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监狱学研究四十年:现状与未来

2018-11-28 19:01
犯罪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罪犯法学矫正

陈 珏

1978年12月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开始实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在这40年里,中国国家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各项政治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刑事政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监狱作为执行刑罚、惩罚和矫治罪犯的机关,是刑事政策的一个重要展示平台,在40年里,理论和实务界对监狱的研究都显示出与改革开放相匹配的发展速率。中国监狱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定义模糊到内涵外延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从粗放式的解决关押问题到精细化的提升矫正效果的不断转变。改革开放的40年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监狱学开放和发展的40年。作为监狱学前身的劳动改造学在上世纪80年代曾占据了理论界的统治地位,随着1994年监狱法的颁布与实施,劳动改造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监狱学得以获得明确的名称和地位。在监狱的实践发展中,也经历了组织罪犯劳动、以劳动作为改造罪犯的主要手段,摒弃和排斥国外各类罪犯改造理论和手段到吸收国外先进的罪犯矫治理论和循证矫正本土化实践的历史过程。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新起点,40年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中国法治迅猛发展的40年,作为法学分支学科的监狱学也同样在这40年里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路前行。

一、监狱学研究40年成果概述

监狱学研究40年中产生了丰硕的成果,笔者将40年中关于监狱学方面的出版物进行整理,大致分为与监狱学研究有关的论著、教材、论文和图文资料四大板块,并对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内容做简单介绍。

1.有关监狱学研究的著作

在 40年的监狱学研究发展史中,最能体现其丰硕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准的当属相关著作。据笔者统计,40年来直接以“监狱学”等字样颁行的著作有近30本,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监狱学总论》①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监狱学》②许章润著:《监狱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比较监狱学》③杨世云、窦希琨编著:《比较监狱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监狱学导论》④吴宗宪著:《监狱学导论》,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等。这些著作或以系统的体例介绍了监狱学历史沿革、基础理论、罪犯改造、狱政管理、监狱警察培养等,或以较为超前且严谨的治学态度阐述和深化了监狱学基本理论,或以发展的眼光对中西方监狱学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比较,成为监狱学基础研究的重要基石。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著作虽然不是以“监狱学”字样作为著作名,但其内容以罪犯改造为研究主线,如《罪犯改造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初探》①吴宗宪著:《罪犯改造论——罪犯改造的犯因性差异理论初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循证矫正理论与实践》②宋行主编:《循证矫正理论与实践》,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矫正学导论——监狱学的发展与矫正制度的重构》③姚建龙著:《矫正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这类著作反映了监狱学研究中的核心要义——罪犯改造问题。第三类是翻译整理类著作,如《罪犯矫正概述》④(美)克莱门斯.巴特勒斯著,龙学群译,陈新华校:《罪犯矫正概述》,《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监狱学》⑤孙雄编著:《监狱学》,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等,这类著作介绍了中国历史上或国外比较重要的监狱学研究成果,对于现代监狱学的发展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第四类是一定时期内比较重要的监狱学研究论文合集,如《监狱学论坛》(1-6期)⑥贾洛川、王志亮等主编:《监狱学论坛》,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2017年,、《监狱矫正论坛》(1-8卷)⑦于爱荣、姜金兵等主编:《监狱矫正论坛》,法律出版社2008年—2015年。等,它们将相关论文有规范、有体系的编排起来,体现了监狱学研究的时代性和创新性。

2.有关监狱学的教材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政法院校对劳动改造学、监狱学的复兴,与监狱学研究相关的教材大量出现以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根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40年来阐述监狱学基本问题及其相关问题的教材有36本左右。这些教材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地方高校本科监狱学专业和教育部监狱学专业建设中,如《特殊类型罪犯矫治》⑧岳平主编:《特殊类型罪犯矫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刑事政策学》⑨赵运锋主编:《刑事政策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14年版。、《劳动教养要论》⑩杜雪晶主编:《劳动教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罪犯劳动改造学》11贾洛川主编:《罪犯劳动改造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罪犯改造心理学》12段晓英主编:《罪犯改造心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二是司法行政系统招录政法干警培养所使用,如《监狱学》13兰洁主编:《监狱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监狱学基础理论》14郭明主编:《监狱学基础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15周雨臣主编:《罪犯劳动组织与管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三是司法警官院校培养学生使用,如《罪犯教育学》16王秉中主编:《罪犯教育学》,群众出版社2003年版。、《罪犯心理矫正》17王威宇主编:《罪犯心理矫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罪犯教育实务》18李振玉主编:《罪犯教育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等。这些教材虽然在学术价值上比前述论著有一些差距,但它们具有比较完备的体例、较为全面的内容和相对确定的概念。因此,教材类作品是监狱学研究40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体现了监狱学在法学教育领域的发展。

3.有关监狱学研究的论文

据统计,1978年至今以“监狱学”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达到26039篇19笔者以“监狱”为关键词于2018年3月4日在中国知网搜索结果。,以“劳动改造”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达到1226篇20笔者以“劳动改造”为关键词于2018年3月。在监狱法出台之前,学术界对于监狱学的名称争鸣颇多,1978年到1994年间以劳动改造为主题的论文达到144篇,以监狱为主题的论文达639篇;1994年之后,以劳动改造为主题的论文与监狱为主题的论文相比,比例有大幅降低,分别为1082篇和25400篇。这些学术论文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监狱学基础理论研究、罪犯改造研究和监狱民警队伍建设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试论建立劳改科学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对象》①何为民:《试论建立劳改科学的必要性及其研究对象》,《法学研究》1985年01期。、《一个科学的学科名称——中国刑事执行法学初探》②力康泰:《一个科学的学科名称—中国刑事执行法学初探》,《法律学习与研究》1992年02期。、《从监狱学到矫正学:一个初步的思考》③姚建龙:《从监狱学到矫正学:一个初步的思考》,《河南司法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3月。、《出狱人保护事业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前景》④翟中东:《出狱人保护视野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前景》,《犯罪和改造研究》2002年第7期。、《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设想》⑤李在荣:《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设想》,《福建法学》,1995年第2 期。、《新常态下警察队伍核心能力建设研究——从监狱人民警察教育培训的角度出发》⑥马广奇等:《新常态下警察队伍核心能力建设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第9期。等。

4.与监狱有关的图文资料等

除了上述三种学术类型的监狱学研究成果之外,有一块不可忽视的内容,即与监狱有关的图文资料也是监狱学40年发展史中的重要板块。它们虽然不像监狱学论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不像监狱学教材能够在法学教育中起积极作用,但是它们的存在弥补了监狱史学研究的不足,也将监狱和罪犯改造以更加轻松的形式传播出去。这类资料的代表有《上海监狱的前世今生》⑦徐家俊著:《上海监狱的前世今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5年版。、《罪犯忏悔录》⑧李庆宇、史丽著:《罪犯忏悔录》,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罪犯的克星》⑨编写组:《罪犯的克星》,中国经济出版社1986年版。等。

二、监狱学研究40年的阶段划分

在对监狱学40年的研究内容和成果进行了分析整理之后,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监狱学40年的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

1.1978年到1994年是监狱学研究的萌芽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始回归正轨,犯罪学和监狱学的研究也重新走上复兴的道路。从立法角度来看,90年代之前的监狱管理工作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为指导,但条例的性质是规范性文件而非法律,可见当时的监狱管理工作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与此同时理论界的学者对于监狱工作应该如何进行法律定位、监狱理论工作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都开始有了研究和探讨,这一时期的监狱学研究处于萌芽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最初理论界但凡涉及到西方监狱的实践现状和理论研究,很多都是采取批判的态度。例如,王泰在《试论对罪犯的教育改造》⑩王泰:《试论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中国法学》1985年第1期。中谈到:“现代资产阶级监狱学家所鼓吹的‘教育改善主义,不过是掩盖其黑暗的监狱现状的一种‘理论’而已。”此观点虽然有一定正确性,但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也显而易见。1987年出版的《罪犯矫正概述》系统地介绍了美国罪犯矫正工作,但也在序言中小心翼翼的说明:“鉴于美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与我国不同,书中不适合我国情况之处,请读者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和参考。”11(美)克莱门斯著、龙学群译、陈新华校:《罪犯矫正概述》,群众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可见当时对于西方罪犯矫正理念的引进,环境并不宽松。我国监狱学研究也正是因为这些思想的影响,长期处于闭门造车的状态,不能吸收西方先进的犯罪学理论。但是,这种状况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取得很大的改观,对西方监狱学知识的介绍开始逐渐走入理论界的视野。其中,朱文聘1990年发表的《试论比较监狱学的确立》①朱文聘:《试论比较监狱学的确立》,《现代法学》1990年第4期。论述了建立比较监狱学在填补国内空白,适应国际形势发展需要的重要意义。王友才、郭凤武在论文《论资产阶级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②王友才、郭凤武:《论资产阶级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法律科学》1990年第4期。中阐述了西方国家刑事政策发展的历史轨迹。杨世云、窦希琨编著的《比较监狱学》③杨世云、窦希琨编著:《比较监狱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介绍和评述世界各国罪犯矫正理论和监狱管理及改造制度的学术专著,是比较法学在劳改法学新领域的尝试。这些关于比较监狱学的论文和专著,体现了我国监狱法学开始积极探索向西方国家借鉴和学习的需求和倾向。其中,1991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许章润所著《监狱学》一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监狱学”命名的专著,预示着监狱学科的建立。④贾洛川等主编:《新中国监狱学研究20年综述》,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第42页。1991年到1994年间,理论界和实务部门都对应该如何开展罪犯管理研究工作有了越来越明确的认识,尤其是1994年监狱法颁行之后,监狱学研究进入了蓬勃的加速发展时期,监狱学从名称到学科定位都得到确定,对于监管改造的工作也逐渐走向正规化和成熟化。

2.1994年到2012年是监狱学研究的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是监狱学得以奠定学科地位的关键时期。据笔者统计,这一时期关于监狱学的公开发表论文1000余篇,公开出版的论著达200余本。这一阶段,学者基本都对监狱学研究必须在法律背景下开展达成共识。并且,随着学者们研究的深入,监狱学开始向应用型方向发展,在法治理念指导下逐渐形成了综合执行刑罚、管理罪犯、教育矫治、监管安全等多种功能的多学科、多层次研究体系。例如,金鉴认为:“监狱学研究的核心是我国刑罚执行机关如何对罪犯实施惩罚与改造,也就是说,研究如何依靠和运用法律手段、建立各项基本制度、采取有效的改造手段和措施,通过惩罚与改造相结合,把罪犯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⑤金鉴主编:《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夏宗素认为:“监狱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既要从国家政治即专政工具去研究监狱,也要从国家法律即刑罚执行机构去研究监狱。”⑥夏宗素主编:《监狱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兰洁认为:“依法治监,不断完善和发展监狱法制建设是监狱行刑的一个基本原理,是监狱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法律保障,是依法治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法治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⑦兰洁主编:《监狱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3.2012年至今是监狱学研究的突破阶段

2012年至今的6年时间里,监狱学不仅延续了之前的繁荣发展状态,而且进入了转型时期,转型的标志就是2012年开始的循证矫正工作引进。2012年司法部和江苏省监狱管理局一起开展了探索循证矫正方法和实践在罪犯矫正工作中的作用为主题的研讨班,拉开了我国监狱学循证矫正之路。在这之前,监狱学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的狱政管理、安全警戒、罪犯教育等维度。可以说,在2012年之前,理论和实务界虽然已经在罪犯改造领域完成了基本概念和原则规范的探讨,也已经形成了监管和教育改造罪犯的基本体系,并在该体系指引下形成了实务中的常规手段和措施,但对于罪犯改造工作始终没有实现精细化、个别化。罪犯循证矫正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监狱学开始向实证主义转型。

三、监狱学研究40年取得的成就原因分析

1.监狱学学科地位的不断巩固。改革开放的40年里,监狱学学科地位得到不断提升。从名称上看,由最初的劳动改造法学改变为监狱学,学科名称得到了更加科学的定位,意味着该学科地位的巩固和内涵外延的确定,有利于学科向着更加深化的方向发展。40年里,研究监狱学的学者也在不断增多,从最初的力康泰、夏宗素、兰洁、王泰等学者,发展到中期许章润、吴宗宪、郭明、郭建安等学者,到现阶段的一些后起之秀如翟中东、宋行、贾洛川、姚建龙等学者,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在监狱学研究领域获得了进步和成就。其中尤其以吴宗宪的成就对于监狱学研究的影响最大。吴宗宪学者引进并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监狱学的经典理论、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在世纪之交为中国监狱学吸取西方经验,向更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开拓了思路。

2.监狱学外延学科的研究逐渐增多。作为监狱学前身的劳动改造学曾经在学术界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它带来的外延学科包括罪犯教育学、狱政管理学、狱内侦查学、改造心理学等。这些学科完善和丰富了劳动改造学的研究,使对于改造对象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劳动,而是扩展到教育学、心理学等;从监狱实践层面来看,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罪犯劳动角度,而是扩展到狱内侦查、罪犯教育和管理等角度。随着犯罪学理论的发展和监狱实践的需要,监狱学的外延学科研究也逐渐增多。近年来,新兴的监狱学外延学科包括监狱矫正学、社区矫正学等,将传统的监狱作用,由关押、惩罚转变为管理、矫正。理论界对于监狱学外延学科研究的增多及其影响,也是抱着积极和开放的态度。例如学者吴宗宪就对姚建龙“大矫正”观念的提出表示肯定,认为“监狱学、社区矫正等学科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打通学科内部的互相关系,也会在互相借鉴中获得共同发展;这种系统性的刑事矫正主张不仅可以满足实践中长期被忽略的矫正需求,也可以通过对犯罪人的系统化矫正,实现监狱减压与矫正效果强化的双重效果”①吴宗宪:《矫正学研究当跨越传统藩篱》,《检察日报》2017年2月9日第003版。

3.监狱学研究氛围的逐步宽松。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研究氛围逐渐变得宽松,尤其是曾经与政治紧密相连的法学逐步有了改变,开始引进和学习一些西方法学理论,这一变化也体现在法学的分支学科监狱学研究上。随着研究氛围的宽松,监狱学逐渐改变了以往将罪犯统统视为阶级敌人,以劳动作为改造他们的最主要手段的研究目标和原则。监狱学开始研究如何更好地教育转化罪犯、思考罪犯回归社会后的出路问题以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率,继而向了解罪犯需求、按需提供矫正方法、并以此作为维护监管安全和预防再犯罪的有效手段之一。由此可见,监狱学在40年中取得的突出成就与逐渐宽松的研究氛围是分不开的,学术上的开放带来了对罪犯身份认识的转变,从而导致研究方向的转变。

四、监狱学研究40年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虽然在改革开放40年里,监狱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理论研究的不足,会导致实践的偏差,对于监狱工作这样关系到罪犯改造和社会稳定的学科,发现、正式和纠正不足显得尤为重要。

1.监狱学的研究客体相对单一。经过40年的发展,监狱学形成了以狱政管理、狱内侦查、教育改造、劳动改造、心理矫治为核心的研究领域。从理论界的研究成果来看,除了对监狱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之外,这些内容占据了绝对数量;从实践部门的需求来看,这些内容也是工作必备,因此长期在监狱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但是,这也必然造成了监狱学时至今日研究角度比较单一、范围比较固化的现状。其实,除了监狱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罪犯的研究之外,监狱学还应该将改造罪犯的主体——监狱警察纳入到重点范畴。因为监狱警察的职业素质、心理状态都会直接影响到罪犯管理效果和新兴矫正措施的实施情况。除此之外,近几年来监狱学的研究方式因为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不断向实证主义方向偏移重心。“然而,大量的实践和调查越来越证实,研究监狱特别是罪犯不能仅用物理的方法,还必须用‘人理’的方法。”①贾洛川:《中国监狱学必须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对于监狱学近年来过分强调实证主义研究而忽略甚至抛弃了本来中国传统管理罪犯的一些有效经验的总结提炼和升华研究的趋势,有些学者已经看到不妥之处并积极在做出改变,希望能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推进中西监狱学的融合,发展中国监狱矫正事业。

2.劳动教养制度被废止后的延续性研究不足。2013年12月劳动教养制度正式被废止,作为没有明确法律授权和规范的一项制度,劳动教养虽然在几十年中起到了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但也因为其不严格的随意性程序经常性造成公民人身自由的被剥夺。很多劳动教养场所长期存在着管理不规范、劳动时间超长、劳动安全保护不够等弊端。因此,2013年前后各类法学期刊上都发表了关于劳动教养制度被废除后刑法的调整方向和替代措施研究等。如赵秉志等的论文《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与刑法调整》②赵秉志:《论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与刑法调整》,《法律科学》,2015年第3期。、魏晓娜《走出劳动教养制度的困局》③魏晓娜:《走出劳动教养制度的困局》,《法学》,2013年第2期。、李本森《停止劳动教养制度的路径选择》④李本森:《停止劳动教养制度的路径选择》,《中国法学》2013年第6期。等对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中国刑事法律法治化进程给予肯定,并对发展方向进行探索。而劳动教养制度废止以后,强制隔离戒毒制度以及各地区戒毒所得建立,在理论界也有一定研究。其中周雨臣等著《中国监狱戒毒工作改革与创新思考》⑤周雨臣:《中国监狱戒毒工作改革与创新思考》,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针对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近几年来监狱戒毒工作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而进行的新思考、新探索,是一部新时期监狱戒毒理论创新研究与实践推广的综合性成果。因此,可以看出劳动教养制度的被废除是2012年以后监狱学界的一项重大事件,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工作上都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劳教制度被废止后,对于戒毒工作的研究总量上相对并不多,这一领域逐渐变得较为小众。实际上,毒品问题一直是最严重的犯罪和社会问题,做好戒毒工作的研究,确保涉毒人员刑释回归以后的安置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于取消劳动教养制度之后的延续性研究在监狱学研究中有待增强。

3.智慧监狱研究深度有待加强。智慧监狱是现代监狱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但是从目前我国对于智慧监狱的研究来看,数量非常少,相关论文 10篇左右,⑥根据笔者2018年2月17日中国知网搜索结果。相关论著不超过 10本。其实,从2007年开始我国就迈开了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步伐。2007年5月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由此拉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序幕。⑦李婕:《谈数字化监狱到智慧型监狱的转变》,《才智》2015年13期。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运用,监狱也开始嵌入这些高科技。例如,有些研究基于三维技术,以监管信息系统为平台,融入监控子系统、报警子系统、周界控制子系统、门禁子系统、电教广播子系统、巡更子系统为一体的各类系统联动。①秦爱民:《基于三维技术的智慧监狱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机电工程技术》2017年7月。有的学者通过探索物联网技术与监狱建设的结合来实现智能化建设。②徐曼:《智慧监狱物联网解决方案》,《物联网技术》2013年01期。有的学者探索运用现代科技开发改造综合管理平台、监狱情报分析系统,提高监狱改造罪犯的软实力。③朱永忠、盛贤群:《智慧监狱软实力的思考》,《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9月。对于智慧监狱的研究,从信息化建设到物联网技术到运用大数据整合各类资源,相对比较全面,但是比较于其他社会系统的智慧化程度,监狱系统起步较晚,研究人员较少。但对于监狱来说,智慧化和大数据的普及不仅对安防系统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也有重要意义,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4.监狱学的法治化研究仍有待提高。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监狱学从无到有、从迷茫到清晰的40年,也是随着改革进程在不断变革和进步的40年。这其中除了科研机构的增多、实践部门的理论需求和研究学者的辛勤努力之外,最重要的是中国法治进程40年对其产生的影响。作为法学一级学科的监狱学,理所应当且必然的受到法治进程的影响,可以说,它的发展与其他法学学科一起体现了中国法治进程的脉络。“法治”一词虽然从先秦时期法家思想就有了由来和出处,但实际上那时候的“法”与现在的“法治”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伴随着“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法治进入全新的阶段,监狱工作实践和监狱学理论的发展也有了更加明确的指引。由此可见,作为一门法学学科的监狱学,无论发展理念和发展趋势如何,甚至是否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最根本的发展取向是这个国家的法治进程;而作为受到监狱学理论影响最大的监狱实践工作,也必然会受到法治理念中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影响。但是,作为监狱学理论研究基石和指导实践工作的监狱法自从1994年制定之后已经历经20多年时间,虽然经过修订,但仍然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难以符合时代要求。在监狱学研究中,对于法律文本本身和相关规范和的研究内容甚少,限制了监狱法学的进步,同时也影响了监狱工作的法治化进程。

监狱学是一门集综合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法学学科,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监狱学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飞速发展。监狱学学科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监狱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也对改造和矫治罪犯有着重要意义,为实现社会安全稳完成自己的学科使命。

猜你喜欢
罪犯法学矫正
论行为主义视野下幼儿学习行为的矫正
社区矫正期限短期化趋势探讨
浅谈开放教育法学思维的培养
畅通法治人才的培养端与需求端——深化法学继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法学视角下分享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
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研究
黑格尔的第一节法学课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
聪明的罪犯
抓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