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也怕巷子深”

2018-11-28 01:57郭玉冰
戏剧之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大众传播后现代主义新媒体

郭玉冰

【摘 要】戏剧艺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腊。从古希腊城邦时期发展到现在,戏剧艺术已经有约五千年的历史,其中传世之作数不胜数。然而,古往今来,戏剧艺术始终没能成为一种足够大众化的艺术,一直以一种“精英文化”的形态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当中。即使在欧美这样基础教育比较发达、艺术氛围也比较浓厚的发达国家,戏剧艺术也实属小众。那么,在戏剧艺术一直不能被广为接受的大环境下,那些曾经红极一时,得到过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戏剧作品,又都具有怎样的特征呢?本文试以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戏剧作品《暗恋桃花源》为例,分析戏剧艺术的传播。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集体无意识;痛点营销;大众传播;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4-0014-02

一、戏剧艺术传播的困境

(一)鉴赏难度高。不同于电影以及电视剧艺术,戏剧艺术缺乏剪辑、景别的概念,观众自始至终只能以一个固定的视角去注视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如果是一出场面调度极其丰富的戏剧还比较容易被观众接受,但很多戏剧艺术缺乏形体、动作上的调度,更多的是靠语言来推进剧情,这就容易使得观众在观赏戏剧时极易产生一种枯燥、乏味的情绪。另外,由于缺乏景别的概念,除了要求演员们在表演时极尽夸张来展现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细节外,也容易使得观众们在观看戏剧的时候容易抓不住重点,也就丧失了景别、分镜对于观众的引导。笔者以电影《巴顿将军》为例,其中有一场巴顿将军站在台上的戏份,导演通过仰拍全景镜头来展现巴顿将军的肃穆和威武,又通过很多大特写镜头展现巴顿将军军装上佩戴的奖章,以此来展现巴顿将军的功绩。这便是景别的作用。如果将同样的一场戏转移到戏剧舞台上,在缺乏场面调度和景别的情况下,看上去只是一个古板、严肃的老人站在舞台上而已。这便是由于戏剧艺术本身的鉴赏难度高于电影与电视剧,所以丧失了大部分的受众群体。

(二)戏剧文化的推广力度不足。戏剧艺术在如今若想得到推崇,除了作品本身的质量以外,良好的推广策略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中国有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如今的大众传播时代,任何一种优秀的文化,优秀的思想想要传播出去,被别人了解和接受,都必须要运用先进的传播渠道促进和外界的沟通,提高传播和理解的有效性。信息时代是一个看速度、看推广的时代,戏剧艺术想要大范围传播,就不能一直以一副阳春白雪的姿态居于象牙塔内,在信息时代,缺乏良好的营销和推广策略注定会成为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

(三)基础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分配给各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却良莠不齐。在很多学校,艺术教育只局限于音乐、美术和舞蹈,而且也是走形式、应对检查而已。学生在最容易接受艺术教育的时期接触不到一些真正的艺术教育资源。对于有兴趣学习艺术的学生,学校无法提供可靠的艺术教育资源,这就迫使学生要在社会上寻求商业化的艺术教育,而体系完善、质量可靠的艺术教育机构屈指可数且花费巨大,这就造成了在基础教育阶段,戏剧艺术及诸多的艺术教育都不能很好普及。

在高等教育阶段,除去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一些顶尖专业艺术院校外,几乎没有高校有能力、有欲望去培养戏剧人才。戏剧艺术以及戏剧教育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也只能作为选修课或者学生社团而存在。对于艺术教育的投资和重视的缺乏,也是当代戏剧艺术不能大范围推广的重要原因。

二、《暗恋桃花源》广泛传播的因素

(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笔者看来,不能狭义地将现代主义定义成一种流派,它似乎更像是一种思潮。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粉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兴起,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和冷漠,社会变成了人的一种异己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孤独。两次世界大战,包括中国的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人类借用科技发明的武器大规模屠杀同胞。自由、博爱、平等等观念被战争蹂躏得支离破碎,现代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应运而生。之后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实质上也是现代主义的某种延伸。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大陆知识分子群体,那是一个曾经信仰和理想崩塌的时代,理性、传统在当时被粉碎,人们处于一种恐慌、焦虑、迷惘的状态。传统的伟光正的故事不再被人们所推崇。如同欧洲战后,人们选择拥抱存在主义一样,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即使不知道何谓后现代主义,何谓现代主义,但深深被其作品中所传达的迷惘、破坏、颓废所吸引。

(二)群体无意识与大众传播。国共内战,作为战败方的国民党远赴台湾,扰乱了台湾的秩序。更早的时候,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把“琉球”割让给日本的时候,台湾的秩序已经混乱了。在这个面积不足大陸一个省的小岛上,有着台湾本土居民的意识,有着侵略者的意识,有着败退的国民党的意识,也有着远渡而来的共产党的意识。复杂的意识,带来了复杂的感情,最终引发了复杂的秩序。而失去秩序是统治者所不能容忍的,为此,台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在“党禁”,都处于一种“白色恐怖”之中。而《暗恋桃花源》恰好出现在一个旧秩序即将崩坏的前夕。人们对于秩序混乱的恐惧,对于多党制是否会继续斗争的疑惑,都在一部《暗恋桃花源》中得以消解。人们看到,毫无关系的三个故事竟然得以在舞台上共存,也有一种浑然一体的美感。这种朦胧的美感,得到了当时台湾学者、知识分子,甚至普通民众的认可。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在其所著的《乌合之众》一书中指出: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就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统治地位,个人行为会不自觉地服从群体意识。这个理论继承了荣格的群体无意识理论,同时也是它在传播学领域的一种延伸。在一个时期能够广泛获得认可和关注的作品,一定与其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笔者想列举一些日本动画界的事例作为佐证。

在处于高度上升期的日本,面向儿童及青年群体的“子供向”动画与戏剧一样是一种小众文化。然而,当时的日本社会处于一种已经从战后的挫败恢复过来并积极投身于复兴的高亢状态之中,讴歌努力、热血,星辰大海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并且都拥有极好的口碑。《宇宙战舰大和号》《机动战士高达》等作品更成为了日本动画里程碑式的作品。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几代人的努力化为泡影,整个日本社会处于一种极度迷茫与颓废之中。此时的人民无心关心世界,无心作为一个斗士去建设,在这样一种低迷的氛围下,《新世纪福音战士》在东京电视台播出,引起了整个日本动画产业的动荡。在世纪末,千禧年即将到来的时刻,这部带有极强的末世情结和反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即使到20多年后的今天,也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够撼动它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新世纪福音战士》的成功与当时社会的整体氛围,以及观众们的口口相传是不可分割的。

三、推动戏剧创作与戏剧普及

(一)把握时代痛点,了解受众需求。“痛点”是一个近年才逐渐受到关注的新词汇,最早是用在营销以及开发领域,意思是“尚未被满足的,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戏剧艺术想大范围传播,就要把握时代的“痛点”,了解受众的需求。当然,把握“痛点”不代表要去迎合观众,而是意味着戏剧创作者要深刻了解,在一个大环境下,人们普遍的疑惑、焦虑和不安所在。以《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例,在一个全美鼓吹“美国梦”的时代,菲兹·杰拉德却从反面揭示了美国梦不过是浮华的泡影,深深触碰到了整个美国社会的痛点,因此作品经久不衰。信息时代,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盛行,人们的需求愈发多样,焦虑也愈发强烈,把握受众的需求,是戏剧能否大范围传播的重要因素。

(二)促使戏剧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越来越多的即时通讯软件可以借助手机新媒体平台实现与目标对象的互动交流。促使戏剧艺术与新媒体技术结合,不仅能成功将戏剧艺术推荐到潜在受众面前,同时也给受众提供了接近戏剧文化、了解戏剧艺术的双向互动机会。促使新媒体技术与戏剧艺术相结合,能够有效避免人们在传统学习和认知方式上的局限所可能造成的“传而不通”,从而提高传播的品质,丰富传播的内容,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条件,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三)使IP改编与戏剧艺术相结合。近年来,无论是电影、电视剧、漫画还是小说行业中,IP改编都是一种相当火爆的形式。足以成为IP的作品往往拥有过硬的质量以及相对庞大、牢固的“粉丝”基础。对于一些完全对戏剧艺术没有了解的群体,可以从改编IP作品开始,将已经拥有“粉丝”基础的作品改编成戏剧来激发“粉丝”群体对于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兴趣。2017年,曾经有一所大学的学生剧团将日本人气动画作品《你的名字》改编成话剧并公演,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以及可观的上座率,不失为一次成功的IP改编戏剧的范例。

四、结语

戏剧艺术作为几千年来的人类文化的瑰宝,如今正在逐渐成为一种与大众割裂的“精英文化”。当然,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也有一种说法表示,戏剧艺术正在逐渐走向没落。新媒体时代,对于戏剧艺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播范围都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另一方面,冗杂、碎片化的信息不断充斥着受众的生活,生活节奏异常加速,也极易促使人们对于戏剧艺术这种相对古典的艺术失去耐心。在此,笔者希望,在当今这样一个浮躁的時代,我们仍旧能够搭上新媒体这趟顺风车,将戏剧艺术更好地推广出去。

参考文献:

[1]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动画年鉴》工作室.日本动画编年史[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

[3]新浪娱乐.赖声川讲述话剧《暗恋桃花源》的创作灵感.[OL].http://ent.sina.com.cn/j/2006-09-25/14441262562.html. 2006.

[4]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

[5]卡尔·荣格.人类及其象征[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大众传播后现代主义新媒体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广播新闻创新性改革文献综述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谈后现代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