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辰 李佳卉
【摘 要】小说《肖申克的救赎》通过主观的音乐表达,渲染描绘了每一帧影像,在宁静中又蕴含着激动澎湃,有营造出不安场景的弦乐,也有重燃心中希望的交响乐,更有强而明朗定音鼓与铜管的交织配合,真正能取得胜利的,往往就是那些不起眼的细节。
【关键词】救赎;自由;美好
中图分类号:J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065-01
一、救赎从何而来
“救赎”,在中国,被理解为失去的财产偿还,而在希伯来语中类似的含义是“释放”。说起救赎脑子闪现的就是改编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肖申克的救赎》,在1994年以“影视第一电影”的高评登上了影视的大舞台,全篇贯彻“自由”“希望”两个主题展开的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展,在我看来救赎是在人格上的体现,生活在这形形色色的社会,使人性进行了更大层面的等级划分,所反射的也是社会的现状,绝大原因是人们不再抱有希望,一切皆因希望而起,有了希望就会变得可能,再不堪也会得到救赎。
二、影视音乐的重要性
电影作为一门听觉与视觉的艺术,往往会忽略在听觉方面的艺术表现,影视音乐的运用可以使观众抛开视觉身临其境,也可以通过音乐帮助演员刻画形象,同时在空镜头处往往离不开音乐的使用,对于一个影片无论是在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上都应十分注意细节的把握与运用。
三、环境与心情的塑造
穿西装扎领带无疑是人生的赢家,可一切犹如梦一场,未曾想过会被离婚、被起诉到法庭之上、自己会过着和现在背道而驰的生活以及到最后未曾想过自由也只有自己才能争取回來,这样动荡不安的生活发生在男主人公安迪身上,在看到影片之前首先会听到一首轻松舒缓的if i didnt care,其次主人公才正式亮相,他一边将子弹装进手枪里一边紧盯着对面的房子,他深知里面发生的一切,气氛早已顶上心头但依旧在犹豫着是否要杀害和别人私奔的妻子,反而这首爵士小调更加的烘托了安迪此时此刻的心情,他的愤怒与愧疚久久纠缠于心头。天有不测风云,浑浑噩噩的安迪就这样被起诉上法庭,被送到肖申克监狱,一个漫长又寂静令人恐慌的黑夜附和着轻柔钢琴乐,仿佛在赞扬拥有强大精神力量的人,又仿佛在嘲笑恐惧这冰冷夜色的人,因为心理防线崩塌的胖子在第一夜就丧失了生命,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在这黑暗的监狱生活里“死人无需名字”。
四、苦中作乐的安逸
悲惨的两年过去了,安迪在外出劳役时迎来了一个后半生的重要转折点,他为队长谋划获得遗产的策略,并要求队长请狱友啤酒的条件进行交换,在金色太阳光下大家喝着啤酒,一首经典好莱坞交响配乐附和着人们当时的心情,犹如成功的喜悦,却又安逸舒适,此时此刻就像个自由人一样,这一刻的场景很打动我,苦中作乐,倍加珍惜。
五、内心深处的希望
时过境迁,无非是人老珠黄,最绝望痛苦的也无非是老布,得知假释的他没有欣喜,没有期待,更多的是对外面世界的心灰意冷,而选择解脱,沉重又缓慢的钢琴旋律反复演奏,让人心生怜悯,门框上的“到此一游”更是强调这种人生虽荒谬却真实;监狱这头,安迪违例在监狱放唱片,这是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理想、幸福欢快的旋律在牢墙四起的监狱生活中无疑是新鲜的,也是每个人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仿佛自己是一只小鸟,飞出高墙,同歌声冲上云霄,这一刻才是真正的自由。
六、自由是自己争取的
当安迪在学徒口里得知真正杀害妻子的罪犯,犹如新生的他去向典狱长平反反被关禁闭,为了留住安迪继续帮助自己洗钱,残忍地杀害了唯一学徒证人,信仰上帝的典狱长无非就是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这一刻丑陋的心。彻底绝望的安迪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越狱,由黑管和弦乐共同演奏的《shawshank》表现了一种紧张不安的心情,观众们的心也都提到了嗓子眼,安迪在下水道爬行着,无论身边环境有多恶劣,他那坚定渴望自由的眼神,在定音鼓和铜管乐有节奏的加入下无畏前行,让我最为震撼的就是越狱成功后的他在雨中赤裸着上身,他奔跑、张开双臂,他想拥抱整个世界,也在喧嚣,自己的愤懑、所受到了屈辱,幸运的是这一切都过去了,他在雨中庆贺自己的新生,音乐开始变得强有力,铜管乐逐渐加强,同弦乐变得清晰明朗起来,不再沉重紧张,同剧情一起奔向高潮。
七、结语
这部电影无论是三年前还是现在,在我来看值得受益一生。单单将它归结为一部极大成就影片实在无法完美将它诠释,它更像是一位导师、一个人生的里程碑、一束黑夜里的光芒,我并没有将它夸大反而觉得远远不止这些词语能够形容的,影片中安迪不仅靠希望救赎了自己,它还救赎了一个狱友的心。所谓救赎正如圣经所说“上帝的审判比预料的来得快”,但所有这些都是以希望为基础的,无法永远将它关住,而人生就是一道没有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心中的希望就是这道选择题的提示,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