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学生旅游素养培养研究

2018-11-28 16:31:43
名师在线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课本旅游素养

陈 慧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000)

引 言

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去旅游。然而,就在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外旅游时一些人旅游素养的缺失。地理教学作为高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应主动担当起培养和提高学生旅游素养的责任,帮助他们在高中阶段形成较为正确、完善的旅游素养,并以此来指导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

一、旅游素养的定义

旅游素养,很多人顾名思义地认为是一个人在旅游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人素养,其实这和旅游素养的概念有所混淆。旅游素养不仅表现为个人在旅游过程中的个人素养,还包括鉴赏和欣赏旅游景点,规范自己的旅游行为以及保护自身的旅游安全,维护自身的旅游权益的能力。

而作为高中生,国家对其的旅游素养又提出了更多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旅游知识、旅游审美、旅游安全、旅游伦理、旅游技能以及旅游文明。要求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自身已有的旅游知识,规范自身行为,遇到突发问题可以自我救助,最终通过旅游达到情感和心理上的体验[1]。

二、培养学生旅游素养的意义

近年来,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生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是我国未来的中流砥柱,培养他们的旅游素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整体的旅游素养,改善国内外对我国国人旅游素养的印象。另外,提高学生旅游素养也是构建文明社会的重要一环,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旅游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旅游知识的课本化

高中虽然开设了《旅游地理》的选修课,在必修的地理课本中也有对旅游地理的讲述,但是对学生而言,旅游和地理是两回事。旅游就是单纯出门游玩看风景,而地理就是坐在教室里分析地球自转、公转规律,分析岩石的成分等。其实很多地理知识,在旅游时是可以见到并利用的。可是,大部分学生将课本所学知识和实际旅游现实分开化,把课本和实际割裂开,这和地理的实用性相背离,严重违背了我国开设地理课程的初衷。

(二)学生安全意识的淡薄

旅游素养在学生看来主要是地理知识的掌握和文明旅游的体现,在旅游安全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旅游安全其实一直都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面,尤其是近年来,旅游事故频发,也告诉我们在旅游时更应该提高警惕,应将旅游安全的教育提上日程。

(三)学生旅游行为的不规范

旅游行为不规范主要是由国人个人素质参差不齐造成的,而学生又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不规范的旅游行为,盲目跟风在文物上乱刻乱画,在景区内随意乱扔垃圾等。这些都是制约学生旅游素养提高的重要因素。

(四)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有待提高

即使课本中有对如何进行地理鉴赏的讲授,但是大多数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对美还仅仅是停留在表象。例如,我们在人教版的选修课本中就有《旅游地理》这本书,在鉴赏地理时,就是以黄山为例,从奇松、怪石、云海三个方面来对黄山的美进行鉴赏。而大多数学生在真正见到黄山后,可能只会口头感叹“黄山太美了”。但是具体美在哪里,他们也不能有一个确切的方向,不知道从哪些方面来欣赏。

四、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旅游素养进行培养

(一)纳入考核,完善评价制度

旅游素养作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部分,却很少得到重视,一般都被教师一笔带过,学生自然也不够重视这一部分。其实,旅游素养是和学生地理学习息息相关且紧密相连的,在考核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对学生旅游素养知识的考察,以成绩来激励学生学习旅游素养知识,提高自身的旅游素养。

(二)挖掘课本,理论联系现实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是对地理知识以及地理规律的总结和揭示。课本中的地理规律都是在大量的地理实验中观察和总结出来的。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看到喀斯特地貌,第一反应应该是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典型代表的鉴赏以及在喀斯特地貌里可能会遇到的危险以及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理知识不是零散的碎片,旅游素养更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这两者结合,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从而让学生学会把知识融会贯通。这样一来,他们既掌握了地理课程要求的地理知识,也具备了对美的鉴赏能力、对自身安全保护的防范意识,让地理成为一门实用性极强的科目,也让学生的旅游素养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2]。

(三)丰富课堂,鼓励学生走出教室

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走出教室去实践。如果没有了解相关旅游安全事故的新闻报道,很多学生或许意识不到在旅游素养中,旅游安全意识到底有多重要。如果学生没有看到雾霾有多严重,或许就不知道环境污染治理到底有多迫在眉睫。

我们学习地理的目的是应用地理,强调旅游素养是为了提高旅游素养。鼓励学生走出课堂,一方面,是为了鼓励他们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用于实践。为什么人们喜欢夏天去海边?为什么青岛的夏天就没有西安的热?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就能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活学活用。而另一方面,也是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旅游素养。教师空泛地谈旅游素养还是缺少一定的说服力的,只有学生真正地走出去,看到旅游中的不文明现象,他们才会引以为戒,体会到提高自身旅游素养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践,他们才能体会到培养旅游素养的意义,更愿意去进行旅游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结 语

旅游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渗透在我们日常的地理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旅游素养的培养仅仅是地理教师的责任,而是需要各专业教师共同努力,是不同科目教师共同的责任,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课本旅游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旅游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旅游的最后一天