和童真童趣的细节里徜徉时,必定会丰富情感,触动内心。
3.“展”画外意,训练情节的发散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中小女孩回到家里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孩子的故事由此发散开去。朱熹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在情境之中,孩子的思绪是开放的、活跃的、灵动的,他们揣摩着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着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言语的创作加工和感情过滤体验中创造出崭新的情形与境界,再次赋予故事以创作的生命力。
4.“理”辨析处,训练思维的发散
阅读《犟龟》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找到绘本隐喻着的一对取舍型的命题——执着和偏执。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我又鼓励孩子学习《谈礼貌》一课的写法,运用实例谈一谈人为啥要拥有执着精神,或是谈一谈一味偏执的弊端,达到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目的。
5.“敞”真童心,训练情感的发散
儿童面对学习、生活,有很多战胜不了自己的时候,绘本《勇气》采撷了一个个小片段,诠释了具体情境中勇气的不同含义。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跳水板”,让孩子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勇气小诗。只有唤起儿童面对困难时的犹疑、矛盾、慌张的情绪体验,绘本的引入才能凝聚、深刻,给他们直切心灵的能量。
当然,习作的生发点方方面面,绘本种类形形色色,何种绘本引入适合哪种发散训练,还要须要教师广泛涉猎绘本阅读,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强大的资源开发能力和整合意识。
虽绘本读写的实践在我国起步不久,虽与我一样的一线教师在绘本和习作关联的路上才有粗浅的摸索,但我相信绘本作为文学与绘画最完美的融合一定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一定能予儿童语言的滋养及心灵的润泽。绘本引入习作的教学形式也必定具有无限葱郁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