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科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中心小学,江苏宿迁 22384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行为的养成与阅读习惯的塑造,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校、教师要重视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着力帮助学生拓宽阅读面,提升阅读容量。积极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优秀阅读资源,并在这一过程中,主动为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创设平台,构建一个良好的读书交流氛围[1]。
从实际经验来看,只有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学生才能够自发地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果没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只是硬性地要求学生完成各类阅读任务,不仅不会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让学生对书籍产生一种厌恶感。
对于大多数的城市学生来说,其生活、教育条件较为优越,父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家庭中不仅有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其父母也会主动在家庭内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而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其父母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很少能及时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情况。因此,教师为学生留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良好氛围的引导,使得学生有阅读的内生动力。基于这种情况,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学生的阅读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阅览室、图书馆以及室外草坪,这些地方都可以为学生的阅读营造一个安宁、舒适的环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阅读给自身带来的精神享受,真正发掘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除了进行自然环境的塑造之外,还需对读书氛围进行必要的优化,借助于阅读环境的塑造,给学生带来阅读的快乐,激发起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教室阅读角,展览优秀的图书笔记,进行阅读心得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规律,促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基于这种诉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介绍,如浏览法、泛读法、精读法,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
学生学业压力较大,阅读时间较少,为了高效地进行阅读,需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计划的制订,实现阅读时间的合理化安排。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时间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读书时间如何确定等。在制订阅读计划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进行了阅读兴趣的梳理,这对于后续各项阅读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阅读质量的高低与阅读者感情投入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书籍中情感力量的传播只能靠文字来进行,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阅读文字,阅读者很难真正体会到书籍之中所蕴含的感情力量。因此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感情,才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书籍之中,才能够真正激发其自身的参与性,获得书籍中蕴含的各类情感,获得阅读的幸福感与愉悦感。
阅读有精读、略读两种基本方法,精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对词句进行揣摩,理解词句之中所蕴含的思想与感情;略读更多偏向于对书籍框架的了解掌握,对书籍序言、提要、目录等进行阅读,对文章的性质、内容以及体量进行充分掌握,再根据各个文段的标题,了解文段的主要内容,最后完成内容的整体概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 做好摘录与随感梳理
很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很重视书籍之中情节的阅读与体悟,但是阅读效果并不明显。鉴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优美词句以及片段摘录下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文学知识的积累。同时在阅读之后,进行随感的写作,确保学生阅读感情的升华与培养。
2.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精读作为主体,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面;略读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能够帮助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以及实际需求,选取书籍之中某些片段进行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思考,对一些文段进行圈点勾画,并将其记录下来。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教师,引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学习、思考、教学、提高的良性循环。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为丰富教师的课外阅读,提高教师的语文素养,每学期都为教师订购自己喜爱的书籍,并在各年级组办公室设立图书角。这样,教师眼到之处尽是书,无形中渲染了教师的读书氛围,激发了教师的读书兴趣。另外,统一发放读书笔记本,每学期还定期在教师间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读书主题征文竞赛、经典诗文诵读、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激发教师读书热情。在比赛中,多位教师的读书心得、读书笔记、主题征文获奖,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课余时间,可以组织教师与学生进行读书线下活动,在一起进行古诗词的朗读,传颂经典,并就读书心得进行交流,向学生介绍自身是如何读书的,在读书之中又获得了哪些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激发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师多读书,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对学生阅读能力与阅读方法的指导。例如,举办语文课外阅读讲座,学生在讲座过程中进行记录,学生与教师同读一本书,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
作家肖复兴说过:“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是最大的财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的教学应该逐渐突破封闭状态,向课外进行必要的延伸。在延伸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知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