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东奎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江苏溧水 211200)
进入高中以来,学生的内在意识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从原本懵懂的儿童变成更加成熟的少年。但由于社会发展和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高中生并没有形成应有的责任意识。这已经成为当下高中生生命成长中一个严重问题。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在强化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参与管理或被管理过程中能够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调整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思想,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设置相应的班级管理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岗可待、有事可做,让每位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责任意识”带来的酸甜苦辣,增强他们班级主人翁的意识。
如在班级日常管理中,我将班级正常化运转所需要的元素进行了如下划分:学习情况、环境卫生、体育活动、文娱组织、纪律监督等,并从这些方面划分出若干细致的岗位,让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服务于班级,真正调动班级所有成员的内在意识。在此基础上,我还组织了班级委员会成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责任条例。班级管理有了明确的分工,每位学生都能实现自我价值,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得到了相应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更加富有条理。
为了更好地激发班级所有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动力,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为班级服务、为他人服务的高度责任感,我在班级常态化运转的基础上,将管理维度向精细化层面迈进。从某种程度来说,精细不仅仅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更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1]。落实精细化管理就需要充分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具体化、明确化。班主任可以将关注力细化到管理任务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中。
依照高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班主任可以本着“张弛有度”的原则,一方面将相关的要求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有明确的参照标准,同时也要给予高中生以一定的自主空间,便于他们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把握精细管理的“度”。
在提出相应的要求之后,班主任也需要建立透明、工整而细化的检查监督体系,在制度的约束下将习惯培养转化为自身稳定的自动化行为。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责任心还体现在对集体意识的认同上,即作为某一集体中的一位成员,理应为集体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就是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先从班集体的视角出发,为学生明确认知方向,并激发每个成员都能围绕着这样的目标而努力,从而在集体共同努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内在的责任意识。
如在开学初我们就提出了建设“文明班级”的目标,并针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文明班级的评比标准,从学习状态、体育锻炼、常规执行、活动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利用班队、晨会等德育阵地,通过宣讲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成就需要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要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也是自身责任意识的一种真实体现。班级内部很快形成了人人争先、共为班级的氛围。
在这一板块中,班主任正是借助班级发展愿景的方式,将每个学生努力的方向、发展的言行都浸润在集体发展愿景的规划中,让学生在努力实践中提升了基本素养。
很多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味地想着目标的设定、策略的选择和活动的开展,往往会将一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忽视,那就是教育的评价。事实上,有着怎样的评价就有着怎样的教育,就会造就怎样的学生。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尝试从不同的维度和侧面发现他们呈现出来的闪光点,给予他们不同的形式评价。
由于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班主任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每日一小思”“每周一大思”,对自己当天或者本周的行为进行反思,评判自己表现出来的优点和不足;其次,可以组织家长、同学之间的他评,发挥“旁观者清”的优势,更好地激发学生发展自身责任意识的自觉性,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参与奠定基础。
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思想发展的波动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扰,从而形成一些生理上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时期下高中学生不同的情况,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如每年学期一开始的教师节前夕,教师就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召开“我们爱您——敬爱的老师”主题系列活动。活动中,学生可以历数各科教师认真上课、传授知识、耐心教育自己的感人事迹;也可以为同学们准备一些伟大人物尊敬老师的名人逸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形成体验:所有的老师就是凭借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这是每一个正处于青春少年之际的高中生应该学习的榜样。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从更立体的层面了解教师的职业特性和工作质态,也更加喜爱和尊重自己的教师,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教师身上吸收到榜样性的力量,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
对于高中生来说,运用体验性活动替代教师生硬的道德说教,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从高中生家庭生活、学习经历来看,实践体验的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鼓励家长利用周末带领孩子多到外面走走,在参加体验活动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借助德育处组织参与的“大雁齐飞”等主题鲜明的活动中进行感知,历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充分开掘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社会的体验与历练培养高中生内在的责任感。
如在开展亲情活动时,班主任在事前与家长进行沟通,要求每个学生利用周末的一天时间协助家长处理家庭中的一些家务或者其他事宜。基于高中生有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不必对孩子进行细致化的方法指导,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努力达成家长设定的目标。
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不仅有效地历练了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同时也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更好地感知社会中的不同劳动都有着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借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为其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一个生命如果没有了激情,必将一事无成,而这个激情的基点正是自己内在的责任心。”班主任就需要结合高中学生思想发展和认知规律的特点展开教学,相机历练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认知能力,培养出能够胜任新时代挑战的具有强烈责任意识的合格公民。
[1]蔡茂雄.班主任“权责相称”策略的实践研究[J].华人时刊:校长,2015,(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