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扬大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徐 慧
阅读是指从杰出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写作思路与技巧并为我所用,而写作则是将自己的感悟通过文字进行表达,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知识的汲取与表达,读写一体化则倡导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技巧,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整合并有效运用,使读写一体化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读写一体化要求学生深刻体会阅读与写作互相联系、紧密结合的特点,以便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能够有意识地进行运用。但教师应意识到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较少、理解能力较差,故应采取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到读与写之间的联系,在引导与感悟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品读诗歌《小池》时,应利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与诗句主题相符合的意境。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设备创造音像环境,让学生从汩汩而流的小泉、水上树荫、柔和的日光、娇嫩的荷叶尖尖、轻盈飞舞的蜻蜓中感受到明媚的夏天、宁静宜人的环境。学生从诗句中所描述的闲情逸趣与夏日气息感受到诗句的优美意境与表达手法,杨万里从细处着手,利用初夏时节的典型景色,表现出夏日特征。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从《小池》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与情感、诗中景物的意象,又从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中认识到文字表达的妙处。在教师的情境引导下,学生学会发现阅读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并在引用与借鉴中逐渐形成独特的写作特色。
教材是学生接触语文知识、培养文字素养的主要媒介。透过教材,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作思路,但学习的目的不止于了解,更要求深层次地掌握和运用。写作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开展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研读并将所学运用到写作中,不仅能够触发学生对所学的深层理解,更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研读课文,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以课文《师恩难忘》为例,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就要侧重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出色之处,通过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如学生在赏析“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一句时认识到,作者将教师对自己的培育比喻成“播种”,从而表达出“正是由于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让自己对文学充满热爱,以至于影响自己以后的人生”的观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在情感表达更加含蓄的同时提高写作的质量,从而实现写作手法从学习到运用的过程,推动读写一体化的开展。
写作是学生表达内心情感、发挥自我想象的有效途径。经过对教材的研读,学生对基本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已有所掌握,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推动读写一体化,也需要学生不断学习,接触不同风格的文章,“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文章。因此,在推进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写作的反作用。以写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促使学生不断接触新思想,寻找新角度,提升写作境界。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以《秋天的树叶》为题进行写作时,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写作,才能将树叶写得“栩栩如生”?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真实描绘自己对秋天的树叶的感受。其次,引导学生从其他同类型的文章中获取创作灵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将普通的树叶描绘得多姿多彩的,体会作者的写作角度及创作方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灵感,在积累中提升境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对写作的认知,发挥写作和阅读的相互促进作用,推动学生自身的读写一体化,提升写作境界。
文字所传达的不仅仅是叙述性内容与作者的思想,优秀作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清晰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使读者感同身受。阅读是感受作者情感并引发自我思考的过程,写作则要求学生将自我情感深度内化及有效表达。归根结底,读写一体化的关键就在于情感的联结。教师应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领悟与表达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在大海中永生》的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邓小平爷爷对祖国的贡献及其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学生也能从课文的景物描述与人们的举止中感受到人民对伟人的崇高敬意与悲痛、不舍。又如,教师在进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学时,应带领学生从谈迁的“厄运”与坚韧中认识到:“人生中难免有厄运,信念则会成为冲破黑暗、度过灾难的力量,我们要坚持信念、坚持不懈。”学生从对这些文章的情感领悟中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形成语文文学素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增强,其写作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提笔写文更具思想与情感魅力。
小学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文字的力量、习得语文知识、增强情感体验。读写一体化则让学生从情境领悟、教材学习、阅读积累与情感领悟中逐渐形成独有的、个性化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教师应加强引导,在读写一体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