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8-11-28 06:59:33郑可心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效率

郑可心

(福建省连江县教育研究室 福建 福州 350500)

现今我国的教学模式仍然以“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重智育轻品德”的观念,始终影响着思想品德课的开展。由于思想品德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实际应用而被众多学生以及教师忽略,使得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针对当前教学情况,作为思想品德教师需全面分析现状,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一、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

其一,很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明确教学重点以及知识点。受到国内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一些教学观念上不能与时俱进、引入时事,还停留在应试与备考的阶段,忽略了思想品德课程本身的教育价值和学习意义。另外,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初中学生阅历较浅的问题,只能以老师的自身经历为学生剖析理论性强的、内容抽象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又缺乏灵活性授课,“填鸭式”对学生进行“满堂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扼制了学生思考性和创造性,也抑制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其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已经与现实社会脱离,缺乏实际应用性。在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学课堂上,往往很多学校仍在过于追求升学率,只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不与现实相结合。而且,布置的课外作业也与课堂所学的内容不相连接,使得学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达不到自身实践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继而对其学习兴趣缺乏,厌烦等等,导致教育效率与学习效率低下。

其三、现在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他们是每个家庭的期望,受到当今市场经济以及高科技事物的影响,学习也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考试用到的课程认真学,不需要考试的课程就不学,尤其是思想品德这一学科被视为可学、可不学。但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初中自我成长阶段定义人生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所以,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兴趣,就要改变传统思想品德课教学观念,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学习、喜欢学习、可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这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二、如何激发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

1.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介入到教学中,如电视、电影、广播、计算机等,将生硬的教材内容转化为生动灵活的画面、声音,在感官上给予学生视觉、听觉刺激,新颖的教学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课堂上可适当将教材内容让学生参与互动,以“表演情境”方式来授课,也可适当在课堂上提出疑难性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我们以学生在食堂排队买饭产生的矛盾为例,让学生通过“角色演绎”,踊跃参与其中,去解决问题。其中一组,学生谦让有礼,愉快的化解了矛盾。而另一组,就排队买饭“先来后到”,争执不休,各执己见,以至于问题没有解决。通过大家的表演,观看的同学哄堂大笑的同时,也分辨清楚对与错,怎么样解决问题是正确的。所以说,有效的调剂课堂学习气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的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2.培养素质,给予独立自主空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事物来启发引导学生,可通过比喻、联想、扩展等对事物进行展开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俗话说“手是脑的老师”“眼看千遍,不如手做一遍”,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干,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潜意识的激发对其学习的兴趣,也培训了学生的“想象素质、创造素质、实践素质”。在培养学生素质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空间,例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挖掘对自己不满意和羡慕别人的地方,给予他们独立思考时间,在学生自主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学生都带有烦恼,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很多,但又碍于自尊心不屑对其他同学提出赞扬。那么,在学生自主思考后,教会学生敞开心扉,敢于大声的说出自己羡慕别人的地方,在大家相互羡慕中,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被别人羡慕的优点,而满心欢喜。所以说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空间,让他们带着探索求知的兴趣去学习,理解课程内容,更深刻体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价值与学习意义。

3.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要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走出来,从“教师中心、课本中心、教室中心”的弊端走出来。将书本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枯燥乏味的理论问题转化为鲜活生动的生活问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诱导学生对其问题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或许沟通不畅、或许产生矛盾,但是这样反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能力。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即鲜活了理论,又真正的让思想品德课堂“活”了起来,摆脱了过去的死板传统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教学课程的理解,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我根据自身多年教学总结了上述几点经验,以供读者参考。所谓的“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上,在现代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需要培养的,感染的,作为教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只要我们教师努力认真探索,理论结合实际,灵活性教学,会让更多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16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44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08
跟踪导练(一)2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钱”、“事”脱节效率低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