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波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中职信息化教学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三大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中职学校“智慧课堂”教学研究基本思路以及推进的三项举措,一是建设三位一体智慧环境,二是构建高效、互动、开放的中职智慧课堂教学形态,三是探索中职智慧课堂常态化推进机制。
关键词:中职教育 智慧课堂 教学改革
近年来中职学校教学信息化开展得风生水起,但因为许多原因最终未能深耕课堂教学而使成效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聚焦中职信息化教学推进中的“最后一公里”——课堂,通过立足课程改革大背景,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中职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确立开放式、自主式、互动式“智慧课堂”,破解制约中职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难题。
一、概念界定
本文提出的“智慧课堂”是从信息化视角定义的大课堂教学,是指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背景下,构筑课堂外部各组成要素(硬件、软件、技术和资源等),同时立足课堂教学研究,体现以学生为本,打造“高效、互动、开放”课堂,服务和支持教与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实现综合学习、自主学习、互动学习等,全面改革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形态和内容。
二、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全国80余所中职学校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当前中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推进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三大难题。
第一,信息化教学环境难以满足智慧教与智慧学的需求。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不少学校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功能定位只是一个“资源仓库”,在实际应用时资源调取和传输非常不便,难以支撑高效、开放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实践。
第二,对信息技术在中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缺乏研究。学校教师对应用技术、应用环节、应用实效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理实一体”“翻转课堂”等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第三,信息化课堂在常态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动力不足的问题。首先是观念问题,很多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教学意识还比较淡薄。其次是制度问题,当前很少有涉及教师教学手段的考核要求,教学改革缺乏有实际执行力的相关文件制度来保障。
三、实践举措
基于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开展的“智慧课堂”构建与应用的实践研究,围绕三个层面,首先是建设三位一体智慧环境,包括相关的“硬环境”“软环境”“云环境”等;其次是构建高效、互动、开放的中职“智慧课堂”教学形态,实现综合学习、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再次是探索中职“智慧课堂”常态化推进机制,通过搭建“混合式”师资培训体系,推行“以赛促教、师范引领、强化管理”,从机制上推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常规教学中的全面普及。
1.构筑中职学校“智慧课堂”教学环境
以“技术先进,使用简单”为建设目标,以“融通技术、融通数据”为建设手段,全方面构建“智慧课堂”教学环境,充分整合现有技术和产品服务教学。智慧课堂环境包括“硬环境”“软环境”以及“云环境”,硬环境是物理环境,是实现“智慧课堂”的硬件基础;软环境是软件应用环境以及资源使用环境;云环境是软环境的实现方式。
(1)“智慧课堂”“硬环境”建设。全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为“智慧课堂”教学环境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对原有智慧教室进行升级作为实验和样板。搭建智慧创客空间、智慧普通车工实训工场等智慧实训环境,搭建超星海量资源智能推送系统,学生可通过电子阅览机在线阅览,也可通过移动终端阅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是一种面向终身教育的模式。
(2)“智慧课堂”“软环境”建设。建立了录播视频资源平台、O2O在线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宁波市智慧教育平台以及腾讯智慧校园企业微信应用平台等。其中O2O教学平台是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参与开发的信息化教学产品,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互动平台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教师可以提前在平台上进行备课,并可以自由组织教学环节。
(3)智慧课堂“云环境”建设。随着5G时代即将来临,“智慧课堂”开始布局移动端应用,申请了云存储和云服务器,将逐步迁移应用至云端。已开通企业微信,并与腾讯智慧校园签订协议,将教师、家长和学生全部纳入企业微信智慧校园进行管理,充分利用当前这一互联网最大的社交平台入口,让师生共享云教育资源。
2.创新中职学校“智慧课堂”教学形态
(1)智能高效教学。构建“智慧课堂”是为了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创新“智慧课堂”教学形态时把智能“高效化”教学摆在了首位。“高效化”教学是教学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学、师生评等三个要素方面。
教师教得高效。组织教师加入宁波市智慧平台、浙江省名师网、国家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等优质公共教育平台,对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知识、概念,可以通过动画、游戏、视频、虚拟体验等快速有效地传输大量的有用信息。尤其针对中职专业课程学习,智慧实验室可以模拟、体验企业生产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围绕学生职业体验、生产体验等方面进行。建立数据化的学生个人资料,对学生的学习特性、学习状况、学习水平等进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的精确化管理。
学生学得高效。“智慧课堂”转变了学习的方式,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过程直观化,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知识困惑。对于重难点,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个半结构化、主題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拓宽学生学习容量,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评得高效。教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课堂信息。学生是否进行了学习、效果如何,可通过云端学习数据监控学生查看视频、学生查看参考资料及互动讨论的数据。老师可根据学习数据掌握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智慧课堂”可以实现家长评价、专家评价、外校教师评价,甚至可以实现几方联动评价。
(2)多维互动探究。“智慧课堂”的互动性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深层次探究学习。“智慧课堂”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互动”的方式,形成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强化人与环境、人与智能设备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形态。
人与人的互动。人与人互动不仅仅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智慧课堂”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教室的维度扩大,可以在教室实现学生与家长、企业员工、技术专家、高校教师等多方位的互动,在同一时间段内(在教学时长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一课两场的教学,突破了教学空间的限制。
人与机的互动。互动不仅仅是书本、语言和黑板,而且还有呈现多形态的信息技术。互动载体为智能设备,如机器人、人工智能设备等等。课堂教学通过智能设备辅助师生的交互交流,减少教师的重复劳动,以人机互动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之一,依据现代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教学等理论基础,运用多种互动教学工具。
人与产的互动。人与产的互动主要体现在教学主体与实际生产企业、生产环境、生产方法的互动。在现代学徒制的大背景下,学生进企业学习的机制已经建立,但是问题依旧存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依然没有常态化、日常化。通过“智慧课堂”下的信息化技术,将教学链与生产链融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际生产环境,使用虚拟仿真软件模拟实际生产问题。
(3)自主开放学习。“智慧课堂”自主开发式学习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是从有限的教学时段向无界的流程再造转换的创新。通过充实选修课程丰富课上学习,拓宽了学生自主开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放课间学习,同时为企业实习生或毕业生提供网络学习课程和空间。
丰富的课上学习。在浙江省实施选择性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选修课程的比例超过50%,相继开设了19门职业素养课程、30门通识课程和36门社团课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兴趣,通过PC端或移动端自由选择授课教师和相应课程。
自由的课间学习。在正常教学时间之外,笔者学校通过学校Moodle平台,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建设了在线课堂。学生通过终端设备登入学校资源库网站注册个人信息,就可以进行在线学习。可以说学生的学习空间大大扩展,不仅可以在学校的教室学习,而且在学校机房、图书馆、实训楼均可以自主学习,甚至在学校篮球场、足球场、花园草坪上也能自主学习。
便捷的远程学习。远程学习主要针对非在校学生或毕业学生等开展继续教育课程,开设了校园网络学习平台,该平台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检测、网络展示等功能。开发了加工制造类、财经商贸类、信息技术类、公共艺术类等四大类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可以自由登录校园资源平台,学习相关课程,下载相关资源。远程学习开通近3年点击量超过10万次。
3.探索中职“智慧课堂”常态化推进机制
在中职“智慧课堂”常态化推进的过程中,深入开展了“三位一体”运作机制,即搭建“混合式”教师培训体系,推行“四一”工程,从点到面,强化制度管理机制及督导,坚持四个常态化,考核教师及学生对“智慧课堂”的理解与应用,加强“智慧课堂”与学科深度融合,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1)搭建“混合式”培训体系,提高信息化素养。采用“远程培训与集中面授”相结合的培训形式,构建了“层次递进、种类形式繁多”的混合式培训体系。对于培训质量的把控,采取“校外(即课程设计、演示、实战等)+校内(即大会交流、汇报、示范等)”双考核形式,关注教师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教学改革中。
(2)推行“四个一”工程,促进信息化教学研究。以大赛为抓手,组建四个团队——保障有力的技术团队,包含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学校的信息管理人员等;前瞻引领的组织团队,包含信息化专家、有关行政领导和学校项目管理人员;勇于实践的教师团队,包含实验教师、任课教师等;具有信息化素养的学科指导团队,包含教研员、名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
(3)制度促管理,推进“智慧课堂”教学常态化。为确保信息化教学常态稳步推进,学校坚持做到激励机制常态化、过程管理常态化、名优评比常态化、制度建设常态化。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考核指标。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以及“三佳”评选与优质课比赛等项目为推手,提升信息化综合运用能力,创建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型模式。
四、成果成效
1.构建了基于下一代网络的智慧教学环境
(1)搭建了未来教室智慧学习空间模型。经过数次的试用和改进,目前形成八大先进系统,智慧教室的应用已近成熟和完善。师生普遍反映,在智慧教室中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效果远超普通教室,而且教师更具激情,学生精力更加集中。这不仅是优雅环境带来的视觉冲击,更是现代科技为师生带来的不同的体验,智慧教室是其他智慧学习环境的模型。
(2)数字化资源数量和点击率稳步提升。目前全校师生均开通智慧学习平台,教师开通人数为376,学生开通人数为4452,学校资源数已达到16198,教师活跃度达到463。资源的不断积累是教师使用信息化最有力的保障,教师的使用又能不断促进资源的丰富和完善,两者相互促进。
2.推动了信息化教学改革,课堂吸引力提高
(1)深化了“智慧课堂”模式教学改革。教师获奖或发表相关论文70余篇,出版课改教材20余本,在市級以上推出信息化创新课堂44堂。在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推动下,全校教师对学校电子白板、录播教室、智慧教室等信息化技术或设备的使用率有了显著提升,教师的备课时长缩短1~2小时,学生成绩普遍提升20%以上。近三年学校教师参加全国“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13项、二等奖8项,较2012—2014年成绩有明显提升;参加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全国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一等奖3项;参加省级以上微课比赛,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5项。
(2)形成了信息化教学实质性理论成果。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申报各级各类成果课题,《校企合作 紧贴需求 强化应用——中职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的实践探索》荣获2016年浙江省职业教育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有市级精品课程普通车工实训,全国首批中职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2本,浙江省中职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15本,校级中职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6本。学校国际商务专业被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国际商务专业协作组组长,动漫制作专业被确定为浙江省资源库建设基地,数控专业被确定为浙江省职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牵头单位,电工电子专业被确定为浙江省资源庫建设基地。
3.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1)提升了中职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笔者在三个专业中随机抽取610名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这种新的教学形态满意度较高,达到88%,远远高于传统教学形态的满意度35%。调查中还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比例也从原本的10%提升到了36%,满足了学生在不同场合、不同需要的个性化学习,学生逐渐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截至目前,每个专业的教学平台资源素材总点击量已经超过了332010次。
(2)提升了中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益。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增强,技能水平提高较为明显。从这几年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率来看,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教学质量得到迅速提升,毕业生持中级工等级证书率均达93.8%。学校为本地区企业培养、输送了大批量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一次性就业率98.94%,对口就业率83.7%。学生参加高职考连续三年上线人数和本科上线人数全省第一。学生技能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市技能大赛中已连续三届居于金牌榜榜首,多次荣获宁波市级以上技能大赛先进学校一等奖、突出贡献奖等奖项。
参考文献:
[1]张际平.教与学的新天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3(6).
[2]时锦雯,郑鸿,肖志明.教师信息化培训模式的构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广西社会科学,2015(4).
[3]武传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17(24).
[4]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1).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