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陆云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并持续膨胀,纷繁复杂,“微”信息随之而生,因为它们短小精悍,能够快速、简洁地传递信息。我们的教育也正接受这样小量的单位学习。微日记,从日记中衍生,从微处入手,以小见大,让学生重新认识微日记,尽情写作。
微日记教学,我已坚持了近一年。期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看着从收效甚微,到改变教学方法,再到引导学生体验,到现在大部分学生乐写,我心里特别欣慰。但这个過程其实很累,很辛苦。要想每个学生都爱上写作并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那些已有厌烦情绪的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第一阶段:行路难,行路难,还需待从头
一导:还记得初开始,我兴致勃勃地先让学生们买了一本日记本,每天写百字左右的微日记,正儿八经地让孩子在扉页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年级、微日记寄语,再配上插图。似乎一切都是鲜活的,他们乐于去配合我,认真地完成作业。这几天的微日记作业总是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桌面上。虽是上交了,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愿意写,乐于表达的学生总是洋洋洒洒好几百字,可大多数学生的微日记都是流水账,把每天发生的事情用平述的语言讲了个遍。
二诱:前几次批,我忍了,写上了鼓励的话,但是篇数多了,次数多了,我决定想个方法——诱。奖励星级微日记:当天表扬到的微日记,奖励小零食一份;当天评到3星以上的微日记,奖励借阅一本老师推荐的图书一周;连续一周评到10星以上,周末奖励无作业。学生们也纷纷响应,教室里写作的热情似乎被点燃了。
三利:除了奖励,我引导学生把微日记的内容细小化,具体化,围绕一个内容具体写写自己的心情,并讲明微日记的好处,记录自己多彩的童年生活,给长大后的自己留个小礼物,于是我的烦恼又随之产生。对于习作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是草草了事,或是找不到好的习作素材,或是没有留心观察等等。随着微日记每天的记录,有很多“今天,我过得很无聊,没什么可以写的”这样的声音出现。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我早上刚到座位,组长来收作业了,我拿出语文作业,这时数学组长过来了,我又拿出数学作业。“丁零零”上课铃声响了,老师走进了教室,开始上课了。我心想:快点下课吧,时间像小蜗牛一样。“丁零零”下课铃响了,我大步流星地走出教室找小伙伴玩了起来。在学校待了一天终于放学了,我神速地拿起书包,高高兴兴地排队回家了。这就是我呆若木鸡的一天。
这是一个真实的声音,孩子最讨厌的事情就是上课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看老师的脸色,下课后总是不停地补作业,最期待的大概就是放学吧。当看到这样一篇微日记,我深思起来,果断决定了当天不做微日记。那一刻,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随之而来的欢呼,让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异常生动,眼睛里闪烁着平日少见的神采。虽是一百字左右的微日记,居然也给孩子们这么大的“折磨”,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吾日三省吾身
对于作文,应当“有所为而作”,要与孩子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着眼于自己的生活、人生、个性等方面;对于学生,要适应他们的年龄特性,真正地关注和尊重他们,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认知发展。我的定位错了,如果他们享受不到作文的乐趣,作文能力也无法提高。
问一:如果你不快乐,我又何必去栽培苦涩?
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布置的微日记作业,无形之中给学生加重了学业的负担,而不是一种“自由表达”的快乐。那他们找到最愉快的写作方式了吗?找到最能牵动内心深处的声音了吗?如何定位习作的教学目标、扩宽习作的教学之路,这是我现在迫切需要的。
问二:你考虑过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吗?
我们班的这些学生,一大半是随父母打工就近读书,平时父母就缺乏对他们的管理,不仅缺少观察、体验生活,还缺乏写作的动力。没有真实的体验,学生写起微日记来,除了胡编乱造就是虚假空洞,失去了习作本来的价值。
教育先师孔子有云:“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就是说,我所听到的,我可能会忘记;我所看到的,我可能会记住;但是我所做过的,我一定会理解。由此可见,只有亲身体验的事物,才是最可靠、最牢固的,而现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同样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学生缺少了生活体验,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用心感悟,就能写出“真实”的微日记。
问三:你用什么方法来教学,他们乐于接受了吗?
除此之外,我在课堂微日记教学中过分重视学生的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需求,尤其是个体差异的需要,道德教育成了至高无上的条文,学生只是接受,缺乏自身的体验,学生的学习结果都是唯一的,只遵从教师所说的去做,这显然与习作理念及我的初衷是背道而行的。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体验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是无法代替的,只有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把行为转化为写作资源,把情感转化为语言动力,才会读到“真正”的微日记。
第三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该如何提高微日记水平呢?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回归儿童正在过的生活,是提升孩子们习作水平的唯一途径,正如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微日记专题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动起来,更主要的是要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在活动中触发学生的体验。我要以体验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进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积累,为微日记注入活水。
(一)万物生成皆神圣,一草一木皆有情
首先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做非常细致的观察。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鼻去嗅,用手去摸,用心去感受。这样真真切切地观察生活,笔下才有话可写。让学生从身边的人、事、物的点滴变化学会观察。
生活是蕴藏美的,我们总是步履匆匆,被学业、工作所累;我们应放慢脚步,驻足每个值得留恋的时光。于是我就带着这群“不情不愿”的学生们,抓紧有限的时间,去欣赏悠闲的世界。
我们一路寻春、追夏、品秋、闹冬,一路闻香、听音、识草、辨形,一路观察、感受、体验、品味……我引导学生用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美,及时捕捉生活中的变化。
看多变的天:早上,太阳公公打着哈欠起床了。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可才一会儿的工夫,我突然心凉了。原来是乌云爷爷狠心地把太阳公公挡住了,到了下午,天气好像一块混沌不分的泥土,晚上就比下午更难看了,有点儿红,又有点儿黑,像已经被鲜血染红的湖水。(丁鑫榆)
抓飘飘悠悠的云:一朵朵白云在空中悠悠地动着,有的像一只只小绵羊在空中吃草,有的像一架架小飞机在空中缓慢地经过,还有的像一个大鸡腿正在等着我吃呢!在白云的另外一旁是让这个世界生机勃勃的太阳公公,我的眼睛都被太阳公公的那道光辉给迷惑了……(胡嘉齐)
闻迷人的香:今天,我蹦蹦跳跳地回家,闻到一股清香,是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和桂花香。一开始我还没有注意到桂花。桂花虽不是很好看,但有一种令人痴醉的香味,还有它们那光鲜亮丽的黄色。桂花,长在一米左右的树上,绿色中带着星星点点的黄色,远看像星星在天空中闪烁。(陈雪如)
(二)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
对一篇文章的阅读,就是教师、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生命历程。教学中与文本的对话,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文本的内容,更多的是要关注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挖掘文本中所蕴含的因素,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
就如四下《第一次抱母亲》一课中,字里行间都包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我在课上提了一个问题:“在妈妈抱我们的时候,你感受到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舒适”“幸福”“快乐”“安全”等等,可我再问道:“你有抱妈妈的时候吗?你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抛出来,下面一片寂静,于是顺其自然就成了当天的微日记作业:回家抱一抱你妈妈(或爱你的人)。有了亲身体验,学生们体会到父母抚养他们的辛劳,爱的源泉也自然流淌。
感受隔代祖孙情:“嘀”那熟悉的声音又把我从知识的海洋里给叫了出来,奶奶一到家,我就让奶奶坐到床边,说:“奶奶,让我抱一下你吧!”奶奶用浓重的老家话说:“闺女,你抱不动我的。”我不甘心同时也不服气,我力气这么大,会抱不动奶奶吗?于是我这牛脾气便硬让奶奶坐好,我一手抱住奶奶的头,一手把奶奶的腰托住,便让奶奶躺在我的怀里,就像小时候奶奶抱我一样。我突然觉得奶奶这些年干得重活累活脏活,加起来比她自己还重了吧……(馬梦可)
忆母爱:我慢慢地让母亲的头靠在我的怀里,再用另一只手轻轻地梳理着妈妈的头发,一下两下。一会儿,妈妈竟舒服得闭目养神。我轻轻地拍打着母亲的肩膀,一边唱着欢快的歌。妈妈呼呼地睡着了,可我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这时,我很欣慰,特别想守护她,想给予她不一样的爱,就像小时候一样……虽然手和胳膊很酸,但心,却很安静,很温暖。(王雨馨)
(三)平凡的日子不简单地过
看过这样一句话:“平凡的日子,不一样的人儿,不一样的事儿,不一样的作料儿,是不一样的味儿。”每天的日常生活就像是一碗面,只有把各自的酱拌进去才能尝出来咸淡。于是我们在一起散步,一起奔跑,一起倒退……我们一起柴米油盐酱醋茶,过平凡的日子,过出不一样的味道。
习得点面结合的手法:开始倒走了,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到了起跑线上,心里想着一定要得第一名。开始了,只听响亮的哨声被吹响了,同学们有的倒着走,有的倒着跑,有的同学竟然赖皮,直冲目标……后面同学们手拉手,好像一层无坚不摧的防御塔,正在迎接着敌人送来的“礼包”;前面的同学快步行走,犹如一位大刀阔斧的勇士,在前面独当一面。远远望去,丁鑫榆就像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哼着小曲,若无其事地走着。
“啊!我胜利了!”第一个人仿佛看到了胜利之神一样欢呼;落后的人只能接受失败的洗礼了。(李涛《倒走》片段)
刹那感悟:我努力地回想起来,突然我一拍脑袋,若有所悟。原来老师想要我们团结一心,还想让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会有位置等着我们。错的方向会有许多陷阱埋伏,我们还要坚持。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蒋梦悦《前进》片段)
我突然有个感觉:我觉得我在后退,世界在淘汰我,我离终点越来越远了,可是,我又看到大家团结一心,心里不禁兴奋起来。我回头一看,终点就在我们身后,这比前进的速度更快呀!原来,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只要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定会成功!(黄小丫《后退》片段)
拼命奔跑:我走到小区门口,深呼一口气,冲,我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勇往直前。这时,书包像个大石头,压得我喘不上气。我踉踉跄跄地跑着,像一只摇摆的鸭子,晃呀晃,才跑到一半,我已经汗流浃背。为了作业,我坚持不懈地跑,一种累和极度干渴的感觉滔滔不绝地涌入我的身体,但我仍然风驰电掣地冲。哈,我的飞毛腿,果然名不虚传,跑得很快。哎哟!我摔了一跤,起啊起不来,书包太重了,我就像一只乌龟一样,背贴地,在那儿挣扎。终于爬起来了,到家了,不用跑了。(王晟宇《奔跑》片段)
平淡的生活中,我们学会享受着爱的嘱咐,友谊的点滴;学会认识生活,发现问题;学会承受生活,要迎难而上,奋勇拼搏;学会体验生活,酸甜苦辣,丰富自己的情感……我们一起在微日记中习得,在微日记中成长。
(四)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踏进社会这个大课堂,参加社会实践。为他们提供可以观察的实物、事例和场面。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写他们自己的生活,写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以前几年的一则新闻为例,我让学生观看新闻:2015年9月13日,起跑后不久,暂时领先的李茂大突然义肢脱落,摔倒在地。当放到这儿,我就问同学们:如果是你此时就摔倒在地上,你会怎么办?同学们各抒己见。全班38人,放弃的有18人,而坚持跑下去的有20人。
当李茂大摔倒后就势在地上滚了一圈,毫不犹豫捡起义肢,在全场观众的掌声中艰难地单脚跳到了终点。看到这一幕,同学们不由得为这位百米赛道上的勇士喝彩。纷纷表示,李茂大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可嘉,应该为这位勇者点赞。看完了视频,你心情怎么样?让我们随时记录下我们的心情!
看完之后,我心中涌起阵阵波涛,李茂大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我觉得李茂大很有骨气,虽然摔倒了,但是他依然没有退缩,他勇往直前。比赛很激烈,但是现实很残酷,他的成绩不怎么理想,但他用行动来证明他的自强与坚持不懈的品质,让我们很钦佩。(史学芝)
第四阶段:乱花渐欲迷人眼,情动才能发真辞
我们在平时发生的偶发事件中学得新知;在每个节日教育中感悟点滴;在外出社会实践中寻找快乐……我调动每个学生的体验,通过讨论、质疑、实践等方式,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上个月的“三八”妇女节活动中,我尝试给自己放了假,抽了一节晨会,让学生看了一个微视频《再给我3分钟》。家是温馨的港湾。爱自己的家,感恩每一个亲人。短短三分鐘,本来有些浮躁的教室,一下就静了下来。有些同学们有所触动,目光闪闪;有些学生伤心地流下眼泪;有些学生相对无言……对于教室里安静的氛围,我沉默了几分钟后,问了下学生们: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想说吗?学生们一个个抒发自己的心情,课后写下了一封封《给妈妈的信》。从父母的回信中,我发现微行动,正彰显着真情:节日里,为妈妈送上了亲手制作的小礼物;清晨,对每天送上学的家人说声谢谢;放学回家,给他们捶捶背;用餐时,把可口的饭菜让给弟弟妹妹;周末时,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美丽的感恩行动,比长篇大论的说教更为温暖,更为舒心。
我布置的这个学期最后一次作业——微日记是什么?微日记就是记忆,把每天快乐、伤心的事情都记录下来,里面有我们最珍贵的童年记忆;微日记就是探索,无事可写的时候就可以去发现身边的东西,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微日记就是坚持,做事要有始有终,适时的后退就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积累后再接再厉;微日记就是垃圾桶,把快乐的事情分享,把委屈的事情宽慰,把后悔的事情补救……
微日记虽然短小,但给予我一次教育互动,也可能碰撞到了一个心灵触点,可能感受到了一次成长思考,或者又是积累一次人生启示,这就是“微日记蕴含的大智慧”。微日记,就如胡适的诗一样“掬你一捧,似水年华”,我不是在教什么,只是在帮学生们记录童年,回忆我逝去的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