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理论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28 17:51党德强
写作 2018年6期
关键词:法律文书连贯分析法

党德强

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是我国乃至国外法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法律文书写作能力也是未来的法律职业人在工作实践中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工作技能。在注重实务技能培养的高职法学教育中,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更是培养学生分析案情与文书起草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相对于普通的行政公文,法律文书的格式化更加明显,我国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和监狱机关也分别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了本部门常用法律文书样式。基于此,在高职院校传统的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中,多数依然以讲解格式为重点,许多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制作法律文书时基本上采用照猫画虎的方式,套用固定格式,使得我国司法机关制作法律文书的整体水平并不高。如果能够在法律文书的日常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语篇分析理论与分析技巧,就可以大大提高法律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未来法律职业人的法律文书制作能力。

一、语篇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语篇的涵义

根据我国应用语言学教授黄国文先生所做的定义,一般意义上的语篇是指“一系列的话段或者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①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页。。根据黄国文教授的观点,语篇可以是口头表达的形式,比如一段讲评,一次演讲,也可以是书面表达的形式,比如一篇散文,一份公文等。按照语言表达的基本理论,语篇不管以哪一种外在形式出现,都必须合乎语法要求,保持语义连贯,这样才能使接受者听得懂,看得明白。同时,作为一系列语段的结合体,语篇在整体上应有一个逻辑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应有一定的连贯与衔接关系。可以说,“语篇与非语篇的最大区别是某一语段是否具有语篇特征”②达芸:《论语篇分析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的应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0期。。语篇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而衔接与连贯则是语篇特征中最重要的方面。语篇中零零散散的句子要连句成篇,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衔接手段达到连贯的,如果一个句子组合缺乏语篇特征,那该组合就不是语篇。如下面的例子:

例1:

①“陈某某是xx公司的勤杂工,2016年4月,他因为屡次偷拿工友的香烟,受到工长刘xx的批评,随后他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①王平霞:《法律文书制作与技能训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1页。

②“今天天气很好,小王是个很敬业的员工。”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句子①的意思衔接与连贯恰当,表述清晰,具有语篇的基本特征。句子②缺乏语篇特征,不是语篇。

法律一贯讲究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篇法律文书如果仅仅是格式规范,但是在叙述案情和说理时,缺乏基本的连贯和衔接,就会导致表意不清、逻辑混乱。因此,在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文书表达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语言学、写作学的角度来探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是一件前人尝试不多但是颇具意义的事情,下文将着重从书面语篇的角度探讨语篇分析理论在高职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二)语篇分析理论与语篇分析法

语篇分析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一直以来,学术界主要将语篇分析理论应用在语言尤其是外语教学研究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来研究外语语篇写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语篇分析理论的学者,国外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当代语言学家韩礼德教授(Halliday)和哈桑教授(Hasan),我国则以刘辰诞、黄国文教授为主要代表。他们的理论体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语篇分析的基本内容分成了语篇特征和语篇结构分析,其中又以衔接和连贯为核心内容。②蔡艳玲:《语篇分析新思维——从语篇阅读解构到建构写作》,《郑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

可以说,语篇分析法主要关注的是具体语篇中语言的使用和构建,主要包括语篇模式、衔接和连贯。我们可以通过对既有的语篇的分析来观察人们在特定语境下运用语言进行口头表述或书面表达的规律,为下一步的口语表达或书面表达提供进路。虽然语言天然具有丰富性并且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纷繁复杂性,但语篇的结构模式并非无规律可循,因为语篇的结构模式最终由人的思维模式决定,而人的思维模式不是无穷无尽的。尤其是衔接和连贯,作为语篇分析的最重要内容,可以在不同类型的语篇中找到技巧。以写作为例,同样的主题,同样的语言材料,如果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连贯和衔接技巧,文章就有可能缺乏连贯和衔接,语义突兀,影响表达效果。例如下面这段表述:

例2:

“①2016年11月22日深夜,家住xx市xx县xx镇xx村一组的村民薛某芬母子被人残忍杀害。②同年11月23日,xx县公安局侦查人员秘密提取了该村村民郑某海的指纹,经鉴定比对,郑某海的指纹与现场遗留的指纹一致。③随后,侦查人员在郑某海炕席底下发现了一件带有血迹的深蓝色裤子,经鉴定,其血型与死者血型一致……”

这是法学专业学生根据案例完成的一篇起诉意见书习作,在上面这则文书中,第①句与第②句之间明显缺乏基本的语义连贯,薛某芬母子被人残忍杀害,为什么侦查人员只提取村民郑某海的指纹,而不是去提取其他人的指纹?尽管侦查机关办案人员了解案件的具体办理经过,但是文书这样表述却容易使人心生疑虑。其实,实际情况是案发后,侦查人员在村里进行了摸排走访,有村民反映受害人薛某芬与嫌疑人郑某海曾因耕地地界问题发生过纠纷,两人之间一直有过节,于是才把郑某海列为重点排查对象。但文中却省略了这一情节,导致语义显得突兀生硬。另外,习作语篇中的“深夜”“残忍”等词语运用在法律文书中也不合理。关于这点,下文会详细阐述。

综上,语篇分析法是研究特定的语境下、特定类型的语言表达规律并加以分析,用以指导人们后续表达行为的一种方法。①陈红琳:《语篇分析相关理论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语篇分析法的对象是现有的由词语或句子构造而成的语篇,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中的优劣和规律。由于阅读和写作都是语言活动中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语篇分析法通常以阅读分析为手段,不仅对人们阅读理解能力有帮助,而且对后续的写作也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讲,人们在理解和分析语篇的同时,可以汲取已有语篇的框架架构、语言特点、表达习惯以及连贯技巧,为自身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和语感修养,为日后的写作做好铺垫。②黎晓伟:《语篇分析与语篇写作能力的培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因此,注重运用语篇分析法指导阅读与写作会提高学生的谋篇布局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对提高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二、语篇分析法应用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当前法律文书写作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我国“重实体、轻程序,重办案、轻文书”办案理念的影响,司法实践部门普遍片面地追求破案率和结案率,却对法律文书的制作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更是有多份“奇葩”法律文书被媒体曝光。从高校法律文书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践来看,多认为法律文书属于格式化文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固定格式就可以了。部分学校法律类专业由于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设置、课时的限制,使得法律文书写作教学流于形式,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文书格式的灌输,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文书的篇章结构、语言组织、表达技巧的训练。教学内容基本上局限于文书概念、文书适用条件、法律依据、制作要领、制作中的注意事项这几个模块。在讲授制作要领这一关键性教学内容时,也是从文书的标题、文书字号、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件情况、证据、处理理由和处理结果等结构模块入手,泛泛而谈。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以格式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就连课程考核评价标准也是以法律文书的格式要素为主要考核点。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文书制作能力不高,导致文书内容贫乏,连贯性差,语言干瘪,艰涩难懂。

(二)语篇分析法在法律文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语篇分析法有利于培养学生驾驭篇章结构和语言应用的能力

如前所述,语篇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语言,尤其以连贯和衔接为关键。语篇分析法通过对语篇进行文本分析,可以使学生感悟文书的篇章结构,找出语篇内语句与语句之间,语段与语段之间的衔接技巧、连贯方法与遣词造句。如果再在分析的基础上加以辅助训练,就可以加强学生在特定语境下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在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教学中,如果能够以司法实务部门收集来的典型案例和规范性法律文书为样本,进行语篇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种是如何实现语篇的连贯和衔接的,会有利于培养学生驾驭篇章结构和语言应用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不规范的文书样本,反面例证,加强学生的印象。

比如在一份裁判文书中,有这样的表述:

例3:

“①经审理查明,1997年10月原告即在xx市xx公司担任门卫工作……。

②另查明,至2011年1月5日,原告已达到退休年龄,但原被告双方均未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原告依然在被告处工作直至2014年4月。……。

③又查明,原告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期间,曾经被告同意,派至xx市xx办事处担任勤杂工。……”①案例节引自中国裁判文书网,网址:http://wenshu.court.gov.cn/,访问日期 2018 年 7 月 20 日。

以上是一份劳动争议性质的判决书中案件事实部分的表述,由于该案件的时间跨度大,案情相对复杂,几个事实无法通过一个段落衔接在一起,为了保证事实无遗漏并且表述清晰,写作时文书制作者将案件事实分为三段,分别以“经审理查明”“另查明”“又查明”起笔,引出事实。这样的表达使案件事实完整,层次脉络清楚。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可以借助于这样的衔接和连贯技巧进行语篇训练,提高学生段落布局的能力。

2.语篇分析法有利于“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法律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培养的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实务性人才,其教育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语篇分析法在法律文书教学中如果能够得到合理运用,可以大大改善传统的“文书定义——文书适用条件——文书法律依据——文书写作要点——写作注意事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典型的案例和语篇展示分析,既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正面引导和反面纠错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实现法律文书教学中“教、学、练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应用,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

3.语篇分析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法律文书写作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一板一眼地讲述文书的概念、文书的适用条件、制作文书的法律依据等,偶尔穿插几个小案例,但是讲到写作要领时,囿于法律文书的格式,只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讲不深,讲不透。学生学习起来也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如果在法律文书教学中,能够运用语篇分析方法,结合不同类型案件、不同诉讼阶段、不同性质的文书进行评析,结合语句、段落、衔接讲述,就可以将法律文书写作课程讲精讲细,再加上适当的课堂训练,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法律文书写作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语篇分析法在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按照语篇分析理论,语篇分析包括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前者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语篇的结构布局,找出其中的写作规律,而后者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语篇语法和词汇上的连接。在法律文书教学中,语篇分析法的具体应用策略如下:

(一)宏观分析策略:提升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语篇分析理论中的宏观分析策略不仅包括分析篇章的结构,还包括通过对众多语篇进行结构分析找出基本的写作规律。宏观分析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书制作者在特定语篇中结构安排的意图,了解篇章和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语篇宏观分析策略应用在法律文书教学中,就是使学生对特定法律文书的制作意图、框架结构有一个宏观的、深刻的把握,从而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例材料时,能够对材料进行整合,在脑海中形成相对科学合理的篇章结构。比如起诉意见书侧重于对侦查机关查明的案件事实的陈述,主体内容安排应以纵式结构为主,而起诉书则是检察机关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提出起诉理由,既要陈述事实,又要就起诉理由进行必要的说理,主体内容结构安排应该采用纵横结合式。正是由于不同司法机关制作的法律文书功能不同,其内容、表达和语篇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但是这种语篇结构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在法律文书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可以将众多法律文书的结构分为纵式结构(如起诉状)、横式结构(如辩护词、代理词)、纵横结合式结构(如起诉书)等。通过宏观分析策略和大量的语篇分析对比,可以使学生对特定法律文书的写作结构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便于其写作构思的建立。

尤其是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等文件的颁布,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电子文书公布程度不断加大。根据司法大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中国裁判文书访问量突破了149亿人次,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特殊事由外,多数法律文书实行了网络公开化。①数据源于 《大数据告诉你:中国裁判文书网到底有多牛》,新浪司法网,网址:http://news.sina.com.cn/sf/news/fzrd/2017-09-01/doc-ifykqmrv6392921.shtml,访问日期 2018 年 7 月 28 日。这些公开化的法律文书除了彰显司法公正和透明之外,还在某种程度上起着接受社会监督的作用,这些电子资源也为法律文书写作课程运用宏观分析策略开展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语篇资源。法律文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资源,选取有代表性的法律文书作为语篇样本,引导学生阅读领会其中的谋篇布局。通过经典文书的阅读和背后的案例对比,让学生养成基本的文书制作理念,认识到法律文书写作的核心要素并不是简单化的格式,而应该以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为核心要素。

(二)微观分析策略:提高学生的词、句、段的表述能力

相对于宏观层面上的语篇框架分析,语篇微观分析策略的重点是分析语篇中词义、句法结构以及语句之间的关系,寻找语篇中的衔接关系,包括语法衔接中的指称、代替、连接以及词汇衔接等。在此基础上对词汇、句子、段落之间的具体关联,也就是对文章内部的具体细节等进行有效分析。②谭鼎华:《功能语篇分析观的写作教学模式探究》,《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比如运用微观分析策略,我们可以以精选的文书样本为语料,从微观的角度上对某些篇章的语义、语句衔接和连贯进行细致分析。通过多种文书语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法律文书中叙述案件事实时,多使用第三人称,在指称中会频繁使用“其”这样的指示代词;另外,在叙述行为人的行为和案件经过时,会经常性使用“随后”“接着”“遂”诸如此类的连接词,保证事实陈述的流畅性。在法律文书写作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对预先收集到的语篇材料进行重点分析讲解,以此来增强学生思考辨识能力和语句的分析判断能力。语义关系中的代词照应关系、词语的替代与省略、逻辑连接、等深度剖析比对,可以使学生搞清楚具体文书的来龙去脉和表达技巧,并且准确分析词汇与词汇、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整个文章语篇深入理解,同时也是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根据语篇分析理论,微观分析策略与写作训练是相辅相成、协同作用的,语篇阅读分析指导写作,写作训练检验强化阅读能力。③黎晓伟:《语篇分析与语篇写作能力的培养》,《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11期。在大量阅读规范的法律文书语篇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其段落布局、语段衔接和语义连贯技巧,可以使学生对写作有基本的规律性认识。在高职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任课教师除从网络上整理文书材料外,还应该定期去司法实务部门搜集案例资料和文书,将其案件基本情况、当事人基本信息、主要证据、当事人争议的焦点、适用法律等各种材料按照案件性质分类整理,形成自有的语篇资料库。这些材料在法律文书写作训练中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尤其针对那些语言表述能力不强、案件事实叙述不太流畅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另外,可以用典型案件的结论性文书作为范文材料,指导学生着重对其进行语篇分析,从整篇法律文书内容入手,以案件实况为切入点,分析特定文书再现案件事实、释法说理方面的技巧,分析句际、段际关系,真正掌握语言现象在法律文书中的作用和规律,培养学生建构连贯语篇的能力。同时,从语篇的角度分析叙述性法律文书的脉络层次、起承转合和内在逻辑,纠正法律文书“纯格式”的思维定势。

(三)语篇分析与课堂习作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毫无疑问,语篇分析的对象是既有的篇章,但是这种篇章不应该局限于经典案例的范文,还应该将其对象内涵扩大化。也就是说语篇分析法可以是分析借鉴经典范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同时,也可以是课堂教学中用学生写作完成的法律文书为样本,进行语篇分析。而且这种语篇分析可以由学生分组进行评议讨论,某一篇文书谋篇布局的优点有哪些,存在的不足有哪些,还可以由任课教师进行集体点评。分析的角度包括不限于文书题目、案例叙述方法、段落衔接、说理层次,对于关键性词句甚至还要字斟句酌。在日常的法律文书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普遍性的问题在于某些法律文书表面上看起来格式规范,没有什么格式性错误。但仔细阅读内容,会发现文书不能给人语句流畅、逻辑严密的感觉。其主要原因就是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缺乏衔接,许多学生的文书中主语不断变化,以至于文书散乱繁杂,主旨不集中,语义不自然、不流畅。语篇分析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改变这种现象,在法律文书写作课堂教学中,通过正面示例和反面纠错,可以解决法律文书制作中很多细节性问题。比如在叙述案件时人称角度一致性的问题、代词“其”的用法、句际间连接词“随后”“之后”等的用法、一些关键性字词的用法等,都可以通过语篇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上文例2语篇中的“深夜”“残忍”等词语属于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运用在追求客观真实的法律文书中,显然并不合理,因此应该选用消极修辞的中性词语代替。总之,根据实际案例特点,通过语篇分析点评与课堂习作结合,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四、结论

法律文书课程是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写作综合技能的主要途径,语篇分析理论应用于法律文书写作教学中,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写作时的语篇结构意识,还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①陆振慧:《语篇分析与英语写作教学》,《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第4期。在法律文书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语篇分析法的实质要义,灵活掌握语篇分析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策略上解决法律文书教学的具体问题,充分利用网络公开的文书资源和实践部门收集到的案例资源形成语篇资料库,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判例范文,强化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书制作中的语篇把握能力等语言水平,从而提高未来的法律职业者的文书写作素养。

猜你喜欢
法律文书连贯分析法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基于DEA分析法的全国公路运输效率分析
新时代法律文书课程教学创新有效策略研究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慧城市得分比较
第七只鸟
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糖尿病相关二肽
论法律文书的概念修正
“检察专递”通道 让法律文书驶上安全“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